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3期

西峡县某中学一起细菌性痢疾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疾病爆发流行。流行病学研究。学生2006年11月20日,西峡县某高中少数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至12月4日全校大部分班级均出现症状相似的病人,学校未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12月12日10:00,西峡县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调查,在省、市疾控部门的协助下,紧急接通自来水饮用,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痢疾,杆菌性;疾病爆发流行;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2006年11月20日,西峡县某高中少数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至12月4日全校大部分班级均出现症状相似的病人,学校未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12月12日10:00,西峡县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调查,在省、市疾控部门的协助下,紧急接通自来水饮用,迅速采取控制措施,于12月16日控制了疫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是一起因生活饮用水(自备井水)被生活污水污染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学校概况
   
  该学校有师生、员工4 381名,其中学生4 046名,56个班级,学生全部为寄宿制封闭管理,260名教师大部分在家中就餐,75名食堂工作人员在4个学生食堂工作。学校位于县城西北部郊区,西邻老灌河,学校上游水300 m处有10户农村居民居住户。生活用水为2眼自备井水,均为浅层地下水,学校上游水500 m处有一老灌河堰渠开口,引老灌河水通过明水渠流经住户西边,穿过校园向南流出。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病例分布   11月20日~12月16日,该校共发生病例534人,发病率为12.19%,大部分为在校学生,只有6名教职工发病,食堂服务人员无病例。首发病例出现于11月20日,末例发病时间为12月16日,流行期为27 d。12月4~13日为发病高峰,共发病467例,占总病人数的87.45%,14日后发病人数呈下降趋势。共发生男性病例377例,女性157例,分别占70.60%和29.40%。年龄最小1岁,最大32岁,14~19岁529人,占99.06%。该校3个年级均有发病,一年级165人,二年级271人,三年级92人;教师及子弟发病6人,食堂工作人员和学校周围群众无人发病。

  2.2  现场卫生学调查  2口自备井中的1号井距明渠不到1 m,二者几乎相通;明渠上游村边有畜禽圈、厕所、小型养殖场,污水可流入明渠;校园内1号井上游明渠旁边1 m有学生宿舍下水道及沉淀池,另有教师、居民混住楼下水道钢管横跨明渠,钢管两端各有1个高出渠沿的沉淀池,生活污水可流入或渗入明渠。10月底至11月初,西峡县曾下过约10 d中等程度连阴雨;学校有2个茶炉,每个茶炉容积约2 m3,为蒸汽导入加热式,开水完全放完后再加热到100℃约需10 min。

  3  实验室诊断
   
  采集腹泻病人43份粪便标本,分离出9株福氏2b型痢疾杆菌。采集食堂工作人员75份粪便,分离出1株福氏2b型痢疾杆菌。采集水样9份,未检出痢疾杆菌,但堰渠水质严重超标,菌落总数最高超标98倍,粪大肠菌值≥43个/100 mL。井水菌落总数超标1.1倍,未检出粪大肠杆菌。

  4  讨论
   
  经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该疫情为细菌性痢疾爆发。造成爆发的主要因素是:(1)11月1日前后当地下了一场中等程度连阴雨,村庄地表污水和下水道污水可能污染堰渠水,进而通过1号井污染了生活饮用水,这也可能是雨后或消毒后造成水源污染指标不太高的原因。(2)学生饮用了未经过彻底加热到100℃的开水造成感染发病。(3)可能是食堂工作人员有病原携带者造成了感染发病。(4)学校在传染病管理报告上失职,发生疫情后,没有及时报告、正规处理,贻误疫情控制的最佳时机,导致疫情扩大,流行时间延长。


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峡县卫生防疫站,474500

作者: 曹正高,赵印刚,李海洪,封彦松,章素月,李明,李雪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