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1期

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探讨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衡阳市3所高校的2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程度上较严重,非人性化程度一般,个人成就感较高。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探讨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衡阳市3所高校的2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程度上较严重,非人性化程度一般,个人成就感较高。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均呈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工作性质、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受教育情况、生活环境、职称、主观支持和教龄8个因素能有效预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结论 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

【关键词】  职业满意 社会支持 疲劳 回归分析 全体教工,院校

    Study on University Teachers' Burnout and Its Relation to Job Satisfaction and Social Support/TANG Fanggui,PENG Yan.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421008),Hun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burnout situation among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job burnout 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social support. Methods  220 of 3 universities in Hengyang teachers were assessed with MBIES, Job Satisfaction Scale, and Social Support Scale. Results  Degree of the emotional exhaustion in university teachers was serious,while their depersonalization was normal and sense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was high. University teachers' burnout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job satisfaction and social support. The lower the job satisfaction and social support were, the more serious the teachers' burnout was.University teachers' burnout could be well predict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work, personal relationship, selfvalu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living environment, title, subjective support and teaching age. Conclusion  Job satisfaction and social support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eachers' burnout, which may be the important predictive variables to teachers' burnout at universities.

    【Key words】  Job satisfaction;Social support;Fatigue;Regression analysyis;Faculty

       近些年来,大量关于高校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以及媒体报道的高校“过劳死”现象表明: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工作超负荷、体力透支、心理压力大等现象。在高等教育成为高层次人才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的今天,相比其他职业人群,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还会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1]。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与缺勤、离职呈负相关,与个体生理及心理健康问题同样有很强的关联[2]。自20世纪60年代对职业倦怠开展研究以来,社会支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影响因素[3]。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个体具有有益的缓冲作用[4]。

    本研究从工作满意度着手,考察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以期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和矫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湖南省衡阳市3所高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90人,占40.91%;女130人,占59.09%。研究生学历129人,占58.64%;本科学历91人,占41.36%。教龄5 a以下的40人,占18.18%;6~10 a的65人,占29.55%;11~15 a的71人,占32.27%;16 a以上的44人,占20.00%。高级职称100人,占45.45%;中级及以下职称120人,占54.55%。有行政职务的58人,占26.36%;无行政职务的162人,占73.64%。

    1.2  方法  采用Maslach等[5]专为教师编订的职业倦怠问卷(MBI-ES)。该问卷包括3个分量表共22个项目。其中情绪衰竭感9个项目,主要评定工作性质过大引起的情绪反应;非人性化5个项目,主要是指对学生的态度及评估;个人成就感8个项目,主要是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全部采用4点记分法,其中“1”表示“从未如此”,“4”表示“经常如此”。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得分越高,个人成就感得分越低,则表示个体的职业倦怠感越严重。工作满意度问卷由研究者自行研制,包括自我实现、工资待遇、人际关系、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5个维度,共20个项目,全部采用5点记分法,其中1表示“非常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评定教师对其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感受与看法。得分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

    采用肖水源[6]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高校教师所拥有的社会支持水平,该问卷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分量表。共发放问卷255份,收回问卷242份,有效问卷220份,有效率为86.27%。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状况  由表1可知,教师职业倦怠平均得分为2.77分,超过中度水平(2.5为中位数)。其中情绪衰竭感和个人成就感的平均得分较高,分别达2.92和2.91分;非人性化得分为2.26分,未达到中度水平。

    教龄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存在主效应(F=5.00,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5 a以下教龄的高校教师与6~10 a教龄的高校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6~10 a教龄的高校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得分最高。教龄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主效应显著(F=38.67,P<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各教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教龄的增长,高校教师的成就感显著增强。见表1。

    职称在情绪衰竭感和个人成就感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级职称教师在情绪衰竭感和个人成就感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t=8.54,10.78,P值均<0.01)。

    受教育情况在个人成就感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5),本科学历的高校教师成就感显著高于硕士以上学历的高校教师。

    男、女教师在情绪衰竭感、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等因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在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表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得分

    2.2  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9,-0.518,P值均<0.05)。

    2.3  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2表明,教师职业倦怠对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的回归方程有效(P值均<0.01),共有8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工作性质、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受教育情况、生活环境、职称、主观支持和教龄,能解释整个方程的38.6%。表2  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关系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注:方程模型变量R=0.621,R2=0.386,F=29.03,P<0.01。

    表3结果表明,教龄、工资待遇、人际关系、工作性质、生活环境和职称6个因素能有效预测高校教师情绪衰竭程度(P<0.01),其联合解释率为19.1%。工作性质、自我实现、教龄和支持利用度4个因素能有效预测高校教师非人性化程度(P<0.01),其联合解释率为25.8%。工作性质、人际关系、主观支持度、职称、受教育情况、自我实现、客观支持度和工资待遇8个因素能有效预测高校教师个人成就感高低(P<0.01),其联合解释率为39.9%。表3  职业倦怠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关系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情绪衰竭感和个人成就感的平均得分较高,超过中度水平。说明高校教师由于工作的过度压力而导致的情绪和生理资源被过度消耗后的感受较深,其高成就感也是建立在过度支出的基础上。虽然高校教师非人性化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但“两高一低”(高情绪衰竭、高成就感、低非人性化)也可能是一种压力不平衡状态的预兆。如果不进行必要的调节,倦怠会进一步显现和加剧。

    本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即随着教师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教师职业倦怠有下降的趋势。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度越高,主动投身工作的热情越高,也就越不容易感受到职业倦怠;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支持性网络越丰富,越能有效地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因此,关心高校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满意度,帮助建立支持性网络体系,有助于高校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本研究还发现,教龄、工资待遇、人际关系、工作性质、生活环境和职称等6个因素对高校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人际关系、工作性质、工资待遇和教龄是反向预测变量,职称和生活环境是正向预测变量。工作性质、自我实现、教龄和支持利用度等4个因素对高校教师非人性化程度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工作性质和自我实现是反向预测变量,教龄和主观利用度是正向预测变量。工作性质、人际关系、主观支持度、职称、受教育情况、自我实现、客观支持度和工资待遇等8个因素对高校教师个人成就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除职称是正向预测变量外,其余均为反向预测变量。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和缓冲机制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高校及政府部门要构建发展性、支持性组织系统,以科学化、人性化、规范化、民主化的管理制度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教师的公平感和生活质量,营造和谐氛围;二是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提升素质,主动调适,学会积极归因。

【参考文献】
  [1] 陈云英,孙绍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研究.心理科学,1994,17(3):146-149.

[2] 杨继平,张雪莲.山西省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7):39-43.

[3] 徐富明,朱从书,邵来成.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5,28(5):1 240-1 242.

[4] 施建锋,马剑虹.社会支持研究有关问题探讨.人类工效学,2003,9(1):58-61.

[5] SCHAUFELI WB,LEITER MP,MASLACH C,et al.MBI.3rd ed. London: Taylor and Franceis, 1998:35-45.

[6]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


作者单位:1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湖南 421008; 2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6级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ZC14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XJK06CXL003);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5111)。

作者: 唐芳贵,彭艳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