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5期

心理健康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相关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的可能性与心理健康控制源和心理咨询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心理健康控制源量表和心理咨询自我效能问卷对武汉市大学生380名进行调查。结果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女生的求助意愿高于男生,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个体遇到心理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的可能性与心理健康控制源和心理咨询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心理健康控制源量表和心理咨询自我效能问卷对武汉市大学生380名进行调查。 结果  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女生的求助意愿高于男生,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个体遇到心理困扰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可能性越高,内控的个体比外控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求助意愿;心理咨询自我效能与求助意愿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咨询自我效能和有心理困扰学生的求助意愿,特别是男性和贫困学生这2个群体。

  【关键词】  精神卫生;自我评价(心理学);相互影响分析;学生

     心理咨询是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专业途径。但是,有关研究表明,多数大学生在遭遇心理问题时,即使在能够获得专业帮助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向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1-2] 。许多个体在面对应激压力时并不寻求心理援助,特别是专业的心理援助,而自己又没有足够的内在资源独立应对困境,以致不少人最后出现心理崩溃,酿成恶果。如何帮助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提高求助意愿,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急迫的课题。为此,笔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控制源和心理咨询自我效能感对于向专业人员求助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武汉市3类高校学生为对象,发放问卷380份,获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为85.3%。其中男生177名,女生147名;独生子女110名,非独生子女214名;文科学生233名,理科学生91名;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67人,501~1000元的95人,1001~2000元的106人,2001~5000元的51人,5000元以上的5人。年龄为18~24岁,平均(20.9±1.4)岁。

    1.2 方法  求助意愿的评定:参考已有研究 [3] ,求助意愿的测量通过单一的题目“如果你确实遇到了心理和情绪上的困扰,那么你求助心理咨询的可能性是多少?”采用5点计分,1代表不可能,5代表很可能。

    心理健康控制源量表(LMHS) [4] :该量表主要在内控和外控2个维度上考察个体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信念。量表包括11项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要求被试在6点量尺上回答他们对这些心理健康描述的赞同程度,0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量表根据外控维度正向计分,内控维度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越倾向于外控。通过预测修订,量表的α信度系数为0.79。

    心理咨询自我效能问卷:依据班杜拉所提出的自我效能的定义编制而成。所解释的内容包括不害怕心理咨询、如果接受心理咨询能坚持完成、会处理心理咨询中的突发事件并相信自 己能从中获益。问卷包含10个项目,其中第10题为反向计分题目,这10个项目属于单一的维度。整个问卷采取了5点计分法,要求被试判断项目所陈述的情况与自己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自我效能感越高。经过预测和修订,问卷的α信度系数为0.84。

    2 结果

    2.1 人口学变量对求助意愿的影响  研究中涉及的人口学变量共有4个,包括性别、文理科、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月收入,以求助意愿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逐步回归的结果表明,性别和家庭月收入对求助意愿有显著影响,见表1。回归分析时,性别男为1,女为0,作为虚拟变量参加运算;家庭经济收入设置虚拟变量以家庭月收入500元以下为参照类,1表示收入501~1000元,4表示5000元以上,数字越高,代表家庭收入越高。结果表明,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高的求助意愿;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求助可能性也增加。表1 大学生心理求助意愿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

    2.2 心理健康控制源、心理咨询自我效能与求助意愿的相关关系  将被试的心理健康控制源、心理咨询自我效能与求助意愿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倾向于外控的个体比内控的个体求助意愿低。心理咨询自我效能与求助意愿呈显著正相关(r=0.376,P<0.01),即心理咨询自我效能越高的个体,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求助心理咨询的可能性越高。

    3 讨论

    了解向专业机构求助大学生的先定心理特点,对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遭遇心理困扰,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愿意寻求心理咨询的态度,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5-6] 。可能与男性社会化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有关,男性往往被要求具有坚强、不轻易表露感情的特点,所以一般倾向于独立解决问题。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个体在未来遇到心理困扰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可能性越高。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来自农村的受测者比来自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受测者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不愿意寻求帮助 [7] 。就一般情况来说,一般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都来自于农村。这种家庭经济收入与求助可能性之间的关系,部分地印证了学生来源地和求助态度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控制源对于个体在未来遇到心理问题时求助心理咨询的可能性有显著影响。内控个体比外控个体对于心理咨询持有更加接受的态度,而且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也更可能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8] 。内控个体更愿意付出努力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也更愿意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研究者的解释是内在归因的人对自己的行为效能有充分的自信,不会因为向他人寻求帮助而降低对自己行为效能的信任。

    心理咨询自我效能感越高,在未来遇到心理困扰时求助心理咨询的可能性也越高。班杜拉 [9] 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会影响个体对于未来环境和行为的选择,当个体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时,选择什么样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我效能感。一般而言,个体会选择自认为能加以有效应对的环境,而回避自感无法控制的环境;同时,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努力程度,以及个体在这个活动中面临困难、挫折和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力和耐力。心理咨询效能感越高,表明个体认为自己能够完成心理咨询,应对心理咨询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并最终从中获益的程度越高,其选择心理咨询作为自己应对心理困扰方法的可能性越高,且在接受心理咨询时能够较好地面对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困难,并从咨询中受益。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普及心理咨询的知识,减少心理咨询的神秘感和对心理咨询的偏见,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心理咨询,提高心理咨询自我效能感。

    从研究中发现,男性和贫困学生是求助意愿较低的群体家庭贫困的学生由于在经济、城市文化适应等方面经受较多的压力,更易产生心理困扰,更需要专业的咨询帮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关注这2部分群体,提高他们的求助意识。

  参考文献

    [1] CIARROCHI JV,DEANE FP.Emotional competence and willingness toseek help from professional and nonprofessional sources.Bri J Guid& Couns,2001,29(2):233-246.

    [2] DEANE FP,KERRY YC.Treatment fearfulness and distress as predictors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help seeking.Bri J Guid&Coun,1994,22(2):207-218.

    [3] KUSHNER MG,SHER KL.Fear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and its relation to mental health service avoidance.Prof Psych Res&Prac,1989(20):251 -257.

    [4] HIRAR M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factors related to help-seeking at- titudes for psychological disorder.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seeking.J Psychol,122(3):237-241.

    【作者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湖北武汉 430030;2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5] FLISHER AJ,De Beer JP.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receiving counseling

    servi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pe Town,South Africa.Bri J Guid&Coun,

    2002,30(3):299-310.

    [6] GOOD GE,DELL DM,MINTZ LM.Male role and gender role conflict:

    Relations to help seeking in men.J Couns Psych,1989(36):295-300.[7] 江光荣,王铭.大学生求助行为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

    (3):180-184.

    [8] FISCHER EH,TURNER JL.Orientations to seeking professional help:de-

    velopment and research utility of an attitude scale.J Cons&Clin Psych,

    1970(35):79-90.

    [9] A·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林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05-06-17)

作者: 余晓敏 ,江光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