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1期

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方法学生保健服务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促进学生心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存在动力心理、学习心理、创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心理、挫折心理、恋爱心理和择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心理特点,以及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探索适合我国......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健康教育 方法 学生保健服务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促进学生心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存在动力心理、学习心理、创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心理、挫折心理、恋爱心理和择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心理特点,以及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心身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合格的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1  明确心理健康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国际上有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众多的观点。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应该是: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社会适应、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应付方式。

    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首先为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已,既不自高自大,也不自卑自弃。每个人都有自已的特色,都有自身的长处和不足,确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因此在任何情形之下要珍视自已;其次在自尊、自爱、自知的前提下把握自已、激励自已、监督和控制自已,永远支持自己,充分展示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已,争取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再次是在人生的不断追求、选择中,难免要承受焦虑、痛苦,主动或被动地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应付这些影响,心理健康的人会选择合理有效的应付方法,缓解或消除痛苦,保持开朗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是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方向,将自已的需要、理想、目标和行动联系起来,并形成坚强的意志、独立自主精神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文化背景,心理健康的含义是: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人格健全,关系和谐,情绪健康,意志坚定,适应性强,适当效能,良好品德。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确定心理发展的正确方向  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并由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指导。要使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心理发展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并为之不断提供动力。当代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主流是好的,他们的绝大多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向上,讲究实效,注重质量,有风险意识,追求平等竞争等。但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也使他们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极少数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甚至见利忘义,互相利用,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应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牢固树立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彻底抛弃人性自私论,树立努力进取的理想和信念,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激发他们心理发展的动力,培养良好的兴趣,合理调节个人需要,激励健康的动机。

    2.2  树立自信  自信是个体对自我的肯定,并相信凭借自已的能力,充分利用自身和外部条件来克服各种困难,通过自已的各种努力作为,必定会取得成功的信念。自信是自知和自尊的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提高自信和自知水平,学会客观准确地了解自已;通过社会实践、社会比较、自我实现和自我反醒来充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主观条件,能够对自己以往和当前的观念和行为给予合理解释,培养自我发展信念的可控性;激励大学生丰富自信的客观条件,不断培养自已的各种能力,取得同学、教师和社会的更多支持,强化把理想、信念付诸行动,赢得更大更多的成果,从而建立更真实的自信。

    2.3  健全个体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为宗旨。弗洛姆认为: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使个人在社会中可以发生功能,即使个人的人格变得更接近社会人格,使个人的欲望符合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需要。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交流不断扩大,各种竞争不断加剧,我国的社会人格由以往的含蓄内向、拘谨克制、喜静厌动向张扬外向、自我表现、动静结合的方向转变,这是社会的进步。个体人格只有适合或顺应社会人格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要教会学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注意个体人格的发展与社会人格的和谐,避免脱离现实的人格修养。在复杂的社会中学会选择优良的人格,总体上形成内部心理和谐发展,使需要和动机、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和信念、性格和气质、兴趣与爱好、智慧和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增进与他人的合作与友谊,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完善理解和信任、同情和人道的品质,减轻或消除可能存在的偏执型、分裂型、自恋型、依赖型、反社会型等人格倾向或障碍。

    2.4  从学习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变  大学学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探索性、职业定向性、创造性和社会服务性,学习的信息量及难度比中学都大大增加,要求有更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能只是埋头学习,而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更多、更快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要教会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克服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干扰,集中精力学习,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了解自己的记忆特点,摸索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思维想象能力,会运用科学的辨证思维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养成深入思考的个性,发展全面思维的习惯,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

    2.5  培养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兴趣广泛、目标专一的品格;丰富想象能力,能够洞察深刻;勇于探索,敢于独创和标新立异,善于变通,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对于既定目标,有着百折不挠的气概,完善各种创造能力的基本素质。不断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来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2.6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宿感,有利于心身健康,带给人们精神愉快和满足;相反就会损害心身健康,使人压抑、紧张和焦虑。当代大学生为了健康和事业成功,为了自己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学会与他人相处,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把握人际交往的准则。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平等相待,一视同仁,不因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另眼相看;为人真诚,讲求信用,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不轻许诺言,但一定努力兑现诺言;保持自已的人格尊严,同样也尊重别人的人格;适度而真诚地赞美他人,把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表达出来,彼此鼓励,互相提高;学会有耐心和宽容心,适度地容纳他人的缺点和个性,发生矛盾,要求同存异,才能长期正常交往;广泛交友,特别是交异性朋友,掌握分寸和保持适当距离;尊师爱友,孝敬父母;削弱自我中心观念,开放自我,不要把自已的思想强加于人,更不要想控制他人;不应一味地讨好他人,消除偏见,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人;不刚愎自用,也不自卑,杜绝欺骗行为。

    2.7  培养良好的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已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以及所产生的心身激动状态,即人们对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一种主观体验,是衡量一个人积极性的特征性指标,能反映人的胸怀和度量。要培养良好的情绪,就必须控制情绪制约因素。当代大学生的情绪与其整个心理过程一样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逐渐走上成熟阶段,且情绪的成熟比认知的成熟要晚一些,具有情绪体验丰富多样、情绪容易波动、情绪体验强烈并易冲动、情绪的不稳定性和可控性并存的特点。应教会学生树立真实的自信,确定适当的抱负,采用适当补偿来增强自信心;养成豁达大度的心态,坚持有规律的学习习惯,有适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培养良好的情绪;帮助他们掌握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和宣泄法等情绪调控方法,以调整和维护良好的情绪。

    2.8  增强抗挫折能力  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当遭受挫折时,常伴随产生强烈的紧张、愤怒、焦虑、攻击、冷漠、退化、幻想、固执和自杀等情绪反应,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它也有磨炼意志、增强情绪反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正确认识自我,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应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首先要意识到人生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生活的挫折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它给人以打击和痛苦,也激发人努力奋起、坚强和成熟,并走向成功;其次,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成功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情绪波动,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沉着坚定,保持清醒理智、客观地分析和判断,充满勇气和力量;再次是正视失败,不懈追求或及时调整目标;最后是坚定的自信和坚强的意志是完成挫折转化的根本保证,学会有效运用心理防卫机制,预防心理抑郁和自杀。

    2.9  学会相爱的艺术  调查显示,恋爱学生已占在校学生的35%~50%。在恋爱以前,必须做好相爱的心理准备,了解爱情心理,认识恋爱对心理的双重影响,学会恋爱心理调适,并具有接受失恋的能力。要使学生明白,青年的性冲动必须得到合理的控制和宣泄,才有利于身心健康;恋爱双方在加深交往中,必然会遇到人际交往的问题,必须学会处理感情纠葛;注意处理好恋爱与学业、交友的关系;在恋爱前根据自已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素质特点权衡利弊,慎重地进行取舍;学会恋爱心理的调适,克服猜疑和试图控制对方的心理;确立正确的失恋心态;学会环境迁移和正视恋爱挫折,学习爱的选择、表达和升华。

    2.10  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已  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已、接纳自己是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大学生要使自己成才,就应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并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了解心理评估、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运用一些心理量表对自我进行初步的心理测量和评估,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调适,或求助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消除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做好心理保健,保障心身健康。

    2.11  形成科学的择业观  大学生在即将完成学业前,必然会面对选择职业的问题。职业的选择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值得用心去思考和探索。要形成科学的择业观,择业意味着选择取舍的冲突,正确处理好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冲突,成功地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应尽最大可能消除择业偏见,避免择业过程中的滞后性和功利化倾向,消除择业心理误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已发展的职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学习一些基本的择业技巧,完善职业必备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作者单位:

作者: 何泽民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