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8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法初探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卫生教育。学生当今大学生处在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种种矛盾冲突相互交织,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因严重的心理障碍休学呈逐年上升趋势[1-3]。而通过现有的心理卫生服务资源难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卫生需求,需要寻求新的途径加以解决。经过几年探索,笔者认为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精神卫生;自我暗示;卫生教育;方法;学生

    当今大学生处在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种种矛盾冲突相互交织,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因严重的心理障碍休学呈逐年上升趋势 [1-3] 。而通过现有的心理卫生服务资源难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卫生需求,需要寻求新的途径加以解决。经过几年探索,笔者认为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1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国家教育部强调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现有各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中,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 [4-6] :(1)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活动不够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突出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中,按照传统德育的教学模式,从事理论教学。(2)重视治疗功能,忽视培养功能。突出强调所出现的问题及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对策,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3)过分依赖心理理论,导致实践性不强。突出了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的理论研究及处理原则,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自我培养的可操作性。心理健康教育乃至心理学不是单纯的一本书、一门课,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自我体验。为此,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更加突出学生自我教育的可操作性,强调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训练,还应把心理健康融入到大学生的团队活动中,利用团队辅导训练的可操作性,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稳定乐观 的情绪,增加人际交往的能力。让大学生自我体验和认识到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积极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的自我培育中去 [7] 。

    2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目的

    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让大学生自己掌握解决心理困扰的“金钥匙”,即开展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卫生资源不足、专业或业余工作者素质尚待提高的局面。

    2.1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正处在发展、稳定、完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完善和稳定,有助于他们减少或防止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8] 。

    2.2 自我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情绪的困扰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个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抑郁等表现,在大学生心理异常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这些情绪困扰一方面受大学生所处特定时期的情绪活动特点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许多与大学生活相关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对环境的适应、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学习和恋爱的挫折、人际关系的紧张及生活事件的增多等。

    2.3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矫正行为失误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更应具备迎接各种挑战的心理承受能力,为此,就必须有目的地培养良好的个性。个性既受遗传影响,更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还与个人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有关。大学生个性可塑性大。矫正不良性格,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也是大学生自我调适心理障碍的重要方式。

    2.4 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社会适应状态良好,意味着个体与环境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协调平衡下的个体,便会情绪乐观、稳定,学习和工作游刃有余。在竞争激烈、节奏变化呈加速度的社会中,只有迅速地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方可凸显自己的价值。

    2.5 转变观念  观念的陈旧、保守,认识上的无知是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首要原因。当人们身体不适时,会去求医;同样,当人们心理有问题时,同样应该去求助。让全面的、真正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并指导人们的行动。只有在全社会建立起人人重视心理健康、个个讲究心理卫生的局面,有心理问题的人才会积极、大胆、坦然地去求助。

    2.6 学习与人交往的艺术与方法  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大学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与广泛阅读,懂得与人交往的艺术与方法。在社会生活中,尊重别人、真诚地赞美别人,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欣赏与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观点和行为,懂得批评与建议的艺术。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保持“感恩”之心。

    2.7 学会“自我合理化”  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大学生应学会“自我合理化”。简单地说,就是要多一点“阿Q”精神,善于运用各种理由把环境进行合理化。有的时候外界环境是很难一下子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对环境的认知和态度。当人们以宽容的态度、弹性的心态对待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各种挫折时,便能使心理问题“软着陆”,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法

    自我教育的基本结构由正确认识问题和压力、积极悦纳自我和主动调控情绪3部分组成,它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能动的教育过程。自我教育是人心理的高级整合机制,是智力、非智力因素、自我意识及其相互关系的高级调控机制,是心理素质的核心。

    3.1 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在大学生中引导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首先要使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如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广泛宣传大学生心理保健知识以及心理素质与成材的关系,唤起大学生对心理素质优化的自觉要求;充分利用校报、橱窗和广播等宣传心理知识,介绍自我调节的方法。通过大学生社团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活动及专职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从而架起心与心的桥梁,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3.2 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环境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学生对自我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针对许多学生不愿意面对老师和专业工作者直接吐露这一问题,营造一个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和能让大学生提供袒露心声和大胆实践的心理小环境。挑选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加以培训,以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为载体,开展各种心理活动团体,并以同伴的良好影响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活动。 3.3 以团体教育训练活动为引导

    3.3.1 团体教育训练活动的目的  团体教育训练,是根据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提供给大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和调节情绪,并悦纳他人、主动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这也为大学生的成功与自我激励提供了一个自我评价的良好舞台,为大学生个体的行为提供自我导向,并激发其对目标追求的动力。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开发心理潜能,优化心理素质,使他们全面、充分、和谐主动地发展,这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心理训练团体的活动,鼓励大学生根据自我心理需求,设计心理活动游戏,例如设计调节和控制情绪、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习与人交往等团体活动。在团队活动中体验自我,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在团队辅导者的引导下,学会如 何与人相处、如何悦纳自我和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3.3.2 心理剧的实施  心理剧不失为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重要团体教育训练活动。心理剧又称社会剧,通过表演的方式达到自我认识、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的目的 [9] ,由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首创。根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常见心理问题,通过戏剧创作和表演,直观展现大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通过大学生自己演、演自己来进行一定的角色置换,加深自我了解,通过舞台和生活的比较和评价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剧时空设想最好是在大学生熟悉的环境中,比如辅导员办公室、寝室、教室、考场、食堂、运动场、舞厅等,时间可以是周末或双休日、迎新报到、上课或考试时、休闲娱乐时等。心理剧选材直接来源于实际生活,大学生容易接受,易于理解,自我教育的效果显著。

    3.3.3 团体教育训练的效果  通过团体教育训练,使其中的优秀者成为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主流,通过这些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给周围同学的影响,达到同学、同伴之间的教育,使更多大学生了解如何认识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分析认识自我存在需要帮助的心理问题,从而端正认识,改变态度,获得技能。在课余时间,通过同学互帮互助的自学形式,结合指导者提供的典型案例分析、布置分析自我和分析同伴家庭作业,把心理学理论融入到自我教育的过程。

    3.4 帮助建立心理档案作为了解自己、制定自我教育的目标  建立心理档案是开展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在新生入学后,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结合新生的心理特点,辅导新生正确对待心理档案的建立,正确认识心理档案的重要性及与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关系,了解什么样的心理状态需要寻求帮助、何时寻求帮助,以及如何寻求帮助等。在指导者的帮助下,把心理档案的建立作为了解自己和制定自我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还需要进行不断探索 [10] ,自我教育只是一种形式和一种理念,需要更多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和社会工作者去实践。

  参考文献

    [1] 汪明,郑禹,包春雷.安徽省部分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89.

    [2] 吴明霞,齐小栋,刘衍玲,等.大学一年级新生强迫症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6(8):650-651.

    [3] 赵杰强,陈跃音.近10年北京大学在校学生休学情况分析.中国校医,2004,18(4):377.

    [4] 胡凯.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医学与社会,2003,16(1):52-54.

    [5] 齐平,项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点及其实践.医学教育,2004,(3):18-19.

    [6] 曲壮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2):186-187.

    [7] 陶芳标,曹召伦,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5:18-26.

    [8]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中国医学行为科学杂志,2003,12(1):78-80.

    [9] 李建中.试论“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102-105.

    [10] 刘海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心理学探新,2003,23(1):47-50. 

  

作者: 曹召伦 ,陶芳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