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7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临沂师范学院的216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论大学生存有较多的心理问题,更多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  对临沂师范学院的216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 结果  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责与焦虑、抑郁,幻想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合理化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幻想与焦虑、抑郁、敌对及精神病性,合理化与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大学生存有较多的心理问题,更多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关键词】  精神卫生;应付行为;社会支持;相互影响分析;学生

      Correlative Study on Mental Health,Coping Styles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College Students/DONGYun

  HE Jun,CHENLi-xia.

  Linyi Normal College,Shandong(27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oping styles,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and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Methods With SCL-90,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216students in Linyi Normal College were surveyed.Results There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support and depression,anxiety,phobic anxiety and psychoticism(P<0.05).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self-blame and anxiety,depression;fantasy and obsessive-compulsive,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fantasy and anxiety,depres-sion,hostility and psychoticism;rationalization and hostility,anxiety,psychoticism(P<0.01).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have mo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They mostly use immature or mixed coping styles.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Mental health;Coping behavior;Social support;Transactional analysis;Students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已逐渐引起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目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已被列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1] 。为配合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笔者对大学生进行了此项研究,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临沂师范学院的本科二年级学生250名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50份,获有效问卷216份,其中男生116名,女生100名;平均年龄为(19.2±1.25)岁。 1.2 方法  调查工具采用(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 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共90个条目,按0~4级评分。(2)应对方式问卷 [2] :由62个项目组成,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6个因子。在6个因子的基础上又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种应对方式,成熟型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求助2个因子,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包括自责、幻想、退避3个因子,合理化为混合型的应对方式。(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在取得教师的协助下,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测试,采用统一指导语,调查前由研究者说明本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以消除被测者的顾虑,答卷完成后由教师统一收交。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F检验。

     2 结果

     2.1 大学生不同类型应对方式比较  大学生对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幻想(0.65±0.25)、自责(0.64±0.23)、解决问题(0.62±0.27)、合理化(0.61±0.24)、退避(0.59±0.20)和求助(0.53±0.22)。

     2.2 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将SCL-90各因子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利用度与强迫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各项均无显著相关。将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显示,自责与焦虑、抑郁,幻想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合理化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幻想与焦虑、抑郁、敌对及精神病性,合理化与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见表1。

     2.3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比较  女生自责、退避分数显著高于男生,男生成熟应对方式的总分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主观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极为重要,主观支持水平高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好 [3] 。研究结果表明,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仅表现主观支持方面,而在其他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获得的主观支持越少 表1 SCL-90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各因子的相关系数(r值)注: *P<0.05,**P<0.01。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应对方式比较者,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往往会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这可能因为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虽然感受到的支持不是客观现实,但是被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中介)的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 [4] 。男、女大学生虽然获得的社会支持各纬度的得分均有所不同,但这些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即从总体上看,不同性别学生的社会支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ay等 [5] 的研究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良好的应对方式,则心理问题产生的危险度可达43.3%,为普通人群的2倍。Ando [6] 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情绪关系的研究表明,积极心境分数高的大学生采用认知中心的应对策略,并表现出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社交活动;积极心境分数低的大学生采用情绪中心的应对策略,表现出焦虑和烦躁不安的症状。应对是应激与身心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幻想与敌对、焦虑、精神病性、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显著正相关,自责与抑郁、焦虑呈正相关,合理化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相关,与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提示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应激强度,可以降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帮助个体应对应激事件,从而起到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相反。这与张香云等 [7] 研究的结果一致。另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作用不是单向的,个体良好的适应状况可能本身就能为其选择有效的应对方式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背景 [8] 。本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焦虑、抑郁、敌对、强迫、精神病性、躯体化及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的大学生,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更倾向于运用不成熟或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常用“幻想”、“自责”、“合理化”等应对困难和挫折,采用不成熟或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对待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提示示心理的健康程度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选择,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促使其选择和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的基础。

    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本研究中,女生自责、退避分数显著高于男生,男生成熟应对方式的总分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更多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而女生较多使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这一结果和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因此,要有目的提高大学生应对应激的能力,引导女大学生有效使用应对方式,增强心理防御能力,促进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等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探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鼓励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用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应对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预防心理疾患,使其成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增刊):1-5.

    [2] 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3-131.

    [3] 欧阳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青年研究,2003(3):29-33.

    [4] THOITS PA.Dimension of life events that influence psychological distress:an evaluation and synthesis of the literature.//Kaplan H.psychological stres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3:33-103.

    [5] RAY C,LINDOP J.The concept of coping.Psychol Med,1982,12(2):385-395.

    [6] ANDOM.Relationships among mental health,coping styles and mood.Psy-chol Rep,2002,90(2):606-612.

    [7] 张香云,刘卉兰,储耀辉,等.神经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6):427.

    [8] 王桂平,陈会昌.中学生面临学习应激的应对方式及其与控制点、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6):431-434. 

  【作者单位】  1 临沂师范学院教育与管理科学系,山东 276000;2 临沂市第三中学;3 临沂市兰山区南坊镇卫生院。

作者: 董耘 何军 ,陈立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