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3期

一起中学生腹泻疫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腹泻。疾病爆发流行。学生2006年6月14-18日,宁波市江北区某中学发生52例以发热、头晕、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多因素引起的爆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2疫情概况2006年6月16日上午,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中学报告,该......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腹泻;疾病爆发流行;学生
      
  2006年6月14-18日,宁波市江北区某中学发生52例以发热、头晕、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多因素引起的爆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情况
    
  该校共有12个班级,学生597名,其中走读生553名,住宿生44名;教职工68名。学校有1个食堂,由操作间、教师和学生2个餐厅组成,供应早、中、晚三餐。走读生一般仅吃中餐,住宿生一日三餐,还在课间提供珍珠奶茶、里脊肉、香肠等休闲食品。该校饮用水由宁波市自来水公司统一供给,无自备水和二次供水,学生及教职工饮用统一品牌桶装纯净水。食堂人员持有效健康证。
    
  2 疫情概况
    
  2006年6月16日上午,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中学报告,该校近2d出现10多例不明原因的发热、头晕、腹痛、腹泻病例。当日上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区卫生监督所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初步判定为食物中毒。本次疫情报告发病数52例,全部为学生。首发病例于6月14日6:30开始左下腹痛和腹泻,每天3次,为黏液便,并有发热,最高体温38.6℃。在学校医务室就诊,临床诊断为疑似细菌性痢疾。随后该校学生陆续出现以发热、腹泻为主的病例。15日和16日达到高峰,18日10∶00出现最后1例病例,历时5d,学生罹患率为8.71%,发病时间曲线呈单峰型。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晕、腹痛、腹泻、周身不适。52例病例中,发热45例,占86.54%,最高体温为40℃,38℃以上的37例,占71.15%;腹泻以水样便为主,少数出现黏液便,个别有脓血便;腹痛45例,占86.54%;里急后重18例,占34.62%;恶心、呕吐28例,占53.85%。
    
  3 流行病学调查
    
  3.1  病例分布  本次疫情发病学生共计52名,无1例教职工,学生罹患率为8.71%。
   
  3.2  班级分布  全校总共有12个班级,分初一年级6个班,初二年级4个班,高一年级2个班。其中11个班级出现病例,发病最多的为初二(1)班和初一(6)班,分别发病12例和10例,占全部病人的42.31%,经χ 2 检验,上述2个班的罹患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χ 2 =16.76,P<0.05)。
   
  3.3  食堂食物及就餐情况  该校食堂早、晚餐主要供应在校住宿生,其中晚餐主要为中餐剩余食品。本次重点对6月12-13日的中、晚餐食物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2日中餐吃过香酥鸡翅的11例,咖喱土豆的11例,占全部病人的42.31%;13日中餐食用过红烧鸡翅的12例,青菜贡丸的22例,占全部病人的65.38%。其他食物较为分散,仅个别学生有校外就餐史。另外,12日有17人在课间食用过珍珠奶茶,13日有26人食用过珍珠奶茶。
   
  3.4  实验室检验  6月16-21日,共采集食品及物体表面、餐具样本43份,其中15日该校食堂留样食品14份,餐具涂抹物6份,食堂操作间及餐厅涂抹物23份。其中2份标本(珍珠奶茶样本、砧板涂抹样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为肠毒素阳性。
   
  采集食堂人员、腹泻病例肛拭样本共计47份,检出福氏Ⅱ型志贺菌3株;在采集厨师右手伤口涂抹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
    
  4 讨论
    
  本次调查重点对6月12-13日中、晚餐食物进行调查,除13日中餐青菜贡丸在患病学生中有22例食用,其他食物食用无明显集中倾向。患病学生中共有43人饮用课间提供的珍珠奶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考虑食物污染来源可能来自厨师右手背及虎口处的烫伤伤口,其在厨房操作过程中有可能污染珍珠奶茶及砧板,产生肠毒素,导致病例的发生。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在47份病例肛拭样本中检出福氏Ⅱ型志贺菌3株,不排除本次为痢疾杆菌引起的爆发疫情。但由于该疫情交接时间较晚,现场调查多数病例症状已消失,缺乏实验室检测和早期患者粪便标本的病原学检测证据。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笔者认为,本次爆发疫情为多因素所致的食源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本次多因素腹泻爆发疫情警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食堂卫生的常态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制度并落实责任制;发现疫情苗头,及时报告,积极主动配合,杜绝或减少类似疫情的发生。  (收稿日期:2006-08-25) 小知识(6)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具有一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棕榈油酸(C 16∶1 )、油酸(C 18∶1 )、(顺)芥子酸(C 22∶1 )。油酸分布广,为牛油、猪油、橄榄油、花生油等的主要成分。(顺)芥子酸在菜子油中含量高,少量食之无害,大量食入可损害心肌,因为此种脂肪酸不易氧化,入心肌后可形成三酰甘油而沉积。单不饱和脂肪酸不影响血清胆固醇的水平。 

  【作者简介】  元国平(1963- ),男,浙江嵊泗人,大学专科,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5016。 

作者: 元国平,姜桂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