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7期

厦门市小学生肥胖干预效果评价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实施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探讨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措施。方法在项目学校严格按照健康促进学校的六大方面要求进行创建活动,并有重点地开展肥胖干预,于干预前、后对学生、家长、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和肥胖率调查。结果实施干预活动2a后,项目学校学生正确知识、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实施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探讨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措施。 方法 在项目学校严格按照健康促进学校的六大方面要求进行创建活动,并有重点地开展肥胖干预,于干预前、后对学生、家长、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和肥胖率调查。 结果 实施干预活动2a后,项目学校学生正确知识、态度、行为持有率显著提高,与对照校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和肥胖干预工作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  肥胖症;干预性研究;结果评价(卫生保健);学生

  肥胖问题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更为突出,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已成为当务之急 [1] 。由WHO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研究所联合开展的《中国/WHO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于2004年4月在厦门市正式启动。该项目历时2a,于2006年4月进行了第3次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厦门市外国语附属小学作为项目干预学校,同时选择在地域、规模、教学、经济、生源、学生肥胖率、运动场所、学生午餐提供等方面基本相同的厦门市大同小学为对照学校。调查对象为三、四年级在校学生及学生家长、学校全体教职工。根据国家项目办要求,保持样本量一致,调查人群不变,3次调查的干预与对照学校学生、家长均为820人,教职工均为76人。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  充分获取健康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出台有利于健康的营养和膳食政策;尽可能创造良好的运动条件;鼓励孩子减少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摄入,积极参加一般性体育活动和游戏,同时着重培养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技能和兴趣,使孩子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而不仅仅是在校期间或1个项目活动期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从事运动;动员家庭广泛参与,指导学生家长合理选择食物,掌握合理的烹饪技能,为孩子提供规律的家庭用餐和营养干预;通过学生和家长与学校的互动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通过学生—家长—社区的纽带作用,将肥胖控制的知识辐射到社区,并争取社区的支持,创造有利的社会物质环境;进行学生膳食、运动自我管理,通过填写膳食营养个人管理手册,掌握学生膳食、运动的动态,并将其作为干预和监测的数据;影响媒体,使之对儿童肥胖问题做出积极反应 [2] 。项目采取较为严格的对照,对照学校仅进行调查,不进行干预。
    
  1.2.2 问卷调查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研究所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统一培训的班主任做填写说明后,由学生自行填写,身高、体重部分由教师统一填写;家长问卷和教职工问卷自行填写。班主任逐份检查问卷有无遗漏,并督促学生补齐后再交给校医,由校医复核并统一编号。所有问卷收齐后交市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安排人员进行问卷录入。问卷回收率为100%。
    
  1.2.3 数据处理  采用Epi Data软件编制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健康知识掌握水平  2004-2006年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比较见表1。
    
  2.2 学生正确态度持有率  2004-2006年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正确态度持有率比较见表2。
    
  2.3 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  2004-2006年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见表3。
    
  2.4 学生家长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2004-2006年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变化情况见表4。
    
  2.5 教职工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2004-2006年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教职工体质指数、健康知识掌握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变化情况见表5。

  表1 健康知识知晓率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干预前后比较(略)

  注: 干预学校3次调查学生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0.049,P<0.05);干预学校与对照学校学生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55.625,P<0.05)。
    
  表2 正确态度持有率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干预前后比较(略)
 
  注: 干预前后干预学校学生正确态度持有率比较,*P<0.05;干预学校与对照学校学生正确态度持有率比较,#P<0.05。
    
  表3 健康行为形成率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干预前后比较(略)

  注: 干预学校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72.761,P<0.05);干预学校与对照学校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37.929,P<0.05)。
     
  表4 学生家长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干预前后比较(略)

  注: 干预前后干预学校学生家长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P<0.05;干预学校与对照学校学生家长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P<0.05。
    
  表5 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教职工干预前后比较(略)

  注: 干预前后干预学校教职工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P<0.05;干预学校与对照校学教职工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P<0.05。

