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2期

体质测量中柔韧性的测量效度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柔韧性。体质。学生保健服务坐位体前屈是体质测量的重要指标,它所代表的测量属性&mdash。柔韧性是身体素质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柔韧性;体质;统计学;学生保健服务

  坐位体前屈是体质测量的重要指标,它所代表的测量属性——柔韧性是身体素质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柔韧性对人体运动非常重要,表现为自由圆畅的运动感和优美舒展的运动造型,良好的柔韧性也有助于防止运动者伤害的发生。在运动员选材、学生体质评定以及国民体质监测中,柔韧性都是必测指标。1996年7月原国家体委颁布的《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1]和2003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实施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以及我国现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3],都将坐位体前屈确定为柔韧性的测试方法。但有研究表明,现行的坐位体前屈测量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测量结果会受身高等形态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有效性降低。深入剖析坐位体前屈的测量效度,追求更加有效的测量方法和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坐位体前屈的测量效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新的进展就是对普通的坐位体前屈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改进型坐位体前屈”测量方法[4-7]。但目前人们对改进型坐位体前屈的测量效度仍存在认识误区,一些人认为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完全克服身体形态对测量效度的影响。笔者认为,与普通坐位体前屈相比,改进型坐位体前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的效度,但这种方法仍然以长度指标(坐位体前屈测量时的手指前伸距离)来表征角度指标(坐位体前屈测量时关节活动的最大角度),并没有完全克服身体形态因素对测量效度的影响。由于新的测量方法需要对传统的坐位体前屈仪进行改造,使测量变得复杂化,加之并未完全克服以往存在的弊端,导致这种方法目前仅止于学者们的理论探讨,未能在我国体质测量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基于此,本文拟在不改变普通坐位体前屈测试仪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坐位体前屈测量效度的影响因素,探究提高坐位体前屈测量效度的方法,希望为我国的体质测量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当前坐位体前屈测量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

  1.2  实验法  随机抽取玉林师范学院体育系选修《体育测量评价》课程的2003级男生50名,利用教学实验的机会进行测试。以坐位体前屈仪、关节角度仪和身高测量仪,测量被试学生的身高(h)、坐位体前屈(l)以及上体前屈角度(α)(肩峰点和大转子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见图1)。依据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对坐位体前屈进行标准化测量(图1)。受试者坐在垫上,双腿伸直,脚跟并拢,脚尖自然分开,全脚掌蹬在测试仪平板上;掌心向下,双臂并拢平伸,上体前屈,用双手中指指尖推动游标平滑前移,直至不能移动为止。以被试者的脚底面与坐位体前屈测量仪的垂直平面的结合处为测量的起点,以游标超过起点的长度(l)作为测量成绩。
   
  为减少身高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将l/h作为测量结果的修正值。以上体前屈角度α为效标,分别评价和比较坐位体前屈及其修正值l/h的有效性。

  图1  坐位体前屈简化图(略)

  2  结果与分析

  2.1  当前坐位体前屈测量的弊端  我国现行的坐位体前屈的测量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最大的缺陷是测量结果会受身高等形态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测量结果有效性的降低。
   
  柔韧性是指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即关节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8-9]。由此可见,坐位体前屈的测量应围绕关节活动幅度这一核心问题,测量结果应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如果能够采用角度测量法,直接对坐位体前屈测试时的关节活动角度进行测量,则测试结果就不会受身高、身体形态等个体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最高。但是,由于对人体关节活动角度进行测量操作较为不便、测量效率较低,往往不适合大样本的测试,故在大规模的身体素质测量时,常常采用较为简便的长度测量代替角度测量来测定柔韧性素质。长度测量方法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即测量结果会受个体形态差异的影响,不能反映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测量的有效性被降低。如在以往坐位体前屈测量中,身材高大者易于取得好成绩,而身材矮小者难于取得好成绩,使测量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2.2  坐位体前屈测量结果的指数法修正  为减少身高因素的影响,提高测量的有效性,本文拟对坐位体前屈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即用坐位体前屈实测值l与身高h之比(l/h)作为坐位体前屈的指数。该指数实际上是柔韧性测量值与肢体长度的比值,在《体育测量评价》中被称为相对柔韧性,是排除了身体形态差异影响的一种测量属性,能够提高测量的有效性[8-11]。

  2.3  坐位体前屈指数有效性的实验验证  为验证坐位体前屈指数l/h的可行性,于2007年3月25日随机抽取玉林师范学院体育系2003级男生50名,用坐位体前屈仪、关节角度仪和身高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项目为坐位体前屈l、身高h、上体前屈角度α。以上体前屈角度为效标,用积差相关法估计坐位体前屈l和坐位体前屈指数l/h的有效性,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坐位体前屈实测值的有效性为0.70(P<0.05),坐位体前屈指数的有效性为0.87(P<0.05),说明坐位体前屈指数能降低身高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具有更高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反映柔韧性水平。

  表1  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指数和上体前屈角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值)(略)

  3  讨论
   
  结果显示:(1)坐位体前屈的测量结果会受身高等因素的影响,使测量有效性降低;(2)若将坐位体前屈的测量值与身高的比值作为坐位体前屈指数,可提高测量有效性;(3)坐位体前屈指数l/h只涉及l和h 2个参数。在体质测定工作中一般都包含身高的测量,测量数据的处理也大都借助于统计软件,因此计算坐位体前屈指数并不会额外增加太多的工作量,适合于大样本量的施测,具备可操作性;(4)虽然坐位体前屈指数能够消除身高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但未能剔除肢体比例等形态因素的影响,当测量精度要求较高、实验样本较少时,建议采用测量髋关节活动角度、脊柱屈或上体前屈角度等方法进行柔韧性素质的评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委员会.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5.

  [2]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4-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陆大江.新坐位体前屈测定法的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36-39.

  [5] 柯遵渝,代毅.坐位体前屈测量方法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90-92.

  [6] MINKLER S,PATTERSON P.The validity of the modified sit and reach test in college agestudents.Res Q Exerc Sport,1994,65(2):189-192.

  [7] HOEQER WW,HOPKINS DR.Hopkins acomparison of the sit and reach the modified sit and reach in the measurement of flexibility in women.Res Q Exerc Sport,1992,63(2):191-195.

  [8] 《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人体测量与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08.

  [9] 孙庆祝,容仕霖.体育测量与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测量评价.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91.

  [11]邢文华,编著.体育测量与评价.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体育系,广西 537000

作者: 孙庆彬,杜云,江滔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