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3期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相互关系研究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状况,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457名中学生进行评定。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影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状况,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457名中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男生和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影响。结论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方法;自我概念;相互影响分析;学生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and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ZOU Qin,LI Wenhu.

  Educational Faculty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33002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e of parental rearing and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on students'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Methods 457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examined by using EMBU and SCCS. Results Among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self inconsistency and self stiffness(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 agility(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according to single factor ANOVA(P<0.05).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obviously affected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Conclusion  Among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ender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ir parental styles and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obviously affect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Key words】Education;Methods;Self concept;Transactional analysis;Students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我国学者发现,父母教养方式既有其跨文化、跨种族的一致的一面,又有受文化、种族或其他因素影响的一面[1]。自我和谐是Rogers[2]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其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产生重大的影响[3]。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心都处于发展阶段,自我和谐程度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2005年3月,笔者对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南昌市2所中学,从中抽取中学生500名,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500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为457份,有效率为91%。其中男生247名,女生210名,年龄为14~19岁。

  1.2 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4]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5]进行评定。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有66个条目,采用1~4级(从无到总是)评分,该量表包含父亲和母亲2个维度,父亲维度有因子Ⅰ(情感温暖、理解)、因子Ⅱ(惩罚、严厉)、因子Ⅲ(过分干涉)、因子Ⅳ(偏爱被试)、因子Ⅴ(拒绝、否认)、因子Ⅵ(过度保护),母亲维度有因子Ⅰ(情感温暖、理解)、因子Ⅱ(过干涉、过保护)、因子Ⅲ(拒绝、否认)、因子Ⅳ(惩罚、严厉)、因子Ⅴ(偏爱被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自我和谐量表是用来评定个体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程度,共35个题目,采用1~5级(即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评分,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处理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及Excel软件。

  2 结果

  2.1 中学生自我和谐的性别差异比较      

  见表1。表1 不同性别中学生的自我和谐比较(略)

  由表1可见,中学男生和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父亲因子Ⅰ~Ⅲ、父亲因子Ⅵ、母亲因子Ⅰ的性别差异不明显,而父亲因子Ⅳ,母亲因子Ⅱ~Ⅴ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2 不同性别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得分比较(略)

  2.3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知,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父亲因子Ⅲ、Ⅴ、Ⅵ,母亲因子Ⅱ、Ⅲ与自我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因子Ⅰ、Ⅳ,母亲因子Ⅰ、Ⅴ与自我的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因子Ⅱ、Ⅴ,母亲因子Ⅲ、Ⅳ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父亲因子Ⅱ、Ⅴ、Ⅵ,母亲因子Ⅱ、Ⅲ、Ⅳ与自我的刻板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表3 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略)注:*P<0.05,**P<0.01。

  2.4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和谐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自我和谐总分为因变量,以父亲因子和母亲因子为自变量,显著性水平为α=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自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是母亲因子Ⅴ、母亲因子Ⅲ、父亲因子Ⅵ、父亲因子Ⅲ、父亲因子Ⅰ、母亲因子Ⅳ、母亲因子Ⅱ、母亲因子Ⅰ、父亲因子Ⅴ、父亲因子Ⅱ、父亲因子Ⅳ。表4 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和谐影响的逐步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所采用的教养方式有所不同[6-7]。本研究结果表明,女生得到父亲更多的偏爱,而男生得到父亲更多的拒绝和否认;女生得到母亲更多的偏爱,而男生得到母亲更多的干涉、拒绝和惩罚。男、女生所感受到的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可能反映了父母对两性子女的看法及关注的不同。在本地区,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体验到来自父母的理解、情感温暖和偏爱,而较少地体验到来自父母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反映了时代不同给人们教养子女的观念带来的差异。过去农村的父母更倾向于关注男孩,而本研究中的结果却相反。由于女孩的性格较柔弱、乖巧和温顺,父母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和非独生子女家庭更偏爱女儿。同时由于男孩比女孩更为好动、不服管教和易发生身体损伤,因此,父母对男孩给予更多的管教和严厉的惩罚。个体为了维持自我和谐的统一,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这样就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学生中确有一部分人存在面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协调情况,他们不能针对问题做出准确灵活的变动,从而陷入与经验不和谐的状态中。男生存在对自我的苛求和追求完美,当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存在明显差距时,无法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从总体上看,女生比男生做出更合理的期望、自我的一致性更高。

  中学生的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具有强调父母权威和子女顺从的传统,在这种特有的文化背景下,父母教育孩子体现出比西方父母更严厉的特点。有研究认为,中国文化特点不仅影响到父母教养方式本身,而且由于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干涉、约束等被视为对子女的关心,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被认可的。因此,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父母确实表现出对子女的高控制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父亲的教养方式(如过分干涉)与总体自我和谐的相关高于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它们的相关,这一现象可能与我国父亲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有关[9]。

  参考文献

  [1]张勇.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6(1):62-64.

  [2]ROGERS CR.A t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Koch SA study of science.New York:McGraw-Hill,1959:184-256.

  [3]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6-89.

  [4]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61-167.

  [5]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4-317.

  [6]GJERDE PF.Parental concordance on child rearing and the interactive emphases of parents:sexdifferentiated relationships during the preschool years. Dev Psychol,1988, 24(5):700-706.

  [7]LYTTON H, ROMNEY DM.Parents' differential socialization of boys and girls: A metaanalysis.Psychol Bull,1991,109(2):267-296.

  [8]WELLEN JM,HOGG MA,TERRY DJ.Group norms and attitudebehavior consistency: The role of group salience and mood. Group Dyn,1998,2(1):48-56.

  [9]王丽,傅金芝.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23( 6):101-104.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南昌 330027。

作者: 邹琴,李文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