  3 讨论
    
  肥胖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营养性疾病,不良的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将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儿童的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 [3] 。过去人们往往用单一的肥胖率下降来评价肥胖干预措施的效果,其实不良饮食和运动行为的改变以及干预方法的有效掌握远远比体重下降更为重要,因为学生正确意识的树立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是控制肥胖和保证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4] 。本项目干预措施的重点在于通过对肥胖、超重儿童进行膳食结构调节和饮食控制,加上适当强度的有氧运动,使摄入和消耗的能量平衡或呈负平衡,从而控制体重 [5] 。调查结果表明,干预学校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由2004年的51.5%提高到2006年的91.2%,正确态度持有率由82.7%提高到98.6%,健康行为形成率由59.4%提高到93.4%。横向比较显示,同一年度干预学校变化也显著高于对照校。说明实施肥胖控制项目2a来,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活动,干预学校学生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得到强化,掌握了更多有关营养、肥胖危害等方面的知识,并掌握了控制体重和减肥的正确方法,逐渐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增加参加运动锻炼和每天坚持运动的时间,学习、休息和运动时间安排趋向合理。
   
  三、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体重变化迅速,要有效控制学生肥胖,必须力求达到学校、家庭、社区合力下引导和教育行为的改变,而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为肥胖干预控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和平台,意义在于从控制学生肥胖出发,继而带来整个学校和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影响家庭、社区对健康促进学校的认识并积极响应。
   
  在开展儿童肥胖干预时,必须首先确定正确的目标:儿童时期肥胖控制的目标应在于保持体重,而不是减轻体重 [6] 。控制肥胖不宜提倡严格限食 [7] ,因为这对正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和生长受限。因此,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应提倡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儿童膳食和生活方式的自控能力较低,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不良饮食、卫生习惯,必须从低年级抓起 [8] 。该项目采取以肥胖、超重学生为第一目标人群,以正常体重学生为第二目标人群,继而在一、二年级学生中积极推行肥胖干预工作;在控制肥胖和超重学生的同时,坚持监测正常体重学生;最后把肥胖干预工作扩大到所有学生中。
   
  调查结果还表明,干预校学生家长、教职工的健康知识掌 握水平、正确态度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都显著提高,但对照学校无明显变化。说明以学校为主体的肥胖干预方式覆盖的人群范围广泛,不仅将肥胖学生作为目标人群,还将超重和非肥胖学生以及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也纳入到实施对象之中,这正是健康促进学校的目的所在 [9] 。学生家长的参与程度、态度以及行为,对儿童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学生效仿,因此学生家长、教职工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显著提高,教职工对待项目的积极性,将知识、态度、行为溶入教学灌输给学生的可及性,都是影响干预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之,儿童青少年肥胖预防和干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共同付诸于行动,探索出合适的、长期的、持久的综合干预策略,才能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 [10] 。
    

【参考文献】
    [1] 石建辉,刘秀荣,田向阳,等.北京市小学生肥胖干预效果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4,20(9):782-785.

  [2] 马红亮,徐岫茹.金奖之路:来自中国/WHO健康促进学校项目的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

  [3] 熊光练,田本淳,钱玲,等.影响儿童肥胖的行为因素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79-81.

  [4] SMITH JC,SOREY WH,QUEBEDEAU D,et al.Use of body mass index to monitor treatment of obese adolescents.J Adolesc Health,1997,20:466-469.

  [5] 薛惠娟,戚萍芳.托幼机构肥胖儿童干预措施的探讨.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01-3202.

  [6] 吕书红.儿童肥胖流行趋势及干预对策探讨.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26-528.

  [7] 马洪亮,周虹茹,刘枫,等.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健康教育,2000,6:668-670.

  [8] 黄水平,邵继红,姜海霞,等.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社区群体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897-898.

  [9] 李慧,蒋丽娟,常小芳,等.深圳市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中期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4,20(6):496-499.

  [10] 姚兴家.儿童青少年肥胖判定及干预策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185-188.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361021;厦门市中小学保健所;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作者: 陈友兰 ,杨晓剑 ,陈健 ,余红 ,林乐千 ,徐月英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