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预防和控制;认知;学生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艾滋病防治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宣传教育被公认为是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的最有效手段。为了解余姚市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现状、认识态度以及开展宣传教育的需求情况,笔者于2001年11月对该市城乡中学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调查,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余姚市城镇中学和农村中学各1所,对2所中学分别随机抽取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各60名,共计360名,其中男生188名,女生172人。
1.2 方法
余姚市健康教育所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参考有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题型分为是非题和选择题2类,问卷内容包括预防艾滋病的基础知识及认知态度,共计20题,答对12题为知晓合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调查人员事先经统一培训,采用不记名自填问卷法进行。
2 结果
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65.3%(235/360),其中城镇学生为76.1%(137/180),农村学生为54.4%(98/18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P<0.05)。
初三年级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相对要比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好,知晓率分别为初一57.5%(69/120),初二62.5%(75/120),初三75.8%(91/120)。经统计学分析,初一与初三年级学生知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P<0.05);初二与初三年级学生的知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初一与初二年级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P>0.05)。
66.4%的学生认为我国正受到艾滋病的威胁,81.4%的学生回答有必要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余姚市农村中学生有关艾滋病的危害和预后以及传播途径等方面回答合格率要比城镇中学生低,主要是由于农村中学未配备专职的校医和保健教师,无专人分管健康教育工作,而学生从电视、广播等媒体中只能接受少量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从年级来看,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中接受有关艾滋病的知识较少;初二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的黑板报、宣传画对艾滋病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掌握的知识不全面;初三年级学生不但从平时学校的黑板报、画报资料、卫生知识讲座、广播、录像片等获得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并通过卫生课、自然科学课获得了较全面的知识,因此初三年级学生有关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较高。
笔者认为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关键是:学校应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教育形式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其次,要充分运用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必须配备一定数量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科普读物供学生阅读。另外,还应在社会上加强宣传力度,尤其是每年的艾滋病宣传日,通过大众传媒的方式向学生及家长宣传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使学生在校内外都能充分吸收这方面的知识,以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 浙江省余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