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12期

重庆市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为高中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对重庆市2所高中321名学生进行测定。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内部控制基本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但与高中生的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为高中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对重庆市2所高中321名学生进行测定。 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内部控制基本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但与高中生的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的心理控制源有一定的预测力(分别为1%,10%和5%),但预测力较小(P值均>0.05)。 结论  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有一定的相关,但相关性较小。

  【关键词】  精神卫生;教育;相互影响分析;学生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us of Control and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Among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NG Gang,LIU Yan-ling,ZHANG Da-j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us of control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and parenting patterns,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their mental counseling.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on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IPC and EMBU.Re-sults The inner control of senior hig school students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parenting pattern,but the powerful other's control and chance control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renting style.To the locus of control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parenting pattern had some prediction effects,but the coefficient of prediction was slight.Conclusion Locus of control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and parenting pattern have some correlation,but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is rather small.
   
  【Key words】 Mental health;Education;Transaction analysis;Students

  心理控制源是心理学家Rotter [1]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个人对日常生活中发生事件的信念。心理控制源有内控和外控之分。一般认为,心理控制源不是经过遗传而来的,而是有发生、发展过程的,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就是影响因素之一。张文新 [2] 认为: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景的改变而变化。笔者对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重庆市2所高中(1所为普通高中,1所为重点高中)的高一~高三年级学生350名,其中城市学生180名,农村学生170名。收回有效问卷321份,其中高一年级学生115名,高二年级学生106名,高三年级学生100名;男生132名,女生189名。年龄为15~19岁,平均年龄为(16.62±1.19)岁。

  1.2 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 [3] 和心理控制源量表(IPC) [3] 。EMBU量表由Perris等人编制,岳冬梅修订,共有66个题项,该量表信、效度良好。IPC量表由Levenson编制,共有24个题项,信、效度符合统计学要求。被试在统一的指导下进行班级团体测试,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数据的管理和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控制源各维度得分情况  见表1。

  表1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各维度得分(略)

  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这一因素得分超过中点分(2.5分)外,其余各个因素都没有超过中点分。高中生在内部控制的得分超过了中点分(3.5分),而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上的得分都低于中点分。
    
  2.2 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从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父亲教养方式中相对积极的因素(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过度保护)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基本上都不显著;相对消极的因素(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心理控制源的各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与内部控制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外部控制(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父亲教养方式中相对消极的维度对高中生产生了影响,相对积极的维度的影响则不明显。
     
  从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母亲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与内部控制的相关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除偏爱被试外,母亲教养方式中的其他维度基本上与外部控制(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情感温暖、理解与外部控制(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则与外部控制(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母亲教养方式更可能影响高中生的外部控制,而不是内部控制。见表2。

  表2 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系数(略)
    
  注: *P<0.05,**P<0.01。
    
  2.3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控制源各维度的逐步回归分析
       
  由表3可以发现:父亲拒绝、否认可以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预测变量,预测力为1%;母亲惩罚、严厉,父亲惩罚、严厉可以作为他人控制的一个预测变量,预测力为10%;母亲惩罚、严厉可以作为机遇控制的一个预测变量,预测力为5%。
    
  表3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控制源各维度的回归分析(略)
    
  注: *P<0.05,**P<0.01。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教养方式中只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的得分超过了中点分,说明母亲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正向的情感对高中生产生影响,母亲通常扮演着对孩子无条件关注的角色。这既与传统母亲的角色相符,也与许多研究的结果一致 [4-5] 。高中生的内控得分明显高于外控得分(他人控制、机遇控制),说明高中生群体是一个偏向自我控制的群体,这与已有研究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6] 。
   
  结果还显示,父母教养方式(除拒绝、否认外)与高中生的内部控制基本上没有显著的关系,而与外部控制(他人控制、机遇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笔者认为,对高中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高中生的内部控制不与父母相联系,不归因于父母,而与自己相联系,归因于自己。这是由于高中阶段,伴随智力的飞速发展,高中生各种个性品质也在高速发展,突出表现就是高中生自我意识的高速发展和强烈自治需要的产生。自我意识的高速发展使得高中生能够更加深刻、客观和辩证地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再像小学生和初中生那样过多地依赖他人的评价,而是充分地考虑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强烈自治需要的产生使得“在行为上,他们要求独立决定涉及个人的各种问题,希望有一定的行为自由;在情感上,他们能独立体验和选择个人喜好;在道德评价上,他们希望能以自己的评价为依据,独立评价自己、他人的行为和社会事件” [7] 。高中生将他人控制、机遇控制与父母相联系,而不与自己相联系,是因为虽然高中生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和强烈自治需要已经产生;但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尚不能独立,自身能力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很多时候还不得不依靠父母。这样,他们在遇到一些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时,自然就会将这些事情与父母联系在一起。
   
  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一些负面的维度对高中生的心理控制源有一定程度的预测力,但预测力都相对较小。一方面说明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心理控制源的影响自始至终都存在;另一方面说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接触空间范围的扩大,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心理控制源的影响变小了,其他因素(同伴、教师、网络传媒等)可能已成为影响孩子心理控制源的重要因素。在心理控制源的研究中,应该尽可能地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这会有利于心理控制源的研究。
    
  (致谢: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曾欣然教授、陈国典副教授、江琦博士以及吕朝阳老师、朱光建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4 参考文献
    
  [1] ROTTER JB.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Psychol Monog,1966,80:1-28.
   
  [2]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7.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62-167;332-334.

  [4] 张志群,郭兰婷.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188-190.
   
  [5] 郭蕾,葛操.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18-20.
   
  [6] 郑和钧,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81.

  [7]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92.
   
  【基金项目】  西南大学200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029010)。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

作者: 王钢,刘衍玲,张大均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