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2期

4起学校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流感,人。疾病爆发流行。学生保健服务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集体单位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流感,人;疾病爆发流行;综合预防;学生保健服务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集体单位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2006年北京市昌平区共报告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4起,全部发生在学校。为了解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探讨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将4起爆发疫情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北京市昌平区疾病控制中心对辖区内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1.2  判定标准  依据2003 年《全国流感监测方案(试行)》,出现体温≥38℃,伴有咳嗽或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即为流感样病例。
 
  1.3  标本采集和检测  采集4起疫情中现症病人(患病3 d内)且经患者家长同意的咽拭子标本,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感病原学检测。样品采集和检测按照《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4-1995)的要求进行。

  1.4  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将所有相关调查资料采用Excel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 13.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全年共报告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4起,均发生在小学和幼儿园,4起疫情按发生先后分别以A,B,C,D代表。其中A为幼儿园校医报告,B,D为当地卫生院医生在诊疗中发现聚集性主动报告,C为教育部门报告。

  2.2  流行病学调查

  2.2.1  流行强度  见表1。

  表1  2006年北京市昌平区4起学校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发病情况(略)

  4起疫情波及2 084人,发病307人,平均罹患率为14.73%,罹患率最高为49.09%,最低为10.22%;流行期最短的9 d,最长的24 d。病例分布较广,班级罹患率最高达87.51%,4所学校学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63.24,P<0.01)。

  2.2.2  地区分布  4起疫情分布于3个镇,占全区总镇数的17.65%(3/17),其中回龙观镇2起,崔村镇和南口镇各1起,发病主要集中在回龙观镇,占总发病数的74.59%。

  2.2.3  时间分布  疫情集中在3-4月,其他月份无疫情报告。最早发病时间为3月11日,于4月9日疫情全部结束,其中3月发病208人,占68%;4月发病99人,占32%,每起疫情持续时间在9~24 d之间。

  2.2.4  人群分布  报告的4起疫情3起发生在小学校,1起发生在幼儿园。教职员工无发病;幼托儿童罹患率为18.01%(58/322),小学生罹患率为15.91%(249/1 565),幼托儿童与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05)。发病年龄在1~15岁之间,其中1~4岁29例,占9.45%;5~9岁197例,占64.17%;10~15岁81例,占26.38%。男女性别比为1∶0.96。

  2.3  实验室检测  4起疫情共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33件,急性期血标本7件,分离出流感病毒22株,均为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55.0%。见表2。

  表2  2006年昌平区4起学校流感样病例病毒分离情况(略)

  2.4  临床表现  在307例患者的个案调查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38℃)307人(100%),咳嗽191人(62.21%),咽痛118人(38.84%),鼻塞82人(26.71%),上呼吸道卡他症状23人(7.49%),四肢酸痛33人(10.75%),头疼96人(31.27%),腹泻16人(5.21%)等。病程多为2~3 d,有部分学生病程达7 d。

  2.5  疫情处理
 
  2.5.1  控制措施  昌平区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会同当地卫生院立即对4所学校采取了如下控制措施:(1)学校加强晨午检工作,发现发热(≥38℃),或体温≥37.5℃伴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的患病学生,及时隔离治疗;(2)学校每日统计所有学生及教职工因发热缺勤的详细情况,并向相关机构报告;(3)保持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室内空气流通,定时通风换气;(4)教室、楼道及其他学生活动场所室内用含氯制剂进行空气消毒,每天1次;(5)流行期间学校内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6)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7)加强疾病监测,做好周边地区发热病例的调查及报告工作。

  2.5.2  控制效果  在4起疫情中,报告距首发病例最短为3 d,最长为17 d。区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均立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上述控制措施,在疫情爆发后至采取控制措施的间隔期与流感流行时间呈正相关(r=0.962,P<0.05)。疾控机构在疫情爆发后5 d内采取上述控制措施的,罹患率为10.22%,流行时间为10 d;10 d内采取控制措施的,罹患率49.09%,流行时间为9 d;10 d 以后采取控制措施的,平均罹患率为14.97%,疫情流行平均持续2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4,P<0.01)。

  3  讨论
     
  昌平区2006年发生的4起发热疫情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流感样疫情爆发。流感是一种多发和常见的传染病,且呈一定的季节性流行,4起疫情发生时间集中在3-4月,与我国北方流感流行高峰(12月至次年1月)[1]相比有一些变化,有待进一步监测和分析,但提示在流感发病高峰过后仍要加强监测,不能放松警惕。
   
  4起爆发疫情发病均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职员工无发病,表明流感病毒主要侵袭对象为青少年和婴幼儿[2]。由于中小学生对流感的防治知识相对欠缺[3],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且学校和托幼机构人群密集,流动性强,居住与活动空间拥挤,易发生流行甚至爆发,因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流感防控的重点。在流感流行季节要做好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学生和家长的健康宣传工作,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家长了解避免让孩子带病上学,既有利于孩子身体康复,也可避免把疾病传播给他人,以降低流感的发病率,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
   
  出现流感疫情时,及时彻底地隔离病人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之一,及早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在控制流感爆发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对流感疫情处理得越及时,罹患率越低,流行的时间也就越短[4]。疫情资料分析显示,造成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及时报告疫情,延误了控制时机。因此,应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保健医生的业务培训,使其充分地认识到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卫生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将每日的晨午检工作落到实处,发现有集中发热现象时,按规定向疾控机构报告疫情,提高学校对传染病报告的敏感性。
   
  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4起爆发疫情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流感疫苗保护率达69.14%,说明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保护儿童避免流感的侵袭,降低流感发病,减少因患流感带来的缺课、医疗费用等损失,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防控措施。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和儿童等易感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覆盖率,以有效预防流感流行。

【参考文献】
    [1] 张静,杨维中,郭元吉,等.中国2001-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6):461-465.

  [2]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2.

  [3] 黄佩贞.广州市海珠区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0):63-64.

  [4] 段红英,陈碧云,刘富强,等.2004年湖南省中小学校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评价.实用预防医学,2005,12(4):848-850.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2200。

作者: 唐雅清,马树波,王瑞琴,隋吉林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