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1期

合肥市某大学食堂就餐环境卫生学调查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合肥市高校食堂的环境卫生质量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方法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的相关要求,对合肥市某大学食堂的环境卫生进行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风速、CO、CO2、照度、噪声和空气细菌总数等,并根据《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饭馆(餐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合肥市高校食堂的环境卫生质量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方法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的相关要求,对合肥市某大学食堂的环境卫生进行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风速、CO、CO2、照度、噪声和空气细菌总数等,并根据《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饭馆(餐厅)卫生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就餐时某大学食堂噪声合格率为0,CO合格率为9.26%,细菌指标合格率为22.2%,其余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 建议采取相应卫生措施,改善就餐环境,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 卫生服务 环境和公共卫生 学生保健服务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出台,学生就餐的环境卫生状况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提高高校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质量,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为卫生监督执法提供依据,于2006年3月1-3日对合肥市某高校的食堂环境卫生进行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要求,采取棋盘式布点法,在某高校食堂的2个楼层分别布设9个采样点,高度位于人进餐时坐位的呼吸带高度(餐桌高度)。

    1.2  采样方法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1~18204.30-2000)[1]的标准,分别于就餐前(9∶00-10∶00)、就餐时(11∶30-12∶30)、就餐后(14∶30-15∶30)对就餐区域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2、CO、噪声、照度采用监测仪器进行测量,监测仪器包括TES-1360型温湿度计、TES-1350A型噪音计、TES-1332A型数位式照度计、TY-9900型数字微风仪、Telaire-7001型CO2/温度分析仪、TPI-770型CO分析仪等。每次测量待仪器稳定后读取3次瞬时值,并记录取平均值。空气细菌总数测定采用自然沉降法,所有培养皿暴露空气5 min后立即盖好倒放回收,及时送到培养箱培养24 h,避免其在搬运过程中造成的可能污染。实验过程严格遵守操作技术要求,各关键环节由专人操作,专人监督。根据奥梅梁斯基建议[2],面积为100 cm2的平板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5 min,经37℃培养24 h后所生长的菌落数,相当于10 L空气中的细菌数。因此,可用下式计算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每立方米菌落数(cfu/m3)=50 000×NA·t

    式中:N为平板直接计数的平均菌落数;A为平皿的底面积(cm2);T为暴露于空气的时间(min)。

    1.3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的要求执行,每次完成测量,立即回收记录表,检查调查表填写有无漏、错项,发现错误后及时弥补。

    1.4  资料整理和分析  调查及实验数据用双人双重录入计算机,作一致性检查,依照原始资料修改不一致的记录,确定无误后,利用EXCEL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各项指标监测结果  见表1。根据《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16153-1996)评定,除CO、噪声外其他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就餐中的大多数指标仍高于就餐前、就餐后的监测值。

    2.2  不同楼层不同时段各项指标监测结果  见表2。表1  合肥市某高校食堂不同时间段现场环境卫生监测结果注:采样点一楼、二楼共18个,各项指标分别在就餐前、餐中、餐后各监测3次,每次测量读取3个瞬时值,细菌指标每次取2个平行样。表2  合肥市某高校食堂不同楼层不同时间段现场环境卫生监测结果 注:采样点一楼、二楼各9个,各项指标分别在就餐前、餐中、餐后各监测3次,每次测量读取3个瞬时值,细菌指标每次取2个平行样。

    依据《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16153-1996),就餐时,除噪声(合格率为0)、CO(合格率为9.26%)、细菌指标(合格率为22.2%)外,其余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3  讨论

    学校食堂的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已有报道显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状况对人员健康状况有明显的影响[3-5]。长期处于CO与CO2浓度偏高、高噪声、低照度的环境中,可导致亚临床状态和神经行为功能的异常[6]。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尤为重要。《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出台,为卫生监督部门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依据,也为学校就餐的卫生安全得到法律上的保障。

    公共场所由于人群聚集在有限的空间内,常常造成空气质量下降[7-9]。调查结果表明,就餐中食堂两楼层的CO及噪声指标合格率较低,原因在于一楼、二楼存在“二合一餐厅现象”,即烹饪与就餐处于同一场所内,且监测时外界气温较低,为保持室内温度,食堂大部分窗户均没有开启,从而造成通风不良,导致CO等气体积聚。其次,噪声指标高于国家卫生标准是由于就餐人员密度过大,桌椅摆放拥挤且数量相对较少,饭菜供应窗口少且就餐秩序较为不整,没有任何消声设备等原因造成。此外,一楼人员流动较大,造成空气中细菌总数高于二楼。综合各项指标可以看出,两楼层CO、噪声等指标合格率较低,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针对以上情况,一方面对CO超标的问题应采取改进措施,在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的同时,改良通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顺畅,此外,烹饪区与就餐区应严格分开,隔绝污染源;另一方面,应扩大就餐区域面积,采取消声措施。此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在非营业时间,采取如紫外线杀菌消毒等措施,对改善就餐环境亦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1-91.

[2] 杨克敌.环境卫生学习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89.

[3] 赵霞,余德宏,夏正英.扬州市地下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及其对从业人员健康影响.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2):93.

[4] 程世祥,莫其鸿,何汉松.办公室噪声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3):154.

[5] 李景舜,赵淑华,隋春生,等.舞厅环境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4):228.

[6] 鲁业生.环境医学概论.2版.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出版社,1987:15-30.

[7] WHO.Guidelines for Air Quality.Geneva:WHO,2000.

[8] 戴建红.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中国环境监测,2006,22(2):34-36.

[9] 郑燕,郑昭,陈铭浚,等.旅店业空气微生物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福建医药杂志,2001,23(4).


作者单位:1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肥 230032;2 安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2001级3 合肥市卫生监督所;4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检验2003级。

作者: 张海燕,张琳,方静,陶颖,张栋栋,刘伟勤陈家东,常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