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9期

保定市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国内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现状,为缓解教师的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对保定市512名高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男性教师非人性化程度比女性严重,同时比女性体会到更多的个人成就感。年轻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而个人成就感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国内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现状,为缓解教师的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对保定市512名高校教师进行了调查。 结果  男性教师非人性化程度比女性严重,同时比女性体会到更多的个人成就感;年轻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而个人成就感低;低职称教师总体倦怠水平高;博士学历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本科学历教师个人成就感低;经济收入方面,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 结论  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在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和经济收入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  工作;疲劳;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保健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在各种任职、晋升条件等硬性指标不断提高的压力下,工作负荷普遍增加,精神压力大,身心疲惫,教师的工作倦怠引起了普遍重视 [1] 。Farber [2] 估计,有5%~20%的美国教师已在工作倦怠状态。笔者通过本次调查,试图了解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让高校教师远离工作倦怠提供理论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在保定市高校中随机抽取526名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调查。将一般情况调查表与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设计为一套调查表,由调查员说明此次调查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被调查者现场集体统一填写答卷并收回。量表包括情感耗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共22题,7点计分,0表示“非常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各维度的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总分。如果在情感耗竭、非人性化维度得分越高,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越低,则倦怠程度越严重。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6份,回收有效问卷512份,其中男性301人,女性211人。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教师各量表得分  高校教师情感耗竭维度平均分为(17.45±8.62)分,非人性化维度平均分为(5.68±3.84)分,个人成就感维度平均分为(35.88±8.11)分。
    
  2.2 不同性别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  在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方面,男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不同性别教师在情感耗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保定市不同性别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略)

  2.3 不同年龄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  在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方面不同年龄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非人性化方面不 同年龄教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保定市不同年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略)
    
  2.4 不同职称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  讲师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在情感耗竭和非人性化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副教授和教授,而个人成就感明显偏低。见表3。
    
  表3 保定市不同职称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略)
    
  2.5 不同学历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  博士学历教师在情感耗竭方面得分显著高于硕士和本科学历教师,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个人成就感得分最高,而本科学历教师个人成就感显著低于硕士和博士。非人性化方面不同职称教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保定市不同学历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略)
    
  2.6 不同经济收入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  经济收入满意的教师在情感耗竭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教师,在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方面,经济收入满意程度不同的教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不同经济收入满意度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略)
    
  3 讨论
    
  在性别方面,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程度男性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情感耗竭程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男性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更高的对学生的冷漠态度和疏远,但同时也体验到更高的成就感。这与蒋奖等 [3] 对心理咨询师的研究结果相似。主要由于男性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中,不如女教师具有亲和力和耐心,因此非人性化程度较高,而非人性化倾向是教师职业之大忌,这点应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另外,男教师比较看重工作,认为在工作中更能体现其人生价值,因而个人成就感较高。
   
  在年龄和职称方面,30岁以下和职称为讲师及以下的高校教师总体倦怠水平较高,尤其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方面与副高级职称和年龄30岁以上的教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外的研究相似 [1] 。这主要因为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存在对工作环境的适应及建立人际关系等问题,同时相对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缺少和学生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加上他们往往对自身的期望更高,得到的社会支持却相对较少,一旦教育教学中出现问题,他们更可能感受到不能胜任感和挫折感,遂易于产生情感耗竭和低成就感。相反副高级职称和年龄30岁以上教师,因多年的教学生涯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工作熟悉程度高,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现象少,形成了较为理性客观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师生观,他们能够冷静沉着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因此,与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的初任职的教师相比,他们更加成熟、理智、稳重,体验到的成就感更高,也更少地表现出情感耗竭,工作倦怠总分较低 [4] 。讲师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在非人性化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副教授和教授,说明职称越低的教师,会刻意保持与学生的距离,试图以此建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学生表现出冷漠和疏远的态度。
   
  在学历方面,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博士学历教师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得分最高,本科学历教师个人成就感低。可能源于博士学历教师大多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感受到的压力和承担的责任更大,社会及自身对工作的期待值更高,工作负荷大,更容易体验到疲劳和倦怠。由于他们的努力付出所取得的成就既体现了自身价值,也得到相应回报,因而体验到更高的个人成就感。本科学历教师个人成就感显著低于硕士和博士,主要由于在高校,本科学历教师学历偏低,自我感觉学历和学识水平差异明显,导致他们的情感耗竭程度较高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因而总体倦怠水平高 [5] 。
   
  在经济收入满意度方面,对自己经济收入满意的教师总体倦怠水平低于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教师。尤其在情感耗竭方面,经济收入满意程度越低的教师体验到的情绪上的倦怠越高。可能源于自感经济收入不是很满意的教师,面临工作成就和经济负担双重压力,使他们既要为生计奔波忙碌,又要专心事业,因而感觉情绪资源耗尽,工作特别累,压力很大 [5] 。这一点提示尽管我国近些年在改善知识分子待遇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仍有一些高校教师因为经济原因影响身心健康。
    
  4 参考文献
    
  [1] 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67-572.
   
  [2] FARBER BA.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 burnout.J Clin Psychol,2000,56(5):675-689.
   
  [3] 蒋奖,许燕,张姝 王月 ,等.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854-855.
   
  [4] 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4):150-153.
   
  [5] 李淑环,张洪杰,刘凤阁.保定市4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700-701.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医学部,保定 071000。  

  

作者: 李淑环,宋慧军,邱红洁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