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6期

云南沧源县教育工作者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云南沧源县教育工作者的艾滋病(AIDS)预防知识以及对艾滋病所持有的态度,探讨有效促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对31名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采用参与式方法进行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知晓率在培训前已......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沧源县教育工作者的艾滋病(AIDS)预防知识以及对艾滋病所持有的态度,探讨有效促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 方法 对31名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采用参与式方法进行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知晓率在培训前已较高,经过培训,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技能、技巧等问题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共用毛巾、泳池、马桶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82.1%和100%(P<0.001),在对艾滋病、艾滋病人的正向态度上,艾滋病人享有信息、教育、咨询等权利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28.6%和92.9%(P<0.001),过度关注艾滋病人也是歧视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10.7%和100%(P<0.001),均有显著提高。 结论 系统培训能有效提高艾滋病流行区教育工作者的技能,促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综合预防 健康教育 评价研究 学生保健服务

  艾滋病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它的快速流 行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目前,云南省多数地区已受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严重威胁,云南省德宏、文山、临沧、红河、楚雄为高流行区 [1] 。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西南部,是全国仅有的2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属国家二类边境口岸,世居着佤族、傣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当地教育工作者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讨有效促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笔者对该地区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培训,现对其效果评价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沧源县教育工作者31名,平均年龄(27.6±6.7)岁。其中男性22人,女性9人;佤族14人,汉族12人,傣族2人,回族2人,纳西族1人;教育管理人员2人,中学教师12人,小学教师15人,幼儿园教师2人。
   
  1.2  方法  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调查问卷。分别于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测试工作由心理学专业工作者主持,采取团体不记名测试方式,按统一的程序进行。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1份,收回3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参照问卷调查结果,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为4d,采用讲授与参与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具体内容包括6个单元,第1单元:自我介绍(姓名马拉松,抛绣球,自画像)、对培训班的期望、艾滋病流行趋势、热身游戏(签名游戏)、艾滋病基础知识;第2单元:AIDS与STD(包括定义、分类及特点、治疗及预防、AIDS与STD的关系)、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第3单元:危险行为分类;第4单元:生活技能培养(定义及相关内容)、拒绝的技巧和艺术(情景剧:辍学同学的邀请);第5单元:帮助人的技巧和艺术(心理剧:艾滋病病人的周围)、对艾滋病病人的关怀与减少歧视;第6单元:AIDS与毒品(定义、分类及特点)、AIDS与毒品的关系、青少年和毒品的关系。
   
  1.3  统计分析  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χ 2 检验,对培训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
    
  2.1.1  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  见表1。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性行为可传染AIDS的知晓率在培训前已达到100%,其他项目培训后的知晓率均高于培训前。除HIV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目前没有能治愈AIDS的药物、AIDS可能在我国蔓延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31名健康教育工作者艾滋病基础知识培训前后知晓率比较(略)

  2.1.2  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  见表2。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较好,培训后的知晓率均高于培训前。除共用HIV阳性血液及制品会传播AIDS,握手、拥抱不会传播艾滋病等基本问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艾滋病的态度  见表3。教育工作者应当更多地帮助艾滋病患者,培训前知晓率已达到100%,其他项目培训后的知晓率均高于培训前。除AIDS病人或感染者的隐私应当保密和AIDS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31名健康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培训前后知晓率比较(略)

  表3 31名健康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的态度培训前后正向率比较(略)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随着国家在艾滋病流行地区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云南沧源县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达到较高的水平,经过进一步的强化教育,知晓率均达到100%。但对于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特别是预防知识,仍有不确定的情况,应予以进一步强化。另外,异物、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咳嗽、吐痰不会传播艾滋病,共用毛巾、泳池、马桶不会传播艾滋病等问题,培训后的知晓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说明普遍性宣传不能解决艾滋病传播具体情况等问题,需要采取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才能提高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的认识。
   
  教育工作者在培训后认识到艾滋病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艾滋病病人享有信息、教育、咨询、技术等基本权利,过度关注艾滋病病人也是一种歧视,关怀艾滋病病人也需要技能、技巧等信息。说明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及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上仍存在问题,经过培训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
   
  近年来,有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多为大、中、小学生 [2-3] ,在青少年中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教育工作者身处教育一线,肩负着预防艾滋病教育的任务,他们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会影响青少年学生。所以应在艾滋病高流行地区推广培训者培训,提高各类培训者的培训技能,有效促进预防艾滋病教育。

【参考文献】
    [1] 陆林,贾曼红,陆继云,等.云南省2004年艾滋病流行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3):164,172-174.

  [2] 李静,张艳秋,朱丽梅.太仓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态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26(6):490-492.

  [3] 孙莉,张建新,魏嗣琼.职业高中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探讨.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69.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昆明 650092

作者: 尚云 周本贞 杨晓岚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