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7期

陕西省某高校高年级男生吸烟现状调查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吸烟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因素,为高校大学生控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陕西某高校高年级(四、五年级)男生591名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7%的人曾经尝试过吸烟,10。2%的人吸烟成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吸烟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因素,为高校大学生控烟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对陕西某高校高年级(四、五年级)男生591名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 结果 59.7%的人曾经尝试过吸烟,10.2%的人吸烟成瘾;吸烟地点主要在学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月生活费(OR=3.204)和免费促销香烟(OR=3.053)对吸烟行为的影响较大。 结论 影响吸烟行为的因素既包括了个人因素,又涉及环境因素。开展大学生控烟活动需从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  吸烟;回归分析;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确定了5种重要的慢性病危险因素,即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和肥胖。同年,有关组织对中国吸烟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岁以上吸烟人数达3.5亿,男性吸烟率为66.0%,20~24岁男性吸烟率为51.0% [1] 。吸烟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高年级大学生的吸烟观念与吸烟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将来是否成为吸烟成瘾者 [2] 。为了解大学生的吸烟状况,笔者对陕西省某高校高年级男生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吸烟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西安某大学医学院四、五年级男生、经金学院和会计学院的四年级男生共666名,于2006年5月8日至6月4日,由调查员在学生宿舍面对面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91份,有效应答率为88.7%。其中医学院406份,经金和会计学院185份。学生平均年龄23.06岁。
   
  1.2  方法  以全球年轻人药草调查问卷 [3] (GYTS)为基础,参考中国2002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调查问卷中有关烟草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预调查后进行相应修正。问卷包括个人信息相关问题9个,吸烟相关问题42个。问卷中有吸烟行为者包括尝试吸烟者和规律吸烟者。尝试吸烟者指曾经吸过香烟,但无“每周至少吸1支烟,且连续或积累吸3个月或以上”;规律吸烟者是指“每周至少吸1支烟,且连续或积累吸3个月或以上” [4] 。规律吸烟者分为现在吸烟者(指为调查时,过去30d内正在吸烟的人)和过去吸烟者(指在过去连续30d内没有吸烟者,即戒烟者)。吸烟成瘾者指早晨起来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吸烟的人 [3] 。
    
  1.3  统计分析  使用Epi Info3.3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纠错。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大学生吸烟状况  591名男生有吸烟行为者342人,占57.9%;现在吸烟者156人,占26.4%;吸烟成瘾者60人,占10.2%。156名现在吸烟者中有74.4%是在大学前开始吸烟,其吸烟行为与态度构成见表1。
    
  表1 156名大学高年级男生吸烟行为与态度构成(略)

  2.2  影响大学高年级男生吸烟的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月生活费、朋友吸烟情况、接触香烟广告程度、是否易得到免费香烟以及个人态度等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另外,51.9%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期间学校没有提供过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
   
  对影响高年级男生吸烟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2 影响大学高年级男生吸烟的单因素分析(略)

  注: ()内数字为百分率/%。
    
  表3 高年级大学生吸烟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2.3  不同专业学生对吸烟危害性的认知比较  按医学和非医学专业分类,结果显示医学专业的学生对吸烟有害的认知显著好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见表4。但持“不支持大学生吸烟”的学生在非医学学生中占45.9%,医学学生中占35.8%。
    
  表4 不同专业学生对吸烟危害性认知比较(略)

  注: ()内数字为百分率/%。
      
  进一步对医学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吸烟和不吸烟的人数比较,结果显示医学专业学生中现在吸烟者占26.8%,非医学专业学生中现在吸烟者占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136,P>0.05)。
    
