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6期

广州市中学生减肥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学生减肥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4所中学初一到高二5个年级共454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家长问卷收集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减肥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过去1个月内,无超重和肥胖的学生中,男......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减肥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4所中学初一到高二5个年级共454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家长问卷收集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减肥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结果 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8%和5.0%,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6.6%和2.7%。有435名男生(23.9%)和803名女生(39.0%)自述超重或肥胖。过去1个月内,无超重和肥胖的学生中,男、女生分别有8.9%和17.8%自述有过不良减肥行为,其中男、女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4.4%和7.0%;而超重和肥胖的学生中,男、女生分别有30.7%和45.8%自述有过不良减肥行为,其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8%和4.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体重、父母亲的体重、母亲文化程度与学生的减肥行为相关。 结论 中学生不良减肥行为有一定的发生率,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应对此加以正确引导。

【关键词】  肥胖症 贫血 健康态度 危险行为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人生发育的第2个高峰期,他们的身体素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1] 。在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时发现,我国城乡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逐年增加 [2-3] ,有关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成因以及肥胖对学生未来健康的影响研究较多,学生对肥胖的看法、减肥行为、影响减肥行为的因素、减肥行为的后果等也有报道 [4-5] 。为进一步加以研究,笔者对广州市青少年学生的减肥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广州市学生减肥行为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学生的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广州市4所中学,在被抽取的学校初一至高二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以被抽取班级的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表4542份,回收有效问卷3875份,有效率为85.3%。其中男生1818名,女生2057名。年龄10~18岁,平均(14.47±1.68)岁。汉族学生3767名,占97.2%;其他民族占2.8%。
   
  1.2  内容和方法  参考美国2005年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系统问卷(YRBSS),制订广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经预试后用于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运动及体力活动史、饮食史及饮食习惯、吸烟史、饮酒史等;同时,为学生家长设计家长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家长的行为特征、家庭经济收入和父母职业等。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校医作为调查员,学生问卷由学校校医发放到班级,由学生采取无记名方式当堂填写后收回;父母问卷由学生带回家,由父母填写后收回。
   
  1.3  体格检查  全体学生在调查期间进行体格检查。体检工作由广州市教育局学生体检中心完成。体检的方法和仪器采用《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手册》规定的标准统一进行。获得学生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血红蛋白(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数据资料。

  1.4  诊断标准
    
  1.4.1  体质健康诊断标准  以国际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进行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判定,以体重低于10百分位为消瘦。
   
  1.4.2  贫血诊断标准  按照WHO1998年推荐的贫血筛检标准进行贫血诊断(以血红蛋白值10~12岁组<115g/L;12~14岁组<120g/L;14岁以上组男生<130g/L和女生<120g/L为贫血)。
   
  1.4.3  体力活动等量能量消耗值  采用标准代谢等量值(stan-dard metabolic equivalent,MET)估计,即将学生自述不同强度的运动种类和运动时间转化为相当于平均每天标准代谢量时间。<3MET-h/d的体力活动被定义为低运动量,3~6MET-h/d的体力活动为中等运动量,>6MET-h/d的体力活动为强运动量 [6] 。

  1.4.4  减肥行为分析  减肥行为包括学生回答在过去1个月内采用运动、控制食物中的脂肪、禁食或节食、无医生指导服用减肥药物、通过呕吐和泻药来达到减重或避免增重目的的行为,其中后3种减肥行为称不良减肥行为。
   
  1.5  数据录入和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经逻辑校对后进行统计分析。将无减肥行为的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减肥行为与性别、体重、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现在和20岁时的体重、家庭收入、出生体重、看电视时间和体力活动等量能量消耗值的关系。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评价  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样本量和BMI值见表1。男、女生的超重率分别为12.8%和6.6%,肥胖率分别为5.0%和2.7%,消瘦检出率分别为9.6%和9.5%。
    
  表1 不同年龄、性别学生BMI和超重与肥胖检出情况(略)
    
  注: ()内数字为检出率/%。
    
  2.2  减肥行为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见表2。
    
  表2 相关态度与行为及贫血状况在不同性别超重和肥胖学生中的构成(略)
    
  注: ()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减肥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见表3。将自述采取过任何减肥行为者设为减肥组,对照组为无减肥行为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的OR值是男生的1.32倍;超重和肥胖者的OR值是正常体重者的5.29倍;母亲文化程度和父母体重对子女的减肥行为有影响;而家庭经济收入、出生体重以及看电视时间和体力活动等量能量消耗值与减肥行为无相关。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身的外表形态十分敏感,尤其是女生。而主观感觉是否肥胖是学生采取减肥行动的主要原因 之一,其减肥目的是为了控制体重,达到形体美的目的 [7] 。学生中采取不良减肥方式者占有一定的比例,这部分学生已经或潜在地出现健康问题,如调查发现,在不肥胖的学生中,自述过去1个月内采取过任何一种减肥方式的男生贫血检出率为4.4%,女生为7.0%。减肥行为在中学生中存在普遍性,这一问题值得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表3 减肥行为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略)
    
  注: 家庭收入以每月总收入低于1000元为低,1000~5000元为中,高于或等于5000元为高;Q1 为25百分位,Q2 为25~50百分位,Q 3 为50~75百分位,Q 4 为75~100百分位。
      
  在减肥行为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除了本身的体重越重越易采取减肥行为外,女生较男生更易选择减肥行为,这一结果与上海市和广州市相关的调查结果一致;而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程度较男生低,说明女生是干预的重点对象。分析减肥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发现,父母现在的体重与减肥行为相关,特别是母亲现在的体重以及20岁时的体重都会影响子女的减肥行为,即母亲体重越重,子女采取减肥行为的危险性越高,可能与遗传有关;其次可能为子女对肥胖父母的外表形象不满意,因而更关注自己的外表形象。在父母文化程度的相关分析时发现,母亲大学及以上文化,其子女的减肥行为OR值是小学文化程度者的1.49倍;与父亲的文化程度无相关性。说明母亲的文化程度影响子女行为的决定。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的静坐和运动量与减肥行为无相关性。
   
  预防和控制不良减肥行为是十分有意义的。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需要减肥以控制体重,且正确选择减肥方法。除学校外,家庭也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 [8] ,家长不但会影响子女的审美导向,还会影响其膳食结构和运动及消费方式。因此,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8-139.

  [2] 季成叶,孙军玲.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a流行趋势.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2):194-197.

  [3] 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组.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广州:广东省语言音像出版社,2000:53-134.

  [4] 周志衡,王家骥,李亮昌.广州市中小学生减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079-1081.

  [5] 张洪波,陶芳标,曾广玉.合肥市青少年减肥行为及其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0,21(5):348-349.

  [6] AINSWORTH BE,HASKELL WL,WHITT MC,et al.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An update of activity codes and MET intensities.Med Sci Sports Exerc,2000,32:498-516.

  [7] 毛丽梅,张玲,胡修穗,等.女大学生饮食行为、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医学与社会,2004,17(6):4-6.

  [8] 高根娣,罗春燕,彭宁宁,等.上海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四).中国校医,2003,17(3):193-196.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广东 510180

作者: 邓晓娟 徐亮 由天辉 吴彤 宋世坤 陈小茜 陈竟芬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