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8期

大学生的人性教育和性教育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性教育。卫生教育。学生人性化教育是以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幸福为目的,符合人性、尊重人性的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性教育是人性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对于形成正......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性教育;人格;卫生教育;学生

  人性化教育是以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幸福为目的,符合人性、尊重人性的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性教育是人性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对于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拥有幸福的人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人性教育的概念
    
  人性教育就是完善人性的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 [1] ,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在高等教育中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塑造人的气质,再使气质升华为精神,使人崇高,使人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产生不断进取和为人类服务的动力。素质教育、主体教育、愉快教育 [2] 、成功教育、赏识教育都是以人为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人性化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人性化教育是对这些教育理念的最高概括。人性教育是既重视培育“什么人”,又重视培养“人的什么”的教育 [3] ,不是教育的什么新品种、新概念,而只是教育的题内之义,是教育被放逐但又必然回归的深层次本质。
 
  2 性教育与人性教育的关系
    
  人性教育中培育“什么人”,就是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能力的人,是学校教育中公认的任务,也就是古代教育家韩愈所说的“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人性教育中培养“人的什么”的教育,则往往被忽略。人有各方面的属性,早期的文圣教育家孔子曾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随环境的变化,有些需要发扬,有些则需要改正、完善,这是教育任务中的另一方面。人是有思维的动物,人性是与物性、兽性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是以无生命物和除人以外的生命物(主要是动物)为参照系,在基本属性上区别于它们的人类特性,作为育人活动的“教育”概念,实质是符合人性、尊重人性的行为方式。“尊重的教育”“理念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受教育者,使他们在接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同时,充分发展个性。人性的教育是一种韧性的教育,如何全面发展人性,提高人性自觉,是培育人性的教育面临的重大科研课题,也就是说需在强调培养“什么人”的同时,解决培养“人的什么”问题。
   
  性行为是各种动物性成熟的标志之一[4],是繁衍后代、延续种族的必需和必然结果。人是动物分类阶元中最高等的,除具备动物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思维、具备自控力,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完善人的天然属性,提升人性境界,塑造人的气质,使人崇高,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并有别于其他动物。

    性,食色也。性是动物生命历程中重要活动之一,正视性是正视人性、尊重人性的体现。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尊重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需要,比尊重更高一层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5] ,这5个层次的需要是依次满足的,需要层次越高的人的社会属性体现得越充分,“自我实现是自我发挥的欲望”,性的需要是生理、安全、归属、爱和尊重需要的综合体现。
    
  3 高校性教育现状
   
 
  在校园文化中,性文化是重要方面之一,当前大学校园性文化应当是开明、健康、科学的。在这种文化建设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校更应义无返顾地承担起这个责任。
   
  3.1  大学生性意识增强,性知识贫乏

  性意识觉醒,注意两性活动、自己的身体和外表,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兴趣,容易被异性吸引并结交异性朋友,这是正常的。生理上的成熟对性必然有本能上的要求。但大部分学生的性知识相当贫乏,他们获得性知识渠道多是报纸杂志、医学书刊或读物等,大多数学生渴望学校开设正规的性教育课。
   
  3.2  理想与现实 

  高校中的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25岁,在性生理上已发育成熟,法律上是具有独立、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但经济需依赖他人、无法独立,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3  性观念开放与贞操意识淡薄 

  几乎所有大学对大学生谈恋爱都持宽容态度,很多大学生认为谈恋爱和性是个人私事,他人无权干涉;但在谈恋爱的态度上,仍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有调查显示,男生中,25%认为谈恋爱是“追求刺激”,22%认为是“逢场作戏”,其他则有“功利选择”和“为以后组织家庭作准备”;女生中,认为是“追求刺激”、“逢场作戏”分别占18%和12%,比男生的比例低 [6-7] 。可以看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开放程度的加深,市场经济规则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波及到被称为“金字塔”的大学校园,情感的日渐势微已成为事实。大部分学生同意只要相爱就可以发生性关系,85%的大学生认为发生性关系的男女不一定必须结婚 [7] 。这是传统的贞操观面临的巨大挑战。
   
