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7期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某综合大学1447名学生,用自填问卷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郁量和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心理调节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某综合大学1447名学生,用自填问卷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郁量和焦虑情绪进行调查。 结果 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心理调节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使用较少。社会支持平均总得分为36.29分,不同亚群大学生间社会支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35.29%的学生可能或肯定有抑郁症状,有16.16%的大学生有焦虑症状。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负关联,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抑郁、焦虑呈正关联。 结论 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作用。

【关键词】  社会支持;适应,心理学;抑郁;焦虑;学生

  焦虑和抑郁是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障碍。刘贤臣等 [1] 报道16%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大学生中可能抑郁的人数高达43.93% [2] ;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情绪、情感丰富但不稳定,人格逐渐成熟、意志发展迅速的青年期 [3] 。为了解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程度,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支持,笔者对广州地区某综合性大学在校生的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广州地区某综合性大学在校生按文、理、医科进行分层,然后以班级为单位,按比例随机抽取15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1447名大学生有效回答了问卷。其中男生697名,女生751名;一年级学生338名,二年级学生321名,三年级学生373名,四年级学生309名,五年级学生107名;医科学生619名,文科学生460名,理科学生368名。
   
  1.2  方法  以自然班为单位,对抽中的大学生以匿名方式进行自填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压抑和焦虑情绪。
   
  应对方式采用张林等 [4] 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量表”,分为4个维度13个因子,共有67个条目。心理调节机制维度包括调整心态(f 1 )、总结经验(f 4 )、调整情绪(f 7 )和调整认知(f 9 )4个因子;自我防御机制维度包含推诿(f 2 )、否认(f 3 )、压抑(f 10 )、幻想(f 11 )、退避(f 12 )和合理化(f 13 )6个因子;外部疏导 机制维度包含转移(f 5 )、宣泄(f 6 )和倾诉求助(f 8 )3个因子。
   
  社会支持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5] ,该量表有10个条目,分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各维度评分越高,表明大学生感受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抑郁情绪使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 [6] ,该量表共有20项,主要的统计指标是总分,其范围为0~60分。总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为可能有抑郁症状,≥20分为肯定有抑郁症状。
   
  焦虑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6] ,该量表含有20个项目,20项总分均值为(29.78±10.07)分,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0分。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偏相关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使用特点  见表1。
    
  表1 1447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略)

  大学生使用调整情绪(f 7 )、调整心态(f 1 )、总结经验(f 4 )、调整认知(f 9 )等积极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措施的频率较高,而推诿(f 2 )、否认(f 3 )、退避(f 12 )等反映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低。
   
  2.2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  男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支持利用方面的得分均比女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比较(略)

  2.3  大学生抑郁、焦虑状况  大学生抑郁得分的平均值为(13.2±8.6)分,与常模(11.52±9.4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39人(16.52%)可能有抑郁症状,272人(18.78%)肯定有抑郁症状。
   
  大学生焦虑总分的平均值为(34.05±6.7)分,与常模(29.78±10.0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有234人(16.16%)有焦虑症状。
   
  2.4  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分析  控制性别、年级、专业、生源、是否独生子女等可能的影响因素,将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各因子及社会支持各维度与抑郁、焦虑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因子总结经验(f 3 )与抑郁无相关外,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其余各因子与抑郁、焦虑均有相关性。其中心理调节机制维度的4个因子(调整心态、总结经验、调整情绪、调整认知)及倾诉求助、转移、合理化与抑郁、焦虑呈负相关;而自我防御机制的4个因子(推诿、压抑、幻想、退避)及宣泄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各维度的评分与抑郁、焦虑均呈负相关性,表现为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越高,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得分越低,见表3,4。
    
  表3 控制性别、年龄、专业、来源等因素后抑郁、焦虑与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偏相关分析(略)

  注: *P<0.05,**P<0.01。
    
  表4 控制性别、年龄、专业、来源等因素后抑郁、焦虑与心理压力社会支持的偏相关分析(略)

  注: **P<0.01。
    
  3 讨论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有压力的情境和事件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许多研究均表明,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7-8] 。本研究发现,应对方式与大学生抑郁、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调整心态、总结经验、调整情绪等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推诿、压抑、幻想、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另外从压力应对方式的总体使用情况来看,本研究调查的大学生多使用调整情绪、调整心态、总结经验、调整认知等积极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措施来应对心理压力,而较少使用推诿、否认、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说明该组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基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能主动寻求各种心理调节措施来减少压力带来的消极效果。结果也显示,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帮助减轻心理压力,但从长远的观点来讲对身心健康则不利,应给予重视。建议重视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指导与矫正,在学生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面临的压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社会支持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群体中的社会支持状况对群体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易导致不良行为发生 [9-10] 。范兴华等 [11] 研究认为,当大学生面临压力而焦虑时,有了社会支持,可以使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勇气和信心倍增,并阻断焦虑向抑郁转化,最终降低抑郁水平。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支持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与抑郁、焦虑有很强的相关性,提示面对承受着心理压力或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从心理障碍中走出来。另外,由于个体的社会支持感与客观支持之间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并且前者比后者更有利于预测个体的身心健康 [12-13] ,所以在给大学生提供各种客观支持的同时,必须大力促进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情绪调节能力,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感,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贤臣,孙良民,唐茂芹,等.2462名青少年焦虑自评量表测查结果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2):75-77.

  [2] 刘贤臣,唐茂芹,陈琨,等.SDS和CES-D对大学生抑郁症状评定结果的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1):19-20.

  [3]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

  [4]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心理科学,2005,28(1):36~41.

  [5]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6]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9.

  [7] 郑红.大学生压力应对中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2006,178(4):110-111.

  [8] 郭楠.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研究述评.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83-384.

  [9] 陈耕春.我国城市成年人心理健康监测指标优化:社会支持程度调查研究.西安体院学院学报,2001,18(1):99-100.

  [10]刘广珠.577名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175-176.

  [11]范兴华,贺春生.友伴支持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2):131-133.

  [12]游洁.价值观与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1995,18(5):289-290.

  [13]韩娟,方为民,杨森焙,等.医学女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4):104-106.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 510080。

作者: 范瑞泉,陈维清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