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7期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1995-2005年龋齿患病状况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龋齿患病状况,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防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95年和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5年苗族学生患龋率相对处于较低水平,羌族学生乳牙患龋率处于较高水平,哈尼族学生恒牙患龋率处于较高水平。2005年......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龋齿患病状况,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防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1995年和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年苗族学生患龋率相对处于较低水平,羌族学生乳牙患龋率处于较高水平,哈尼族学生恒牙患龋率处于较高水平。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龋均属于很低水平。2005年与1995年相比,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患龋率多数出现上升,其中苗族和藏族学生乳牙患龋率出现明显下降,哈尼族学生患龋率出现大幅上升。结论 应针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龋齿患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强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及行为指导。

【关键词】  龋齿 患病率 对比研究 少数民族 学生

    龋病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是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我国也将其列为重点控制的学生常见病之一。西南地区聚居着多个少数民族,由于交通、历史、文化等因素,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具有相对特殊的风俗习惯、饮食喜好和生活方式,这导致了其龋齿患病状况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解饮食文化具有相对特殊性的少数民族学生龋齿患病状况,笔者利用1995年和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苗、羌、哈尼、藏族学生的龋病状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掌握龋齿患病的特点、规律及趋势,为防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95年和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龋齿数据资料分别来自《199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1]和《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2]。西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来自《2005年国家统计公报》。

  1.2  对象 

  选取西南地区7岁、9岁、12岁、14岁、17岁5个年龄组的苗族(贵州省)、羌族(四川省)、哈尼族(云南省)、藏族(西藏自治区)学生进行研究。其中,1995年调查4 002人(苗族984人,羌族1 030人,哈尼族994人,藏族994人),2005年调查4 212人(苗族993人,羌族1 143人,哈尼族1 078人,藏族998人)。

  1.3  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要求进行龋齿检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

  2.1.1  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患龋情况 

  2005年西南地区3个年龄组少数民族学生乳牙患龋率平均值羌族学生>哈尼族学生>藏族学生>苗族学生。其中,羌族男、女生乳牙患龋率最高,分别为67.53%和68.32%;苗族男、女生最低,分别为42.33%和37.37%。5个年龄组恒牙患龋率平均值哈尼族学生>藏族学生>羌族学生>苗族学生,其中哈尼族男、女生恒牙患龋率最高,分别为24.82%和31.97%;苗族、男女生最低,分别为10.28%和12.88%。见表1~4。

  2.1.2  2005与199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患龋率比较 
  2005与1995年比较,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乳牙患龋率有升有降,其中苗族和藏族学生平均值均出现明显下降,苗族男生由1995年的63.33%下降到2005年的42.33%,女生由56.00%下降到37.37%;藏族男生由88.62%下降到62.42%,女生由56.00%下降到37.37%;哈尼族学生出现明显上升,男生由1995年的28.33%上升到2005年的64.31%,女生由24.33%上升到56.70%。恒牙患龋率多数年龄组出现上升,其中哈尼族学生平均上升幅度最大,男生由1995年的5.4%上升到2005年的24.82%,女生由8.70%上升为31.97%。经χ2检验,乳牙患龋率苗族7,9,12(男)岁年龄组,羌族12岁年龄组,哈尼族7,9,12(男)岁年龄组,藏族7,9,12岁年龄组等,2次调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恒牙患龋率苗族12(男)岁年龄组,羌族14岁年龄组,哈尼族7(女),9,12,14,17岁年龄组,藏族12,14,17岁年龄组2次调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4。表1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7,9,12岁年龄组男生1995年与2005年乳龋患病率比较(略)注:*P<0.05,**P<0.01。表2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各年龄组男生1995年与2005年恒龋患病率比较(略)注:*P<0.05,**P<0.01。表3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7,9,12岁年龄组女生1995年与2005年乳龋患病率比较(略) 注:*P<0.05,**P<0.01。表4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各年龄组女生1995年2005年恒龋患病率比较(略)注:*P<0.05,**P<0.01。

  2.2  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龋均情况  WHO根据 12 岁年龄组恒龋均,将龋病情况分为很低、低、中、高、很高5个等级,以0.0~1.1为患病很低等级,6.6以上为患病很高等级[1]。按照WHO制定的龋病流行程度衡量标准,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龋病处于很低水平(0.11~0.65),其中苗族女生龋均值最小(0.18),哈尼族女生龋均值最大(0.68)。

  3  讨论

    2005年苗族学生患龋率(无论乳牙还是恒牙)相对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贵州省属于喀斯特地貌,水氟浓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龋病的发展[3];另一方面,龋病被认为是与经济发达相联系的文明病,在中国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患龋率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乡村远低于城市[4]。据2005年国家统计公报显示,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 877元,低于其他3个省、区(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 802元、2 041元、2 078元)。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龋均值处于很低水平,这可能与该地区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另外,民族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2005年与1995年比较,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患龋率有升有降,并以上升趋势为主,其中苗族和藏族学生乳牙患龋率出现明显下降,哈尼族学生患龋率(无论乳牙还是恒牙)出现大幅上升,这与《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 “近年来学生(汉族)龋齿的患病状况有明显改善” 的报道[2]不太一致。这一方面表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龋病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口腔保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苗族和藏族学生对乳牙龋患的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其重点应加强对恒牙龋患的防治;哈尼族学生患龋率的大幅上升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说明该地区要切实加大龋病监测和防治力度。另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日趋精细,儿童青少年的食糖量增加,致使龋病发病呈上升趋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口腔医生相对匮乏,龋病监测力度不够,而且龋病发生后,也没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龋病的发展,提示加强预防和治疗工作的紧迫性。同时,也提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防龋工作要同经济发展步伐保持协调一致。今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急需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健网络,建立牙病防治体系,加强口腔医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加强龋病监测,积极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活动,进一步推广使用含氟牙膏、实施窝沟封闭及非创伤性充填等防龋措施。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营养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意识的培养,控制糖类摄入量,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保护牙齿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199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6-103,400-406.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7,773-801.

  [3]蒋励,付舒礼.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6):494-495.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416000。

作者: 张福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