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2期

某高校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伤害的救护培训效果评价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学生伤害多指车祸、自杀、中毒、溺水、触电、烫烧伤、动物咬伤、运动和劳动外伤等急性伤害[1]。这些伤害已成为我国1~34岁人群的第1位死因[2]。卫生部在制定十五规划和未来15a的疾病控制工作计划中,已把伤害的预防和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来对待[3]。大学生处在人生最活跃时期,是伤害的高危人群,......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护理;结果评价(卫生保健);学生

  伤害多指车祸、自杀、中毒、溺水、触电、烫烧伤、动物咬伤、运动和劳动外伤等急性伤害[1]。这些伤害已成为我国1~34岁人群的第1位死因[2]。卫生部在制定“十五”规划和未来15 a的疾病控制工作计划中,已把伤害的预防和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来对待[3]。大学生处在人生最活跃时期,是伤害的高危人群,且对伤害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意识匮乏,但接受知识能力较强。鉴于上述原因,从2004年开始,笔者尝试了在大学生中开展伤害救护知识培训,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公选课形式面向本校非医学类专业所有学生,由学生自愿选课。选修人数从2004年的100人/学期增至150人/学期,3 a累计培训学生约800名。

  1.2  内容和方法 

  根据伤害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参考费国忠等[4]的经验,拟定培训内容,自编讲义和大纲,具体安排见表1。理论以多媒体课件形式授课,包含图片、声音及电影文件;实践课形式灵活多样,包括教师示教、分组练习、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手段,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所有实践操作做到人人练习,个个过关。其中,心肺复苏初级生命支持操作为本课程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另外,在学生自愿参与的前提下,与120急救中心联系,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轮流随车见习,亲临抢救现场,亲身体验“急救医生”的感觉,从而在心理反应能力方面得到锻炼。表1  大学生伤害救护培训课时安排(略)

  2  结果

    课程开设后,学生争抢选修名额,未选到课的学生进课堂旁听的现象更多。但由于师资、实践场地受限等原因,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只能按电脑选课先后顺序决定。

    对其中2个学期的选修学生(250人)以无记名方式发放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从反馈结果看,90%(225/25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是他(她)在大学期间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98%(245/250)的学生认为培训内容对自己很有帮助,99%(247/250)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表示满意。

  3  讨论

    伤害发生后,伤员在1 h内死亡的数量占总死亡的50%[5]。“急救要从现场开始”的观念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6],普及急救知识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高校进行伤害教育非常必要[7]。首先,大学生这一特定人群中各种伤害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8];其次,大学生在时间、精力、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其他人群[9];再次,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的最佳和最有效途径,成本低、效果好[10]。因而,以大学生作为普及急救知识的切入点,不仅可以使他们很快学会一些基本急救技能,还能通过他们对周围的人群起到间接影响和灌输作用。一旦发生突发灾害或出现危重病人时,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大学生即可成为积极施救的第一目击者。从跨时间角度考虑,率先向大学生普及急救知识,并试图通过他们逐渐向社会推广,则社会人群的急救知识普及率将会有大幅度升高[4]。

    处理伤害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准确判断、快速反应的能力,自我保护、免受伤害的能力,应对能力,技术能力,心理反应能力。今后,培训内容应围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上述能力做进一步调整。在课时安排上,理论知识以学生课外自学为主,课堂上则以自救互救操作技能为主,使理论与实践课时之比达到1∶2,这样学生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可解决课时不够的矛盾,当然,前提是要有实用的教材。

【参考文献】
    [1]吴争鸣,俞茂水.新编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实用教材.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5:103.

  [2]王声氵勇.把伤害纳入国家疾病控制工作的倡议书. 疾病控制杂志,2005,9(1):93-95.

  [3]周坤. 社区预防保健及护理.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

  [4]费国忠,蔡晓峰,刘艺林.急救中心和高校联合开办自救互救选修课的经验总结.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1) :676-677.

  [5]何杰忠.急救白金10分钟的概念和意义.现代医院,2005,5(6):130.
  
  [6]桂莉,曾友燕,陶红.医学院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31-332.

  [7]刘婷婕,吕旺盛.大学生伤害的健康教育.护士进修杂志,2006,21(8) :734-736.

  [8]郝孔志,周勤.因伤住院学生186例伤害类型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 :72.

  [9]覃思,王声氵勇.穗港澳地区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 :121-122.

  [10]陈靖.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及其对策.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4,19(13) :73.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浙江 313000

作者: 姚金兰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