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10期

广州市大学生自杀倾向现状研究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所高校124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8%的学生曾感到非常悲伤和无望持续2周以上,9。0%的学生曾想过自杀,4。...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广州市2所高校124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20.8%的学生曾感到非常悲伤和无望持续2周以上,9.0%的学生曾想过自杀,4.6%的学生曾经为如何自杀制定过计划,2.5%的学生曾有自杀行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来源地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自城镇、男生、低年级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较高。自杀倾向与吸烟、物质滥用等危险行为关系密切。 结论  大学生自杀倾向状况值得关注,应在教育系统内引入促进精神健康和预防自杀的策略。
    
  【关键词】  自杀;横断面研究;精神卫生;学生

  Suicide Ide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zhou/

  ZENGLin-na* ,CHEN Zhen-ye.
    
  * Guangzh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51007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suicide ide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among1245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zhou.Results During the12months preceding the survey,20.8%of the students felt extremely sad or hopeless over two weeks,9.0%of students had attempted suicide,4.6%of students had planned to suicide and2.5%of students had suicide behaviors.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found in different genders,grades and hometowns.The incidence of suicide was higher among students fromtowns,male students and students in lower grades.Suicide attemptwas closely related to smoking and substance abuse.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suicide ideation should be concerned,and suicide preventing strategies should be focused in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Suicide;Cross-sectional studies;Mental health;Students

  自杀作为公共卫生重要的问题之一,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中国在28万人以上 [1] 。大学生自杀率为同龄一般人口的2~4倍,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它是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很多学者将自杀观念的询问作为预防自杀的重要步骤。笔者将自杀倾向作为研究重点,旨在了解大学生自杀倾向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探求相应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广州地区2所高校一~三年级在校学生1400名(因四年级学生面临实习、就业,所以此次调查未选择在内)。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45份,占被调查人数的88.9%。在被调查的1245名学生中,男生792名,女生453名;来自城镇的学生817名,来自农村的学生426名。
    
  1.2 方法  参考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1年YRBSS问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设计成《大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吸烟、饮酒、药物滥用、性态度及性行为等,自杀倾向是其中的一部分。吸烟率、饮酒率、成瘾性药物服用率均以吸食过者统计。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自杀倾向  在过去的1a中,20.8%的大学生曾感到非常悲伤和无望持续2周以上,而且这样的感受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9.0%的学生曾想过自杀;4.6%的学生曾经为如何自杀制定过计划,即有自杀的企图;2.5%的学生曾有自杀行为。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杀倾向发生情况  男生消极情绪发生率为22.7%,女生为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想过自杀、企图自杀及自杀行为方面都显示出男生多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杀倾向发生情况  在消极情绪发生率方面,二年级学生最高,为24.3%;一年级次之,为20.3%;三年级学生最低(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其他自杀倾向方面各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4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自杀倾向比较  来自城镇的学生在过去1a中曾想过自杀、企图自杀及曾有自杀行为的报告率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经统计学处理,曾想过自杀及企图自杀这2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5 不同专业大学生自杀倾向比较  在曾想过自杀方面,工科学生报告率高于体育专业学生,在企图自杀方面,体育专业学生报告率高于工科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自杀行为的31名学生则均为工科学生。见表1。
       
  2.6 吸烟、饮酒、药物滥用与自杀倾向  吸烟学生有消极情绪的报告率明显高于不吸烟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岁饮酒,近30d饮酒学生消极情绪及企图自杀报告率远高于>12岁饮酒及近30d无饮酒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成瘾性药物滥用学生自杀倾向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药物滥用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服食毒品学生自杀倾向严重。见表2。

  表1 广州市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自杀倾向发生情况(略)
    
  注: *P<0.05,**P<0.01。
     
  表2 影响广州市大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略)
    
  注: *P<0.05,**P<0.01。
    
  3 讨论
    
  3.1 大学生中自杀倾向发生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1245名广州大学生,消极情绪和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与罗春燕报道上海9246名青少年(2002年)结果 [2] 相比,消极情绪及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别不大;但自杀行为方面,广州大学生发生率(2.5%)明显高于上海青少年(1.2%)。
   
  最近的研究发现,每年中国有28.7万人自杀,250万至500万人因自杀未遂而接受治疗,自杀是中国第五大致死原因,是年轻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1]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急剧变化的时期,社会竞争激烈,易遭受诸多挫折而产生不良的心理状况,学业困惑、情感问题、悲观厌世和孤独忧郁等都是造成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消极情绪及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学校是大学生自杀预防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卫生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也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风范。学校应把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有效降低自杀率。
    
  3.2 来自城镇、男生、低年级大学生是自杀倾向的高发人群  与许多对自杀倾向的调查结果 [2-3] 不同的是,此次调查发现,本组1245名大学生自杀倾向发生情况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与张会来调查结果 [4] 相似。不同年级学生比较,以二年级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最高,一年级次之,消极情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自城镇的学生自杀情绪发生率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自杀意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开展高校自杀预防中应注重这种差异,综合考虑学生的经历、家庭背景、生理特征,做到有的放矢。
    
  3.3 自杀倾向与其他危险行为关系密切  研究表明,青少年各种问题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一种问题行为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其他行为问题。国内外学者报道,物质滥用是自杀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1] ,物质滥用与自杀观念2者可能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或因果关系 [4] ,有待深入研究。此次调查发现吸烟、<12岁开始饮酒及近30d饮酒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12岁饮酒及近30d无饮酒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食毒品学生自杀倾向远远高于其他学生。提示在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吸烟、酗酒及服食成瘾性药物的学生。
    
  3.4 大学生自杀预防应引起关注  自杀学是一门涉及到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因此,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支持系统是自杀预防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自杀意图和自杀行为是个多因性事件,其病因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方案的复杂性。对自杀意图及自杀行为的预防应当被理解为任何行之有效的降低自杀频率的举措。大学生是一群居群体,学习和生活几乎都在学校范围内,学校不仅是他们身体发育,也是他们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以及社会角色调适的场所。因此,在教育系统内应引入促进精神健康和预防自杀的项目,给予学生们大量专业的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关怀和投入。国外的一些经验 [5] 表明,针对学校危机管理项目,应用事先预防型及危机干预型等教育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发展自知能力、沟通技巧、冲突的解决、应激处理等,已取得卓越的成效。
    
  4 参考文献
    
  [1] DANUTA W,主编.李鸣,等译.自杀,一种不必要的死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7.
   
  [2] 罗春燕,彭宁宁,朱蔚,等.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五):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情况.中国校医,2003,17(3):197-199.
   
  [3] 张克让,罗锦绣,韩向明,等.大学新生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4-145
   
  [4] 张会来,李广宇,张宝荣,等.华北2所高校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描述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92-193.
   
  [5] 荆春霞,王声 氵勇 ,吴赤蓬,等.广州市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69-470.
    
  【基金项目】  广州体育学院科学基金项目(06YB01)。
    
  【作者单位】  广州体育学院门诊部,广东 510075;广东工业大学校医院。
      

作者: 曾琳娜 ,陈振业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