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8期

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自杀。态度。学生自杀是蓄意或自愿采用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精神病,在病理性激情、幻觉或妄想影响下都可出现自杀行为[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自杀;态度;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自杀是蓄意或自愿采用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精神病,在病理性激情、幻觉或妄想影响下都可出现自杀行为 [1]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自杀是一个人经历强大的心理刺激时激发的内部冲突而导致的行为。这种刺激不仅可以使一个人倒退为更原始的自我状态,也可以使人将对别人的攻击、对社会的对抗内向投射于自己,形成自残或自伤。也就是说,自杀的大多数人不是精神病患者,而是面临强大的心理刺激、形成内部心理冲突的正常人 [2] 。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杀死亡是青少年前3项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中国则是15~34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其中大学生自杀尤为突出。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一般人口的2~4倍,高于同龄非大学生年轻人,且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3-4] 。大学生自杀占非正常死亡第1位 [5-6] 。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自杀预防教育,己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认识和态度,探讨引发自杀态度和倾向的心理社会因素,对于开展有效的自杀预防和自杀危机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3] 。本研究对目前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以及自我接纳、安全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的关系予以关注,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及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一至四年级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3750份,回收有效问卷3588份,回收有效率为95.6%。其中男生1236名,女生2352名;文科学生1782名,理科学生1806名;已恋爱学生1422名,未恋爱学生2166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 [7] ,共29个题目,分为4个因子,即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采用1~5级记分法,计算每个因子的条目均分。≤2.5分为对自杀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2.5~3.5分为矛盾或中立态度,≥3.5分为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态度。(2)自我接纳问卷(Self Acceptance Questionnaire) [8] ,共16题,包括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2个因子。采用非常相同、基本相同、基本相反、非常相反4级评分。该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接纳程度越高。(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9] ,共20题,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因子组成,积极应对重点反映积极应对的特点,消极应对重点反映消极应对的特点。将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分别记0,1,2,3分,因子得分为因子条目平均分。
    
  1.2.2 研究程序 

  在被试中进行团体施测,发放调查问卷,答题后回收问卷,筛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12.0软件,运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逐步回归等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自杀态度现状 

  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及总自杀态度得分分别为(3.25±0.69)、(2.71±0.59)、(2.53±0.61)、(2.57±0.76)和(2.76±0.42)分,自杀态度为矛盾或中立。
    
  2.2 影响自杀态度的相关因素

  对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主要变量(性别、专业、是否恋爱)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是否恋爱对自杀态度及其各因子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专业对自杀态度不同层面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女生比男生更否定自杀行为,但比男生更认可安乐死;与理科生相比,文科生对自杀行为性质、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持更认可和理解的态度。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大学生对自杀态度问卷各因子分比较(略)注: **P<0.01。
    
  2.3 自我接纳、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 

  自我接纳与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呈负相关,自我评价与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自杀行为的认识呈正相关,与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呈负相关;消极应对与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呈正相关。见表2。表2 自我接纳、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略)注: *P<0.05,**P<0.01。
    
  2.4 自我接纳、应对方式对自杀态度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自杀态度总分为因变量,以自我接纳、应对方式中各因子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变量选入和剔除的标准为0.05。结果表明,自我接纳的自我评价因子、应对方式的积极应对因子、消极应对因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见表3。表3 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对自杀态度影响的逐步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大学生自杀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转型期社会剧变的一种心理反应。就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不良社会现象等使大学生失去安全感,人际关系复杂化,部分大学生出现适应困难。另外,生理缺陷、价值观扭曲、抑郁、精神分裂、人格障碍、适应不良、社会支持的缺乏等个体因素也会导致大学生自杀。自杀行为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社会环境与个体因素交互作用,在某些负性心理应激源的催化下,诱发大学生出现的极端行为 [6] 。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对自杀为矛盾或中立态度。这一结果与多位研究者的研究结果 [10-13] 一致。与理科生相比,文科生对自杀持更认可和理解的态度。提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预防与干预大学生自杀,文科生应是特别关注的群体。 因为相对理科生而言,文科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更注重生活的浪漫与情调,对将来生活的质量要求较高,这种强烈的需求与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现实的满足状况形成矛盾,更容易使文科生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评价,长此以往,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研究结果还显示,女生比男生更否定自杀行为,但比男生更认可安乐死。这可能与不同性别的个性特点有关,一般情况下,女性更具同情心,与男性相比更柔弱,面对自杀行为等自残现象,大多数的女性不易接受。

    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密切相关,即自我评价、积极和消极应对是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重要个体内部因素,其中以自我评价的影响最为突出。提示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自杀预防和干预时,应重点引导大学生进行恰当自我评价。另外,关心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大学生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也是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991.

  [2]王登峰.变态心理学.北京:时代文化出版社,1993:169-170.

[3]钱玉燕.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4:4.

[4]王希林.我国大学生自杀问题分析.长沙:全国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会议论文汇编,2001:1.

[5]翟书涛.社会因素与自杀.医学与社会,2001,14(6):4-6.

  [6]张海国.大学生自杀原因及对策研究.武汉:武汉大学,2005:5.

[7]肖水源,杨洪,董群惠,等.自杀态度问卷(QSA)//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本,1999:364-367.

  [8]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10):186-187.

[9]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本,1999:122-124.

[10]王军,葛小锚,胡健,等.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9):831-832.

[11]罗京滨,杨玲,张文艺,等.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2):57-59.

[12]温多红,夏云.某高校医专学生对待自杀的态度.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78-579.

[13]唐永卿,杨宏飞.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4):282-283.


作者单位:1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家庄 050091;2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3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作者: 王艳芝李彦牛杨轶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