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12期

黔东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儿童抚养行为问卷(CRPR)对415名苗族、土家族和侗族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9。男童行为问题的绝大多数因子与父母的拒绝、惩罚定向呈显著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儿童抚养行为问卷(CRPR)对415名苗族、土家族和侗族儿童进行调查。 结果  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9.63%,其中男童为29.94%,女童为29.25%。男童检出率较高的因子为强迫、抑郁、交往不良、分裂样,女童检出率较高的因子为抑郁、分裂样强迫、多动。男童行为问题的绝大多数因子与父母的拒绝、惩罚定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女童行为问题的多数因子与父母的拒绝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黔东地区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显著高于全国水平,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

  【关键词】  儿童行为;行为医学;家庭关系
   
  Behavioral Problems of the Minority Children and the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in East Guizhou/

  CHENHan-yi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zhou Teacher College,Huzhou(313000),Zhejia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ority children's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i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Methods A total of415children ofMiao,Tujia and Dong nationali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CBCL and CRPR.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behavioral problem was29.63%(29.94%for male and29.25%for female).The boys'behavioral problems were mainly obsessive-compulsory,depression,bad manners of communication and schizoid.The girls'behavioral problems were mainly depression,schizoid ob-sessive and hyperactive.Most factors to boys'behavioral problem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rents'refusal and punishment and most factors to girls'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parents'refusal.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the children's behavioral problems of East Guizhou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hole country.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has an effect on the behavioral problems of the children.
   
  【Key words】 Child behavior;Behavioral medicine;Family relations

  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儿童各种行为问题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分不开,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行为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儿童行为问题和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对家长、教师如何面对和处理儿童行为问题,而且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于2004年10月对西部黔东地区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贵州铜仁地区苗族、土家族、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抽取二~四年级小学生500名,发放问卷500份,筛选出苗族、土家族、侗族小学生有效问卷415份,其中男童187名,女童228名。
   
  1.2  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该量表包括113个描述儿童行为问题的条目,按0,1,2三级记分,分数越高,表示行为问题的程度越严重。填表时按最近0.5a内的表现记分,6~11岁的行为问题分为9个因子,男生分别是分裂样、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女生分别是抑郁、社交退缩、体诉、分裂样强迫、多动、性问题、违纪、攻击性、残忍。如果其中有1个因子的得分超过该因子常模分的第98百分位数,则被判为有行为问题 [1-3] 。
   
  采用儿童抚养行为问卷(child-rearing practices report,CR-PR)调查父母的教养方式。该问卷包括91条描述父母抚养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的条目,采用5点量表,1代表“完全符合”,5代表“完全不符合”,分数越低,父母在该项目上的符合程度越高,该特点越明显。请父母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养方式来填写。问卷分为6个因子,即接受性、拒绝、鼓励成就、鼓励独立性、惩罚定向、保护和担忧。本问卷经研究证明适用于中国的被试。
    
  2 结果
    
  2.1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本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9.63%,其中男童为29.94%,女童为2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16.57%)、抑郁(14.4%)、交往不良(12.83%)、分裂样(10.16%)、多动(8.55%),女童则以抑郁(17.03%)、分裂样强迫(16.15%)、多动(7.42%)为主要表现形式。
   
  男女儿童抑郁、体诉、社交退缩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童比男童表现出更严重的抑郁、体诉、社交退缩。男女儿童在违纪因子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男童比女童表现出更多的违纪行为(P<0.01)。见表1。
    
  表1 黔东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各因子检出情况(略)

  2.2  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男童行为问题各因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因子呈正相关,除社交退缩外,其余因子均与拒绝呈非常显著正相关;男童行为问题因子中的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多动、攻击性、违纪与父母的惩罚定向呈显著正相关;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多动、攻击性、违纪与保护和担忧呈正相关,其中多动与保护和关心呈显著正相关。可见,父母的拒绝、惩罚、保护和担忧是影响男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
    
  女童行为问题因子中的社交退缩、体诉与父母教养方式因子的接受性呈负相关;抑郁、社交退缩、体诉、分裂强迫、多动、性问题、攻击性与父母的拒绝呈显著正相关。抑郁、多动、攻击性、残忍与父母的惩罚定向呈正相关,其中多动与惩罚定向呈显著正相关;抑郁、攻击性与父母的保护和担忧呈显著正相关。可见,父母的接受性能减少女童的社交退缩、体诉症状。父母的拒绝、惩罚是影响女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见表2。

  表2 黔东415名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系数(略)
    
  注: *P<0.05,**P<0.01。
    
  3 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黔东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9.63%,显著高于全国常模12.19% [2] ,也高于罗虹等 [4] 在贵阳城区所作的调查(15.16%)。各因子检出率男童排在前几位的是强迫性、抑郁、交往不良、分裂样,女童是抑郁、分裂样强迫、多动,与罗虹等 [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行为问题总检出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2,4,5] 。但女童抑郁的检出率高于男童,男童多动、违纪的检出率高于女童,这与周晓彬 [5] 的研究结果一致,与贵阳城区女童多动高于男童的结果不同 [4] 。
   
  本次调查结果还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惩罚、保护和担忧是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惩罚、保护和担忧,容易使男童产生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多动、攻击性、违纪等不良行为,容易使女童产生抑郁、多动、攻击性等不良行为。
   
  黔东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多数为少数民族,文化经济相对落后,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全面落实,这可能是行为问题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的原因之一。父母的文化程度偏低,在教养方式上可能表现出更多的拒绝、惩罚或保护和担忧。由于该地区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家长对男童更宽容,可能是女童比男童出现更多的抑郁、体诉和社交退缩问题的原因,也是男童比女童有更多的违纪行为的原因之一。
   
  黔东地区少数民族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应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改善学校心理卫生环境。该地区应尽快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培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学校应有专人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心理咨询,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早期进行干预和矫治。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行为问题,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作为家长应多采用接受和鼓励儿童的教养方式,减少对儿童的拒绝与惩罚,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职能。此外,对有行为问题的儿童,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对待,早期咨询,早期治疗,切莫讳疾忌医,延误早期矫治时机。
    
  4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45-52,161-167.
   
  [2] 忻仁娥,唐慧琴,张志雄,等.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上海精神医学,1992,4(1):147-169.
   
  [3] 忻仁娥.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评估工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26.
   
  [4] 罗虹,邓冰,王雪静.贵阳城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与家庭背景研究.贵阳医学院学报,2000,25(4):266-267.
   
  [5] 周晓彬,张东峰,段建华.6~11岁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3):215-217.
    
  【作者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 313000。

作者: 陈汉英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