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2期

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营养指导工作。方法采用《中国7~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对贵州省16760名7~18岁汉族、水族、布依族、苗族、侗族中小学生的现时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营养不良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中学生显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营养指导工作。方法 采用《中国7~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对贵州省16 760名7~18岁汉族、水族、布依族、苗族、侗族中小学生的现时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87%,较低体重率为25.02%,营养过剩率为7.34%。营养不良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中学生显著高于小学生,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过剩率汉族学生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小学生显著高于中学生,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并存,应根据民族、年龄、性别、城乡等特点进行营养干预。

【关键词】  营养状况;营养障碍;肥胖症;学生;少数民族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合理营养与适当锻炼能促进其生长发育、 预防疾病和提高学习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学生营养不良率正逐渐降低,但尚未完全消除,一些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仍然很高[1]。为了解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为今后实施营养干预提供依据,现将贵州省2005年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05年9-11月对贵州省贵阳、毕节、铜仁、黔东南、黔西南、、黔南6个地区7~18岁中小学生共16 760名进行体质调研。其中汉族城市学生3 600名,汉族乡村学生3 600名,水族学生2 382名,侗族学生2 400名,布依族学生2 378名,苗族学生2 400名。

  1.2  方法

  按照1985年制定的《中国7~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2],以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对学生营养状况评价标准的修改意见为依据[1],将学生营养状况分为7类:(1)重度营养不良;(2)中度营养不良;(3)轻度营养不良;(4)较低体重;(5)正常体重;(6)超重;(7)肥胖。其中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以上为营养过剩,即超重和肥胖。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 

  在被调查的16 760名学生中,营养正常者10 687人,占63.76%;营养不良者649人,占3.87%;较低体重者4 193人,占25.02%;超重和肥胖者1 231人,占7.34%。

  2.2  不同民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1。表1  2005年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略)注:*栏中括号内数字为构成比/%,其他括号内的数字为检出率/%。

    营养不良程度与不同民族有密切关系(Hc=14.53,查χ2界值表得P<0.05)。5个民族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8,P<0.01),其中水族、苗族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侗族、汉族、布依族学生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水族和苗族(χ2值分别为15.62,28.07,62.33,P值均<0.01),汉族与侗族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05),侗族学生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布依族学生(χ2=10.19,P<0.01),汉族学生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布依族学生(χ2=14.30,P<0.01)。5个民族学生营养过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5,P<0.01),其中水族、布依族学生营养过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P>0.05),侗族、苗族、汉族学生营养过剩率显著高于水族和布依族(χ2值分别为20.28,52.91,93.82,P值均<0.01),汉族学生营养过剩率显著高于侗族学生(χ2=10.86,P<0.01),侗族学生营养过剩率高于苗族(χ2=5.14,P<0.05),汉族与苗族学生营养过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

  2.3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男生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显著低于女生(χ2值分别为38.31,41.91,P值均<0.01);男、女生营养过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汉族男、女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44%,4.83%,男生显著低于女生(χ2=8.75,P<0.01);水族男、女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25%,3.13%,男生显著低于女生(χ2=9.86,P<0.01);苗族男、女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42%,3.58%,男生显著低于女生(χ2=11.56,P<0.01);侗族男、女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17%,5.83%,男生显著低于女生(χ2=21.01,P<0.01);布依族男、女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5.50%,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P>0.05)。汉族男、女生营养过剩率分别为10.00%,8.08%,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8.04,P<0.01);水族男女生营养过剩率分别为2.92%,5.08%,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7.25,P<0.01);苗族男、女生营养过剩率分别为8.16%,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05);侗族男、女生营养过剩率分别为7.42%,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P>0.05);布依族男、女生营养过剩率分别为4.50%,5.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1,1.75,P值均>0.05),汉族学生营养过剩率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学生(χ2=53.40,P<0.01)。见表2。表2  2005年贵州省不同性别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略)注:*栏中括号内数字为构成比/%,其他括号内的数字为检出率/%。

  2.4  汉族城乡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城、乡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05),城市学生较低体重率低于农村学生(χ2=5.77,P<0.05),城市学生营养过剩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χ2=157.10,P<0.01)。见表3。表3  2005年贵州省城乡汉族学生营养状况(略)注:*栏中括号内数字为构成比/%,其他括号内的数字为检出率/%。

  2.5  不同学段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3个学段学生的营养不良率、较低体重率和营养过剩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8.89,306.69,108.54,P值均<0.01),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显著低于初中和高中学生(χ2值分别为123.13,210.16,61.12,306.27,P值均<0.01),初中生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显著低于高中生(χ2值分别为7.73,66.09,P值均<0.01);小学生营养过剩率显著高于初中、高中生(χ2值分别为15.00,106.91,P值均<0.01),初中生营养过剩率显著高于高中生(χ2=38.43,P<0.01)。见表4。表4  2005年贵州省不同学段学生营养状况(略)注:*栏中括号内数字为构成比/%,其他括号内的数字为检出率/%。

  3  讨论

    此次调查采用中国学生体质调研组营养状况评价的修改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避免了以往因青春期突增及遗传等因素使身高发育较快的学生被误判为“营养不良”问题的出现。

    从调查结果看,5个民族学生营养不良率与营养过剩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营养不良率和较低体重率除侗族外均明显低于水族、布依族和苗族,而营养过剩率除苗族外又明显高于水族、侗族和布依族。其他各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原因可能为不同的少数民族由于受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等原因的影响,大都生活在偏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民族教育总体水平不高,民族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与全省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应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提高生活水平,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改变闭塞的情况,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营养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还应制定民族教育投入的保障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要普及营养知识,加大对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宣传。

    调查还发现,汉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与少数民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营养过剩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学生;汉族城市学生的营养不良率与汉族乡村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低体重率高于汉族乡村学生,营养过剩率也明显高于汉族乡村学生。这又与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趋于多样化,饮食粗细搭配均匀,农村及少数民族学生不偏食、不挑食以及参加劳动锻炼和户外活动多有关。城市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存在较多的不良饮食习惯,主副食品搭配不合理,加上经常看电视,操作计算机,体育、劳动、锻炼时间偏少等因素,致使超重及肥胖学生增多。

    总体来说,男生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明显低于女生,而营养过剩率性别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民族学生除布依族外,男生营养不良率均明显低于女生,与有关报道[3]一致。其原因可能是部分女生为追求苗条身材,节食减肥引起营养素摄入不平衡,也与营养、膳食结构搭配不合理、饮食习惯不当、挑食、偏食、嗜零食等现象以及体育锻炼少有关;另一方面,女生较男生早进入青春期,由于月经引起生理性失血,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大,若补充不足则引起营养不良;另外,少数民族女生营养不良率较高还与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低和某些陈规陋习有关。

    贵州省学生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有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高的趋势,而营养过剩率则有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降低的趋势,原因可能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加之中学生学习负担加重,体育活动减少,若不注意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素供给不足,则易导致营养不良。

    综上所述,目前贵州省中小学生的营养问题仍有待解决,应制定合理的营养干预措施,继续以消除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为重点,进一步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提高学生的早餐质量,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有关的营养知识,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科学搭配和加工食物,改善膳食结构。此外,还应加强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学生。可通过发放健康处方,提供营养全面的学校午餐等方式来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198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417-422.

  [2]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2-158.

  [3]曹玉洁,姬红蓉,杨岩松.青海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30-432.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研究所,550001

作者: 陈钰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