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7期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留守儿童成绩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市梁平县6所中学的1125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个别访谈法进行测评。结果与父母联系的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父母外出情况、寄养方式(当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留守儿童成绩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重庆市梁平县6所中学的1125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个别访谈法进行测评。 结果 与父母联系的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父母外出情况、寄养方式(当前生活地点)、与父母联系方式和联系频率是影响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家庭功能(除与当前家庭的适应性外)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亲密度、适应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当前生活家庭的亲密度、适应性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 结论 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状况值得关注,父母、当前生活家庭及学校应重视对其家庭功能的建立。

【关键词】  家庭特征;适应,心理学;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农村人口


  家庭作为个体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不仅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还提供重要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在诸多家庭因素中,功能性因素(父母监督、亲子关系或亲密度等)对个体的适应状况有直接预测作用 [1] 。大量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四川省是农民工输出的大省,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留守儿童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新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道德、行为观念、人格塑造、人际关系上都存在一些偏差,在生活中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心理测量,考察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预测和控制留守儿童心理和行为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重庆市梁平县农村中学6所,根据分层抽样的原则,对选取的6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学生1217名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25份,其中留守儿童586名,非留守儿童539名;男生586名,女生539名。被试平均年龄(14.32±1.09)岁。
    
  父母外出情况分父母双方均外出和单方外出2种情况;寄养方式分隔代抚养(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寄养(孩子与亲戚或父母的朋友一起生活)和独立生活3种情况;与父母联系频率分高(每天1次或每周2次以上)、中(每周1次或2周1次以上)、低(每月1次或更少)3种。
   
  1.2  研究工具  采用费立鹏等 [2] 改编、修订的,由Olson等1982年编制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 [2] 。该量表主要评价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2个方面的功能。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适应性即家庭体系随家庭环境和不同发展阶段而改变的适应能力。该研究从留守儿童与父母组成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亲密度1、适应性1)和留守儿童与现在所生活的家庭的亲密性和适应性(亲密度2、适应性2)2个方面的观察,共3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1.3  调查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由研究者本人以及研究者的同伴进行测试,并当场收回问卷。
   
  1.4  统计分析  研究所收集的数据由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见表1。
   
  2.2  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对儿童来说,父母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员,因此,与父母相关的因素可能会影响家庭功能状况,儿童自身的年级和性别也可能影响其对家庭功能的感知。对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父母外出情况、当前的生活方式、与父母联系的频率是影响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重要因素。见表2。

  表1 584名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布(略)

  表2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与家庭功能的方差分析(略)

  注: *P<0.05,**P<0.01。
    
  2.2.1  父母外出情况对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单亲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与现在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亲密度2、适应度2)均显著高于双亲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研究表明,儿童与父母组成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度显著高于任何其他家庭。见表3。
    
  表3 不同父母外出情况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得分比较(略)

  2.2.2  当前生活方式对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当前生活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高低依次为隔代抚养组>独立生活组>寄养组,其中隔代抚养组在适应性2(t=2.831,P<0.01)和亲密度2(t=3.152,P<0.01)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寄养组。见表4。
    
  表4 当前不同生活方式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得分比较(略)

  2.2.3  联系频率对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影响  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联系频率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依次为低>中>高。
   
  多重比较表明,与父母联系频率高的留守儿童在亲密度2和适应性2的得分均显著低于联系频率中(t 2 =-5.22,P=0.001;t 1 =-4.28,P=0.003)和低(t 2 =-6.41,P=0.003;t 1 =-5.14,P=0.009)的留守儿童。即儿童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联系频率越高,与所寄养的亲密度就越低,对寄养家庭的适应性也越差。见表5。 

  表5 与不同父母联系频率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得分比较(略)

  2.3  学习成绩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见表6。

  表6 学习成绩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相关分析(略)

  注: *P<0.05,**P<0.01。
    
  2.4  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满意度  对“你对目前所生活家庭的看法,希望有哪些改进?”的回答,有34%的儿童对现在的家庭状况表示较满意;62%的儿童希望家庭成员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希望父母对自己更民主;54%的儿童希望能得到家庭成员更多的支持,对自己正确做法加以肯定。在“请用简单语句描述你理想中的家庭”一题中,留守儿童词语频率使用较高的是“和睦”、“幸福”、“团结”、“民主”。
   
  对留守儿童的访谈的结果表明: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务工表示理解,希望家里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并表示因为父母在外辛苦工作,自己会更努力地学习;有部分孩子有跟随父母到打工地生活的愿望,不愿自己单独留在家乡。当被问及对个人留守生活的评价时,多数儿童表示虽然不愿过留守生活,但并不认为留守生活对自己只有消极影响和痛苦记忆。
    
  3 讨论
    
  3.1  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父母双方外出家庭的家庭功能显著低于单亲外出的家庭,即留守儿童与寄养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显著低于与自己父母组成的家庭,哪怕只有父母一方在家,亲密度和适应性也显著高于寄养家庭。隔代抚养组的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明显高于寄养组,这是因为祖父母、外祖父母通常对孙子、孙女倍加疼爱,且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把照顾这些儿童当作自己的职责;而亲戚或者父母的朋友由于自家也有儿女,或是工作、务农繁忙,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对被寄养的孩子有所忽视。这也可能与儿童自身的感受有关,生活在亲戚家或父母的朋友家所感受到的是他人家庭的完整;相对之下,会产生严重的“寄人篱下”感受,从而导致对所寄养家庭成员的心理对立。并且这2种方式,监护人更多是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很难做到对正步入青年期、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孩子的深层关心,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另外发现,与父母联系频率适度,则他们的亲密度和适应性越高。当父母与孩子保持适当频率的联系,他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这对建立和维系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密度、适应性越高,与当前生活家庭的亲密度、适应性越高,表明与父母生活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留守儿童当前生活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关,但前者如何影响后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学习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成绩与家庭功能(除与当前家庭的适应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留守儿童人际信任度及与父母生活的适应性对其成绩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即家庭适应性和人际信任度越高,其成绩也越好。此外,明显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与父母的联系方式及其联系频率的交互作用。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的留守儿童成绩显著优于用书信、别人口信等联系的儿童。电话联系是言语的直接沟通,有利于信息的直接传达,父母与子女的充分交流和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影响力大;而书信和别人口信等方式都是间接沟通,信息容易流失,影响力低于口语沟通。
   
  访谈发现,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期望值对孩子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影响。有的儿童表示父母虽然在外务工,但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仍然要求很严格,自己为了不想让辛苦在外的父母失望,学习用功等。还有一些儿童表示父母在外务工后,相比以前对自己的成绩关心减少了。
    

【参考文献】
    [1] SHEK DANIEL TL.Family func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school adjustment,and problem behavior in Chinese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economic disadvantage.J Genetic Psychol,2006,163(4):497-500.

  [2] 高瞻.家庭与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2):75-77.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

作者: 梁静,赵玉芳,谭力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