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1期

百色市壮族中小学生形态发育20年动态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壮族学生形态发育长期变化趋势,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百色市7~18岁壮族学生,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检测细则,对身高、体重、胸围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985-2005年百色市壮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平均增长了3。身高、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后10a平均增......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了解壮族学生形态发育长期变化趋势,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百色市7~18岁壮族学生,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检测细则,对身高、体重、胸围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985-2005年百色市壮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平均增长了3.93 cm,2.82 kg,1.20 cm。身高、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后10 a平均增幅高于前10 a,乡村高于城市;胸围则为前10 a高于后10 a。结论百色市壮族学生生长发育长期变化仍在继续;乡村壮族学生呈现“赶上生长”现象,城乡体格发育差距在缩小;“豆芽”体型明显减少,乡村优于城市。

【关键词】  身体测量;生长和发育;动态;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

  为客观、系统地探讨壮族学生形态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变化趋势,笔者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的统一部署,于2005年9-10月在前4次(1985,1991,1995,2000年)百色市7~18岁壮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第5次调研工作。现对1985-2005年壮族学生形态发育状况进行动态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1985年以来各次学生体质调研监测点校,随机整群抽取百色市7~18岁壮族学生(父母均为壮族),分为城男、城女、乡男、乡女4个群体共48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100人左右,最后获合格样本1985年4 780人,1995年4 735人,2005年4 805人。

  1.2方法以身高(cm)、体重(kg)、胸围(cm)为指标。由专人专项按国家体质调研组下发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检测细则进行。测试前对相关人员严格培训,现场逐日复测,质量控制达到要求。

  2结果

  2.1身高增长状况1985-2005年的20 a间,7~18岁百色市壮族学生身高平均增长值为3.93 cm,后10 a平均增幅(2.28 cm)高于前10 a(1.65 cm)。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平均增幅分别为4.14 cm,3.47 cm,4.03 cm,4.07 cm,其中前10 a城男、城女大多数年龄组都有明显增长(P<0.05或P<0.01),且增幅较大;而乡男、乡女仅有少数年龄组有明显变化,且增幅较小,后10 a城男、城女在生长突增高峰期增长不明显,有的年龄组甚至出现负增长;乡男、乡女除个别年龄组外,其余年龄组均有显著增长,且增幅高于城男、城女,导致前10 a城男、城女身高平均增幅高于乡男、乡女。后10 a则相反,为乡男、乡女高于城男、城女。提示城市壮族学生增长速度减缓,增幅减小;乡村则加快,城乡平均身高差值在缩小。见表1,2。
  
  2.2体重增长状况1985-2005年的20 a间,百色市壮族学生体重平均增长值为2.82 kg,后10 a平均增幅(2.22 kg)高于前10 a(0.60 kg)。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平均增长值分别为3.56 kg,2.51 kg,3.09 kg,2.12 kg。其中前10 a城男、城女高年龄组和乡女除个别组外,均为负增长,乡男所有年龄组增长不明显(P值均>0.05);后10 a为城男、城女和乡男、乡女各年龄组增长状况与身高增长相似。城男、城女前10 a体重平均增幅高于乡男、乡女,后10 a则相反。提示壮族学生体重差距在缩小。见表1,2。

  2.3胸围增长状况1985-2005年的20 a间,壮族学生胸围平均增长值为1.20 cm。与身高、体重的增长趋势相反,前10 a平均增幅(1.67 cm)高于后10 a(-0.47 cm)。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平均增长值分别为0.20 cm,1.89 cm,0.11 cm,2.58 cm,女生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平均增幅都高于男生。其中前10 a壮族学生除城男18岁组外,其余各年龄组未出现负增长;而后10 a城男、城女、乡男、乡女部分或大部分年龄组均出现负增长。城女、乡女胸围平均增长值小于前10 a;城男、乡男表现为下降,胸围平均增长值为负值。见表1,2。

  表11985-1995年7~18岁百色市壮族学生形态指标增长均值(略)

  注:*P<0.05,**P<0.01。

  表21995-2005年7~18岁百色市壮族学生形态指标增长均值(略)

  注:*P<0.05,**P<0.01。

  2.4身体充实程度的变化由表3可见,身高体重指数(体重/身高×100)的变化呈增长趋势。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的平均增长值均为后10 a高于前10 a,乡村高于城市,女生高于男生。

  表3百色市壮族学生身高体重指数每10 a平均增长值(略)

  3讨论

  1985-2005年的20 a间,百色市壮族学生身高、体重后10 a平均增幅高于前10 a,提示壮族学生生长发育长期变化仍在继续;胸围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壮族学生各形态指标的平均增长速度不平衡。前、后10 a对比发现,城乡壮族学生身高、体重差值在缩小,说明城乡学生的体格发育差距在减小。这可能与过去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生活水平低,致使过去的乡村壮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较低。但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改善,使乡村壮族中小学生的体格发育得以较快的增长,呈现“赶上生长”趋势。随着体格水平的提高,壮族尤其乡村学生身体的充实程度也得到明显提高,“豆芽”体型明显减少。胸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功能的发育状况,反映体育锻炼效果[1]。百色市壮族学生后10 a的胸围指标总体上呈现负增长。这主要与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时间长,户外活动时间少有关;其次,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场地不足、师资和器械落后,致使体育活动开展较差;再者,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时往往避“重”就“轻”等因素,导致学生体育锻炼不足,使儿童少年的心肺功能下降,胸围的增幅受到影响。1991-2000年的2次同类体质调研资料统计结果也表明,10 a间百色地区壮族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全面下降[2]。为使壮族学生形态指标的增长潜力得到最大发挥,除合理地供给学生充足的营养、改善膳食结构、保证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外,各有关部门还应密切配合,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并为中小学生提供适合的锻炼场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更好地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

【参考文献】
    [1]叶广俊,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0.

  [2]李庆杰,覃炳飞,黄德扬,等.广西壮族中小学生体质调查.中国学校体育,2002,22(1):57.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33000;百色市教育局。

作者: 黄素珍,李庆杰,黄爱莲,黎爱莲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