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8期

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的常见表现及调适对策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人格障碍。学生人格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大学生人格已成为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1大学生常......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人格障碍;预防和控制;卫生教育;学生

    人格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也会更趋激烈,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具有真正的竞争实力。因此,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大学生人格已成为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1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缺陷及消极影响

   1.1 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的常见表现

    1.1.1 自卑  自卑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心理体验,在心理学上又称为自我否定意识。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据程葵 [2] 报道,某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有57%的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1.1.2 社交障碍  社交障碍是一个人自我防御心理过强的结果,他们常常过于担心被动,过于谨小慎微,过于关注自己,自信心不足。马建青等 [3] 对近100所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负责人、骨干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咨询中首位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约占84%;而在人际关系中占首位的是社交困难,约占57%。林岳新 [4] 对汕头大学本科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有35%左右的大学生存在着社交不良的现象。

    1.1.3 懒惰  懒惰是不少大学生为之感到苦恼又难以克服的一种人格发展缺陷,是意志活动无力的表现。懒惰是影响大学生积极进取、张扬青春活力的天敌。

    1.1.4 狭隘  受功利主义影响,大学生中的“狭隘”现象有增无减。凡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好嫉妒、好挑剔、容不得人等都是心胸狭隘的表现。如云南大学生物系学生马加爵仅仅因为同学怀疑他打牌作弊而将3名同窗好友杀死在宿舍 [1] ,就是这种人格发展缺限的典型表现。

    1.1.5 抑郁  抑郁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我国学者对青少年抑郁的研究显示,大中学生抑郁检出率可高达18%~36% [5] ;张泽武等 [6] 报道广州市医学院学生抑郁检出率为80.6%。

    1.1.6 焦虑  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的一种不安感,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

    紧张等情绪体验。在紧张刺激不断增多、竞争不断增强的社会 环境中,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一定的焦虑状态。适度的焦虑对于保持生命活力是必要的,这里所说的焦虑主要是指不适当的高度焦虑。翟德春等 [7] 报道,某医学院大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为9.03%,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1.7 自我中心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感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千变万化、独一无二,他们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自我,尤其是那些有较强自信心、自尊心、优越感、独立感的学生,就比较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邵燕等 [8] 对某医学院大学生调查发现,有57.9%的男生和40.3%的女生具有自我中心倾向。当这种倾向与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如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思想)和心理特征(如过强的自尊心、唯我独尊等)结合时,就会表现出过分的、扭曲的自我中心。

    1.2 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的消极影响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并作反应,人格发展缺陷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及社会适应状况都会带来消极影响。心身医学的研究表明,许多生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而冷漠、焦虑、依赖、自卑、孤僻、嫉妒等人格发展缺陷不仅会妨碍大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影响其活动效率和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对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带来消极影响。

    2 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的因素分析

    2.1 生理因素  人的高级神经系统类型决定了人的气质类型,各种气质类型的人在人格上会有其特定的倾向性。如抑郁质的人会更易形成抑郁、自卑、孤僻、固执、多疑等人格缺陷;胆汁质的人会更容易形成冲动、狂躁、攻击性等人格缺陷 [9] 。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青春期带来的生理变化常引起他们躁动不安,会引发恐惧、抑郁、焦虑、冲动等人格发展缺陷,有些大学生由于不懂得人的一些正常生理发育规律,还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异常”行动(如性梦、手淫、单相思等)进行自我斥责、自我怨恨、自我鄙视,整日郁闷或惶恐不安。

