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7期

河南省4个地区705名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评定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自我概念对比研究学生自我意识是个性发展的核心成分,其发展水平是人格成熟度的标志,与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的正相关[1-2]。自我意识反映了个体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也反映了评价自身的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自我概念 对比研究 学生

    自我意识是个性发展的核心成分,其发展水平是人格成熟度的标志,与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的正相关[1-2]。自我意识反映了个体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也反映了评价自身的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3],青少年对自我的认识、要求与希望都必然发生明显的变化。为科学引导青少年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笔者对河南省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进行了调查,以便为个性心理发展研究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南省4个地区7所城乡初中学校在校生,共调查初中生705名,其中男生378名,女生327名;初一年级学生364名,初二年级学生341名。年龄为11~17岁,平均13.97岁。

  1.2  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4]和自编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PHCSS共有80道题,包含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6个分量表。该量表为正性记分,得分高表明该分量表评价好,如“行为”得分高,表明该儿童行为较适当;“焦虑”得分高,表明该儿童情绪好、不焦虑。所有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 

  不同性别初中生PHCSS各分量表及总分分布见表1。在行为、合群分量表上男生得分低于女生(P值均<0.05),在焦虑分量表上女生得分低于男生(P<0.05),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幸福与满足、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1  河南省不同性别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评分比较(略)

  2.2  不同年级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比较 

  表2表明,初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总分高于初一年级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智力与学校、躯体外貌分量表上初二年级学生显著高于初一年级学生(P值均<0.05)。表2  河南省不同年级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评分比较(略)

  2.3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水平比较 

  由表3可知,独生子女学生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其中躯体外貌、幸福与满足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3  河南省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评分比较(略)

  2.4  不同人际关系状况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比较 

  见表4。不同人际关系状况学生的自我意识各分量表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人际关系良好者得分均明显高于人际关系一般和较差者;人际关系一般的学生行为、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总分均显著高于人际关系较差者(P值均<0.05)。表4  河南省不同人际关系状况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评分比较(略)

  2.5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比较 

  见表5。表5  河南省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评分比较(略)

    由表5可知,除智力与学校情况和焦虑外,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各个量表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济状况较好者得分显著高于经济状况较差者,在行为、合群、幸福与满足及总分上,经济状况一般者得分显著高于经济状况较差者(P值均<0.05)。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男生行为和合群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说明男生评价自己的行为较差,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女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育较早,她们更多地剖析内心的“我”,自我意识提高较快,可以更好地调节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这与苏林雁等[5-6]的研究一致;男生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可能是由于社会发展逐渐强调女性的价值,与男孩相比,女孩更多地与他人比较,使得女生在发展过程中感到更多的压力和焦虑,这与苏林雁[5]和谢虹等[7]研究结果不一致。

    本研究发现,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整体发展较为平稳,与姚计海等[8]的研究一致,但David则认为初中生的自我概念不断降低[9]。笔者认为,有可能是躯体外貌、智力和学校情况、合群、幸福与满意得分初二年级学生高于初一年级学生,而初一年级学生在其他量表的得分上高于初二年级学生,纵向上加以整合,整体上就显示不出年级的差异了。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外貌显著高于初一年级学生,表明起源于儿童时期的对自己的生理活动、身体特征的关注与认可,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智力和学校情况初二年级学生显著高于初一年级学生,说明智力和学校情况发展较快,可能是由于进入二年级后,学校和家长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初二年级学生行为和焦虑得分却低于初一年级学生,表明生理上成熟使初中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导致挫折感。杨善堂等[10]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提示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做好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发现自我的问题与不足,以更好地适应自我的发展。

    在本研究中,独生子女学生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Patten等[11]认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的家长把所有的爱和希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使独生子女更容易得到父母的喜爱,父母对他们表现出较多情感温暖理解。张秀阁[12]认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的良好教养方式与子女的自我意识呈显著正相关,所以他们比非独生子女感受到的幸福与满足更多。

    在本研究中,不同人际关系状况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在同伴相互作用中,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促使自我概念获得发展,如学生发现自己受到同伴的关心或欢迎,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13],自我效能感和归属感得到强化,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增强,自我意识水平就高。陈夏芳等[14]也认为,自我意识中智力与学校情况方面显著影响初中生个体接纳水平。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在行为、躯体外貌、合群、幸福与满足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济状况较好者得分显著高于经济状况较差者;在行为、合群、幸福与满足及总分上,经济状况一般者得分显著高于经济状况较差者。在贫富悬殊较大的条件下,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自我意识产生影响是可以理解的。提示要关注贫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15],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通过自我意识这一中介而发生作用的。笔者所调查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自我意识特点,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在初中生的教育及培养方面,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特点,进行自我意识的启发和引导,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惠军,石俊杰.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48-50.

  [2]OVERBAY TD, PURATH J. Selfconcept and health status in elementaryschoolaged children. Issue Compr Pediatr Nurs,1997,20(2):89-101.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68.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06-310.

  [5]苏林雁,罗学荣,张纪水,等.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31-34.

  [6]苏林雁,万国斌,杨志伟,等.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在湖南的修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4-16.

  [7]谢虹,王艳,孙玲.中学生自我意识与SCL-90结果的相关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71.

  [8]姚计海,屈智勇,井卫英.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4):57-64.

  [9]DAVID W, QI D, YONG X.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selfesteem of Chinese children. J Soc Psychol,1997,137(3):374-379.

  [10]杨善堂,程功,符丕盛.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1):9-16.

  [11]PATTEN CA, GILLIN JC, FARKAS AJ, 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alifornia adolescents: Family structure and parental support. Adoles Health,1997,20(4):271-278.

  [12]张秀阁.农村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3):168-172.

  [13]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39-44.

  [14]陈夏芳,郑全全,钟莹. 初中生人际交往中交互现象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43-445.

  [15]桑标,程渊.试论自我意识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27-31.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乡 453007。

作者: 魏俊彪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