  3 讨论
    
  3.1  吸烟人群的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高年级男生有吸烟行为者占57.9%,成瘾者占10.2%。与陈玉焕 [5] 报道的相近,高于韩敏雁 [6] 的研究结果,可能因为本研究调查人群是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吸烟广告增多,使吸烟率有所上升。从学生日吸烟量来看,基本在5支以下,吸烟月花费主要在50元以下,均低于2002年调查的全国平均水平(15支/日,日花费人民币2.73元) [7] 。这可能与地区经济及正面宣传有关。吸烟的地点主要是在学校,超过50%的人认为大学期间学校没有提供过吸烟有害的教育,且学校干预吸烟的作用随项目结束而逐渐减弱。所以学校应加强教育和干预,并长期坚持,如提倡建立“无烟宿舍、无烟学校”等。
   
  3.2  同伴的影响力大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吸烟群体是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 [8] 。一般认为这种群体存在 的时间越长,其影响越大。80%的青少年吸烟者是在吸烟同伴的影响下开始吸烟的,而且在同伴影响下,尝试吸烟的人更加倾向于继续吸烟 [9] 。从对吸烟地点和吸烟者周围人群的分析可以看出,吸烟地点大多在学校,学校中主要集中在宿舍,一个宿舍有吸烟学生,则可能带动宿舍其他成员吸烟;吸烟朋友多的人比吸烟朋友少的人吸烟的可能性大。
   
  3.3  广告和促销对吸烟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吸烟者接触香烟广告和接受免费促销香烟显著多于非吸烟者,提示接触香烟广告等会增加吸烟的可能性。美国Michel博士 [10] 指出,烟草业需要经常通过广告及赠品等方式招募新的烟民来取代那些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这些新人多为青少年。据调查,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对成人影响的3倍,我国82.3%的学生接触过多种形式和品牌的烟草广告 [11] ,尤其是国外品牌,这无疑会给他们造成负面影响。
   
  3.4  医学知识和个人态度对吸烟的影响  尽管医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对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了解较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多,但并不表示医学生的吸烟状况比非医学专业学生好。理性行为理论认为,影响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是否打算采取这个行为,而决定采取行为的最直接因素是个人对行为的态度和主观的行为规范 [12] 。本次调查发现医学生持有“不支持大学生吸烟”态度比例稍低于非医学专业学生,提示知识和态度之间不总是成正比。
   
  总之,影响吸烟行为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了个人因素,如知识、态度等,又涉及到周围环境,如朋友、社会媒体等的诸多影响。因此,对于吸烟行为的干预也不能仅仅限于对知识的灌输,更应考虑到家庭、社会和周围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必须结合国情和社会文化特点,制定合适的综合干预策略,以便有效地遏制吸烟现象。
    

【参考文献】
    [1] 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2] EMMONS KM,WECHSLER H,DOWDALL G,et al.Predictors of smoking among US college students.Am J Public Health,1998,88(3):104.

  [3] 马杰民,杨功焕,王黎君,等.石家庄、遵义两市中学生吸烟行为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6):260-264.

  [4] 文孝忠,陈维清,卢次勇,等.中学生吸烟与健康的知识和态度及行为的关系.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5,26(3):50-55.

  [5] 陈玉焕.大学生吸烟状况及心理分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6):86-87.

  [6] 杨功焕,郑锡文,曾光,等.第1阶段疾病监测点的选取及其代表性.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2,13(3):197-201.

  [7] 韩敏雁,卢次勇,张彩霞,等.吸烟大学生尝试戒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9):718-720.

  [8] SAUNDRA M,HUNTER.Psycholocial influence on cigarette smoking a- mong youth in a Southern Community:Thy Bogalusa Heart Study.MMWR,1987,36(1):17.

  [9] MARVIN D,KROHN.Adolescent cigarette us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 and behavior.MMWR,1987,36(1):25.

  [10] WHO.Press release WHO/42.Growing up without tobacco.World No-To-bacco Day,1998.

  [11]李爱兰,黄悦勤,王燕玲.我国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75-77.

  [12]杨功焕.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9-50.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 710061。

作者: 吴谦,庄贵华,王学良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