    2.2 心理因素  从大学生心理方面来看,他们在认识、能力、意志、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一些缺陷都会促使其形成人格发展缺陷。如当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前途或缺乏理想追求,或对人格发展缺陷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时都会促使他们形成某些人格发展缺陷;而当大学生缺乏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绩不佳,或因个人的容貌不佳、生理缺陷、家庭贫困等原因而又不能正视和接受自我时,也会促使他们形成某些人格发展缺陷。一旦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或悲观厌世或疾恶如仇等,就会放弃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易形成人格发展缺陷。 2.3 社会因素  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导致他们形成人格发展缺陷的重要因素。从家庭环境来看,父母不和、缺乏父母关爱、家长期望值过高、家长的教育方式不科学、父母自身的人格不良倾向等都是促使孩子形成人格发展缺陷的社会因素;从学校环境来看,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班风、校风不正、人际关系不和谐以及教师的人格缺陷等都是促使大学生形成人格缺陷的重要因素;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竞争、腐败现象以及各种媒体不良的影响等都会促使学生形成人格发展缺陷。

   3 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的调适对策

  3.1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3.1.1 强化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  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悦纳自我的基础上努力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培养自主精神和人格的独立性。

    3.1.2 注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基本观点,是调节和控制个人行为的内在标准。教育大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选择正确的学习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克服依赖和惰性心理,不断提高自己的需求层次,并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

    3.1.3 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并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之上 [10] 。教会大学生克服孤僻、封闭、自卑、羞怯等社交心理障碍,学会有礼貌、真诚地与人交往,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3.1.4 注重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健康教育  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两性关系,选择正确的异性交往方式,克服与异性交往中带来的烦恼,珍惜青春年华,使友谊和爱情成为学习的动力。

    3.1.5 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挫折承受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社会生活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在承受竞争、挫折和失败,培养大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理品质,学会自觉、主动地利用和发挥主客观优势,克服和消除不利因素,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具有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善始善终的良好意志品质 [1] 。

    3.2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  环境是诱发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从良好的社会环境来讲,整洁、美观、健康、充满朝气的校园与和谐、温馨的家庭,会使学生保持更加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和减少人格发展缺陷的产生。从良好的心理环境的创造来讲,父母应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注意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多给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给他们更多一些爱与关怀;学校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热爱、尊重、信任学生,尽力创造让学生表现自己能力、才智、闪光心灵的机会,这是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基础;创造良好的教育情景和心理氛围,特别是良好的集体生活情景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与交往,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重要手段和条件。此外,实施愉快教学、加强 民主管理、协调人际关系也是促使学生保持良好心态、避免人 格缺陷形成的有效方法 [3] 。

    3.3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不仅影响到他们当前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影响其一生。因此,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足够的心理教育时间,可以充分保证大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心理训练,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分析讨论、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知识讲解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当前,高校课程体系中,虽然有一些心理教育课程,但大多数高校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有的高校连选修课都未开设。因此,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步伐,已成为现代社会和素质教育对大学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迫切需要。

    3.4 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活动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大学生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引发消极情绪,如忧愁、烦恼、愤怒、悲哀、痛苦、孤独等,如不加以及时调控,久之就会成为大学生较为稳定的人格缺陷。因此,各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去对待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人格发展缺陷 [11] 。

  参考文献

    [1] 孔燕,江之成,兰文敏,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129-151.

    [2] 程葵.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及调适.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14(1):52-53.

    [3] 马建青.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干预研究.浙江社会科学, 1998,(4):36-37.

    [4] 林岳新.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源探析.青年研究,1998,(7):42-43.

    [5] 王卫.青少年抑郁的预防:青少年应变力辅导计划简介.心理科学,2000.24(4):506-507.

    [6] 张泽武,吴赤蓬,刘国宁,等.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 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51-52.

    [7] 翟德春,潘秀明,韩素玲,等.医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流行学特征 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17.

    [8] 邵燕,郭峰.医学院校专科学生自我意识状况特点及对策.中国高 等医学教育,2005,6:95-96.

    [9] 刘雪勇.新编大学生健康教程.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76- 97.

    [10] 刘雪勇.体育教学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的理论探新.中国学校卫生,2005,26(5):392-393.

    [11] 孙培志,袁玉涛,郄爱萍,等.河北普通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74-75.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长沙 410128。

作者: 刘雪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