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0期

上海市奉贤区冬季部分中小学教室空气卫生学评价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冬季教室空气卫生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奉贤区8所学校进行空气监测。结果寒冷季节教室内CO2体积分数由课前的0。081%逐节上升,至上午第4节课后达到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奉贤区冬季教室空气卫生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奉贤区8所学校进行空气监测。结果 寒冷季节教室内CO2体积分数由课前的0.081%逐节上升,至上午第4节课后达到0.197%。空气细菌总数课前为0.2个/cm2,第4节课后上升至1.8个/cm2;教室内可吸入颗粒物课前为0.45 mg/m3,第4节课后为0.46 mg/m3;教室内温度课前为5.0℃,第4节课后保持为6.8℃;湿度课前为66.2%,第4节课后上升到75.0%。CO2体积分数、细菌总数课前与第1,2,3,4节课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冬季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不容乐观,主要是由教室结构在卫生学设计上不合理、学校没有通风换气的规定及学生在冬天长时间滞留在教室造成。

【关键词】  空气 二氧化碳 细菌 温度 湿度 学生保健服务

  教室内良好、合理的通风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改善室内微小气候,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在寒冷的季节,门窗紧闭导致空气中因学生呼吸与皮肤分泌等产生的有害物质积聚,O2体积分数下降、CO2体积分数增高,使学生产生胸闷、头晕、注意力分散、嗜睡、记忆力减退、鼻咽粘膜充血等症状,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麻疹等的传播。长期室内空气污浊还可能阻止体内血红蛋白合成,造成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紊乱,影响学生的后天发育,并使青少年的智力发育受到不良影响[1]。为了解寒冷的冬季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教室空气卫生状况,笔者抽取辖区内8所中小学校进行了监测,现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参考中国学生体质调研方法,将上海市奉贤区学校分为区级和镇级学校[2],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分别从区级和镇级学校中各抽取4所学校,共计8所学校,其中中学5所,小学3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1幢教学楼,每幢教学楼每层随机抽取1间教室,每间教室采用梅花5点监测。

  1.2  方法

  1.2.1  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包括可吸入颗粒物(IP)、CO2体积分数、室温、湿度、细菌总数。

  1.2.2  监测仪器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GXU-3010/3011)、数字式粉尘仪检验表(P-5l2)、热球式电风速仪(QDF-2A)、温度与湿度仪(ST-80B型)。以上仪器均经技术认证,使用前均经标准校正,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空气细菌用直径9 cm的营养琼脂平板收集、培养。

  1.2.3  监测时间 

  分别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1月和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每天第1节上课前5 min和每节课下课前5 min采样。

  1.2.4  评价标准
 
  教室内IP、CO2、细菌总数分别参照室内空气中IP卫生标准、室内空气中CO2卫生标准(GB/T 17094-1997)和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卫生标准(GB/T 17093-1997),气温、相对湿度参照国家旅店业卫生标准(GB 9663-1996)中普通招待所的标准来评价。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有关指标的均数、方差和t值。

  2  结果

  2.1  CO2体积分数 

  CO2体积分数由课前的0.081%逐节上升,第1节课后上升至0.133%,第2节课后上升至0.148%,第3节课后上升至0.178%,至第4第课后达到0.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47,P<0.05);课前与每节课后CO2体积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74,5.064,5.862,4.648,P值均<0.05);中学和小学教室CO2体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9,P>0.05)。

  2.2  细菌总数 

  教室内空气细菌总数课前为0.2个/cm2,第1节课后上升至1.0个/cm2,第2节课后上升至1.4个/cm2,第3节课后上升至1.7个/cm2,第4节课后上升至1.8个/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02,P<0.05),课前与每节课后细菌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8,2.814,2.145,2.029,P值均<0.05);中学和小学教室细菌总数差异有也有统计学意义(F=3.619,P<0.05)。见表1。表1  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教室寒冷季节不同教学时间室内CO2体积分数和细菌总数(略)

  2.3  IP密度 

  课前为0.45 mg/m3,第1~3节课后均为0.45 mg/m3,第4节课后为0.46 mg/m3,不同教学时间教室内I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8,P>0.05),中学和小学IP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1.473,P>0.05)。

  2.4  温度 

  课前为5.0℃,第1节课后也为5.0℃,第2节课后上升到6.4℃,第3节课后上升到6.8℃,第4节课后保持为6.8℃,不同教室内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1,P>0.05),课前与第2~4节课后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0,3.862,4.249,P值均<0.05);中学和小学教室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06,P<0.05)。

  2.5  湿度 

  课前为66.2%,第1节课后为68.2%,第2节课后上升到69.8%,第3节课后上升到70.8%,第4节课后上升到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6,P>0.05);课前与每节课后教室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58,1.219,1.737,2.323,P值均>0.05);中学和小学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49,P>0.05)。见表2。表2  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教室寒冷季节不同教学时间室内IP密度及温度和湿度(略)

  3  讨论

    CO2体积分数是室内空气质量的敏感指标[1]。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冬季教室门窗长时间关闭,室内CO2体积分数显著升高,由课前的0.081%逐节上升,至第4节课后时达到0.197%;细菌总数也从课前的0.2个/cm2,至第4节课后上升至1.8个/cm2。近几年来,中小学校新建教学楼较多,教室的保温条件比较好,门窗的密封性能都很好,但在通风换气设计上略显欠缺[3],所以一到冬天,室内外空气不流通,通风换气较差。另外,学生冬季在教室内活动时间也相对增多,导致教室内多项空气质量指标超标,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寒冷季节在课间应开启门窗5~6 min,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研究报道,适当时候开启门窗通风换气,教室内的各种卫生学指标会马上得到改善[4-8]。

    在教室的改建、扩建和新建中,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功能的合理设计,如将窗户分成上、下两层,上层小、下层大,冬季下层玻璃关闭,上层玻璃打开,这样既保证了教室的温暖,又可以使教室能及时得到新鲜空气。教室的门也可以做成定时开启或在教室内安装通风换气扇,给教室补充新鲜空气。学校应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每班人数;教室要经常保持开窗通风,在寒冷的季节应实行“下课开、上课关”的制度;教师在课间应鼓励学生离开教室到户外活动。

【参考文献】
    [1]潘庆仲,张爱芹,宋兴田.影响教室空气环境卫生质量的主成分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9,20(2):151-152.

  [2]王宁,孔淑琴,郑连东.济宁市中区26所中小学教室卫生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176.

  [3]徐小英.中学教室空气污染状况调查和对策.中国校医,1997,11(1):36-37.

  [4]张文华.徐州市某中学教室空气细菌污染监测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00,11(2):51-52.

  [5]滕立新,段佳丽,张宏伟,等.北京市中小学校教室空气卫生质量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09-810.

  [6]戴欢欢,乐巍,申得民.冬季教室空气质量对学生疲劳的影响.城市发展研究,2001,18(1):73-76.

  [7]常桂林,孙思,黄正.高校校园及教室空气质量和噪声污染情况调查.中国校医,2004,18(1):44-45.

  [8]吴小辉,何芯梅.某临街教学用房噪声与空气质量.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287.


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00

作者: 易可华汤海英谢晓红钱耀忠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