  3.4  传统的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并存 

  大学校园是各种信息的交汇处,受到不同思潮和学派的影响,这也必然影响大学生性文化观念,从而导致他们对传统性道德一部分赞成,一部分则不以为然,使得传统与现代、开放与保守、理智与情感并存。一方面希望自己的性伴侣能坚守传统性伦理;另一方面又想自己能突破传统性伦理束缚,享受所谓的性自由。表现出传统的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并存。
    
  4 性教育缺失的原因
   

  笔者认为,导致目前高校性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有:(1)受传统礼教思想束缚,谈性色变,认为性是肮脏的、不道德的,口 不言性,使性教育发展受到阻碍。(2)西方现代文明的侵蚀,“城市化”、“工业文明”观念的泛滥,城市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文明的象征,是人们追求高层次生活方式的目标,忽略了作为人最本性、最纯真的一面。(3)受传统婚恋观的影响,一些人持“无师自通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男女之间的性问题会自然解决。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一般情况,生理成熟早于心理成熟,而且,两性关系不仅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这需要引导和疏通。(4)学校教育的缺失,多数学校尤其是理工农医类学校,缺乏性教育教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教师资源更是匮乏,导致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性知识修养。
    
  5 完善性教育的对策
    

  5.1  明确性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大学教育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人性、权利、尊严,使性公开、自然、美好地走进我们的教育领域,成为一种最基本的人性教育,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情感的发展、自我人格的完善、自我幸福的获得的重要途径 [8] 。
   
  5.2  设立性教育课程 

  性教育任务具有艰巨性、迫切性和长期性,长期的性封闭、性禁锢使当代中国教育中性内容缺失。制定包括性教育在内的教学大纲,设置性教育课程,培训专业的教师,使性教育系统化、知识化已十分必要。另外,在其他学科中渗透性教育,是实现性教育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5.3  大学生婚恋观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 

  对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当前社会的性道德规律,理解和掌握一定的性道德知识,从而自觉服从和接受所提倡的性道德原则和规范;向学生灌输荣辱观、价值观,使学生对各种性社会现象产生明确的性道德观;歌颂真善美的性道德理想人格,激励学生追求美好高尚的性道德。
   
  5.4  开展性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性相关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专门调整性行为的法律,如婚姻法、计划生育等,对大学生开展禁止卖淫嫖娼、婚前性行为及性犯罪等方面的教育。

    5.5  性病防治知识教育 

  青年人是性病的高发群体,对大学生进行预防性病知识教育是必要的 [9] ,使大学生知道性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掌握防范知识和方法。

    加强对大学生性知识教育,无论是对其自身或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有人所指出的:“性”的启发与教育对于今日文明的意义,比任何时代都大 [10] 。

【参考文献】
    [1]陈云恺.论培育人性的教育.教育科学,2003,19(2):1-3.

[2]吴志华,邹翠霞.情感教育:新的课程目标.教育科学研究,2004,5(1):47-49.

[3]张海钟.人性、人性心理学与人性化教育.甘肃理论学刊,2005,15(5):59-63.

[4]陈山榜.学校性教育不容忽视:颜元的性教育探索及其对当前学校性教育的启迪.中国教育学刊,2004,45(10):17-19,23.

[5]赵欣.关于当代中国教育中人性内容缺失的文化思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115-118.

[6]鄢圣英.大学生性道德现状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4):102-104.

[7]迟淑艳,焦淑丽,邹强,等.东北电力学院部分大学生对高校性教育问题的认识.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700.

[8]季成叶.学校性教育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614-616.

[9]马瞧勤,丛黎明,潘晓红,等.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关联性行为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5,21(2):181-182.

[10]梁得友.论当代大学生性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15-18.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医学部,保定 071000。

作者: 苑文英,张克呈,刘秀华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