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7期

中专毕业生心理特征及就业心理问题防范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就业。学生在目前高校扩招和自主择业的形势下,学历较低的中专毕业生无疑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压力[1]。中专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时期,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偏见的择业观。如何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和防范,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精神卫生;就业;综合预防;学生

  在目前高校扩招和自主择业的形势下,学历较低的中专毕业生无疑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压力 [1] 。中专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时期,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偏见的择业观。如何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和防范,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下笔者对此作一综述。
    
  1 中专毕业生心理特征
    
  初中生考进中专后,学习压力减轻,思想变得活跃,但心理承受能力却没有相应得到锻炼和加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
    
  尤其是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表现为自卑失落、焦虑紧张、自私嫉妒、消极逆反和悲观失望 [2] 。且中专生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心理特征有其自身特点:学习上惧怕失败,成绩不稳定;做事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差,意志薄弱,态度消极;心理压力大,过度焦虑,性格抑郁;嫉妒心强,情绪不稳,自控力差;恐惧交往,疑心过重,有强迫性行为等 [3] 。
    
  1.1 中专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  刘红敏等 [4]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中专毕业生进行心理测量显示,中专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1%,SCL-90各因子均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蔡水清 [5] 对师范学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就业不安症状出现率为21.23%。李敬先等 [6] 对高中及中专准毕业生进行调查显示,37%的高中及中专准毕业生存有慢性躯体不适、紧张、焦虑、敏感多疑、任性、逆反、幼稚外露、刻板、自我中心、心理素质差、人际关系不稳定等心理问题。陈基泽等 [7] 调查显示,待业大中专毕业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同时,中专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受性别、城乡、家庭、专业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毕业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毕业生,农村学生常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而城市学生常见敌对、强迫症状;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自卑率明显较高;女生心理健康问题比男生严重。

  1.2 中专毕业生择业观存在偏见  中专生就业难,有社会的、客观方面的原因,更有中专生本身的、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即人才市场方面的原因。今后人才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中专生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主观方面即对就业形势不能正确认识,只期望在大城市工作,一味地追求高薪、舒适而又无风险的工作;有些学生认为顺利就业只能指望父母、亲友、学校等,自己无能为力 [8] 。吴聚英等 [9] 对200名四年制中专护生毕业前择业心理进行调查发现,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前途感到渺茫,就业意识不够成熟,择业时看重专业;贾长宽等 [10] 对238名护理毕业生择业心态调查发现,许多毕业生存在盲目、功利、求全、依赖等不良心态;李济平 [11] 对250名卫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其中32.3%的学生不认同“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2 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防范
    
  2.1 加强辅导与咨询  中专生中出现心理问题不是偶然的,这和成长阶段及所处环境密切相关,既有个人、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家庭因素。需要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12] 。首先,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悦纳自己的基础上努力发展自己;其次,加强学习心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学习;再次,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协调、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加强择业心理教育,定准择业的心理位置,克服一步到位的择业心理误区。
    
  2.2 分析就业形势,加强正确的就业观教育  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多,但社会需求增幅不大且结构性失衡,就业形势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当务之急是调整心态,确立科学的就业观,切不可好高骛远,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使自己的择业原则符合社会的需要,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 [13] 。教师应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考虑自己的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了解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具体要求,从而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上求职 [14] 。
    
  2.3 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学生自信  增强自信是择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对自己前途的不乐观以及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都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教师应适时鼓励那些平时不突出、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走出自卑的心理误区,让他们对竞争、对成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实力和水平。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学历,造就自我 [14] 。只有全面看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时刻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为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才能逐渐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和消除其缺点。
    
  2.4 敢于面对竞争,抓好心理素质教育  中专毕业生自身的竞争意识在过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强化,有的学生在面对竞争挑战时显得手足无措。所以,强化竞争意识是学生在择业前最基本的心理准备。中专生是求职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樊晓光 [15] 调查显示,优秀毕业生情绪稳定性较高,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新事物新观念的不断涌现,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学生即将走上社会之际,必 须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能力 [16] 。
    
  2.5 加强就业指导,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专教育  就业困难是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要消除学生的这种悲观消极心理,就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师和学生应感受到中专人才市场就业竞争的压力,自觉地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就业思路。学校可成立专门或专、兼职结合的毕业就业指导机构,从组织上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抓住就业教育不放,有步骤地向学生宣传中专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学生摆正位置,克服对工作岗位期望值过高的倾向,做好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思想准备;同时做好市场调研,及时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趋势,及时向学生发布就业信息,提前进行就业指导。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学校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岗位需求和培养目标,从学生就业和未来工作需求出发,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7] ,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紧贴市场需求和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建利,方益荣,张金国,等.安徽省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43-44.

  [2] 陈映云.中专生失落心理之我见.卫生职业教育,2003,21(9):149-150.

  [3] 武正林,金洪钦,主编.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刘红敏,郝欣.卫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4):117-118.

  [5] 蔡水清.师范毕业生就业不安的初步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39-440.

  [6] 李敬先,路英智,董汉振,等.高中及中专准毕业生心理状况及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1):20-22.

  [7] 陈基泽,李植容.待业大中专毕业生情绪状况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264-265.

  [8] 计晓燕.浅谈中专班主任应如何指导学生就业.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5):80-89.

  [9] 吴聚英,刘汉沟.200名四年制中专护生毕业前择业心理调查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2):120-121.

  [10]贾长宽,黄晓燕,黄桂开.238名护理毕业生择业心态分析.护理学杂志,2002,17(10):726-728.

  [11]李济平.中专卫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12(6):389-391.

  [12]何文.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卫生职业教育,2004,22(7):20.

  [13]杨国君.新形势下四川藏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初探.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0(1):37-42.

  [14]张红梅.抓好中专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137-139.

  [15]樊晓光.优秀师范毕业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2,18(7):871-872.

  [16]姚爱春.浅谈中专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池州师专学报,2001,15(4):133-135.

  [17]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4605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作者: 李济平 ,综述,叶临湘 ,审校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