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1期

十堰市幼儿园儿童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隐孢子虫病患病率儿童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其特点是宿主种类多,生活史简单,不需要转换宿主,以腹泻为主要症状。隐孢子虫病在国外较多见。为了解十堰市幼儿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笔者对十堰市幼儿园儿童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现况调查,报道如下。1对象整群抽取十堰市城区......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隐孢子虫病 患病率 儿童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其特点是宿主种类多,生活史简单,不需要转换宿主,以腹泻为主要症状。隐孢子虫病在国外较多见。我国1987年在南京发现首例患者[1],以后该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2-3]。为了解十堰市幼儿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笔者对十堰市幼儿园儿童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现况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十堰市城区及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12所幼儿园(城市6所、乡镇6所)儿童粪便标本1 118份,其中男童587人,女童531人;城市699人,乡镇419人。年龄为3~6岁。

    1.2  方法  以班为单位,分批集中进行普查,用一次性粪便盒收集受检者新鲜粪便,在玻片上涂制直径约1.5 cm粪膜。晾干、甲醇固定,带回实验室用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2种方法染色[4],镜检隐孢子虫卵囊。同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儿童一般情况,包括出生年月、现病史、既往病史、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卫生状况等。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儿童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1 118名调查对象中,检出隐孢子虫卵囊51人,感染率为4.56%。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8%(49/1 118)和4.47%(50/1 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和女童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4.60%(27/587)和4.52%(24/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乡镇幼儿园儿童感染率分别为1.72%(12/699)和9.31%(39/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儿童隐孢子虫感染症状  51名隐孢子虫感染儿童中,无自觉症状者9名,占17.6%;有自觉症状者42名,占82.4%,其症状表现见表1。表1  十堰市51名隐孢子虫感染儿童症状表现

    3  讨论

    隐孢子虫是寄生于人和脊椎动物肠道细胞内的寄生原虫, 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在发展中国家,腹泻患者的隐孢子虫检出率为3%~13%,发达国家为0.6%~7.3%[5]。由于隐孢子虫病主要临床症状是以无血便为特点的良性腹泻,日排便2~20次,严重时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口渴等症状,因此对隐孢子虫病的早期诊断意义很大。本文采用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1 118名儿童粪便标本,结果表明,2种方法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是检查隐孢子虫感染的最佳方法。在51例感染者中,男童和女童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4.60%和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隐孢子虫感染的发生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可能是幼儿在摄入被隐孢子虫感染的食物后,虫体侵入肠道,寄生于肠粘膜,破坏了小肠绒毛的正常功能,而幼儿的胸腺等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隐孢子虫长期在小肠粘膜寄生,引起慢性感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隐孢子虫病病人、无临床症状的卵囊携带者和动物宿主都可以通过粪便排出大量具有感染力的卵囊,是主要的传染源。目前认为,主要经粪-口方式传播,人际间的传播和人及动物之间的传播可发生于直接或间接与粪便接触,人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手、饮用水和吞食了卵囊而感染。本次调查中,城市与乡镇幼儿园儿童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72%和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能是城市儿童普遍养成了较好的卫生习惯,而农村则因生活条件较差,幼儿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常因饮用生水及误食含隐孢子虫卵囊的食物而被感染,致使感染率较高。由于人群对隐孢子虫普遍易感,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防止隐孢子虫感染者、病畜粪便污染食物及饮用水是关键。建议集体生活的儿童要定期检查,尤其是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慢性腹泻儿童,应考虑隐孢子虫感染的可能性。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驱虫治疗,同时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加大普及人隐孢子虫病预防知识的力度,使人们了解隐孢子虫的感染方式,防止再次感染。

【参考文献】
  [1] 韩范.我国发现婴幼儿隐孢子虫病.中华儿科杂志,1989,27(2):75-77.

[2] 郭淑玲,袁方属,禹卉,等.隐孢子虫病流行、临床特征及防治的研究.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4,7(增刊):13-15.

[3] 王富玉,梁增辉.水中隐孢子虫卵囊的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383-384.

[4] 明珍平,董惠芬,蒋明森.隐孢子虫病的实验诊断.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2,17(5):103-106.

[5] 韩范,许生.隐孢子虫病的病原诊断.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9,7(1):21-23.


作者单位:

作者: 朱名胜,宋明华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