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9期

班级经营消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效果评价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人际关系干预性研究精神卫生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一新生要面临离开父母、适应新环境、开始集体生活等问题,如何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恰当处理各种交往,是每一位新入校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却不容乐观。许多研究表明,人际交往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心理......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人际关系 干预性研究 精神卫生 学生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一新生要面临离开父母、适应新环境、开始集体生活等问题,如何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恰当处理各种交往,是每一位新入校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却不容乐观。许多研究表明,人际交往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1-2]。班级经营(classroom management)是达成教育目标,运用各种教育活动与措施,影响班级的人、事、物产生正向改变的过程[3]。本研究着眼于应用班级经营,将大学班级视为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将学生、教师、班级环境作为其子系统,进行班级层面、个人层面的干预,以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某高校3 621名新生中,以SCL-90进行基线调查,筛选出SCL-90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3分的学生,并通过与辅导员访谈,选出同在一个班级中亦实际存在人际交往不良的学生作为干预对象。筛选后一个班级中人际交往不良的学生共6名,另外在其余学生中选取1名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作为假被试,组成6+1干预组,并将该班作为干预班级。同时根据干预班级人数和男女生比例、学生来源情况、学生实际人际交往不良人数为依据选出另一班级为对照班级,将对照班级中实际存在人际交往不良的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测量工具 

  (1)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4],该量表由Derogatis在1975年编制,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学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包括9个因子90个项目。分为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本研究采用人际交往敏感因子得分进行筛选。(2)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PRCA-24),该量表McCroskey在1982年开始使用,在测量人际交往方面显现出很高的信度及效度。其分量表分数之间的内部相关系数为0.40~0.69。总分的α系数超过0.90,分量表的α系数超过0.75[5]。(3)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该量表含有28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内部一致性较高,相关系数达到0.77,重测相关系数为0.68[5]。

  1.2.2  班级经营实验设计 

  根据班级经营理念及研究专门设计方案,包括营造班级氛围、班级辅导、小组辅导和个别辅导。

    营造班级氛围由实验者辅助班主任完成,具体包括5个方面:(1)班主任深入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2)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班规;(3)班主任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4)班主任有意识地选用干预组成员为班级服务,作为教师的助理;(5)班主任主动与学生交往,成为学生的朋友。设计班级层面的日常活动,包括朋友对对碰、我爱我家在宿舍、看谁最了解我、班级小报、郊游活动等。

    班级辅导共6次,包括人际交往自画像、人际交往千千结、人际交往知识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情绪管理——你戳我爆、人际交往中的信任之旅——你搀我行、全新的相识。
    小组辅导共6次,分别为“抛绣球”、“小组长,我能行”、“我的戳”和“我的爆”、“尴尬往事”、“镜中自我与现实自我”、“是谁了解我”。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 

  干预前后干预组的总分、跟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班则在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甚至在交谈方面的困扰程度因子及跟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因子上的平均分后测要高于前测。见表1。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比较(略)

  2.2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 

  干预组干预前、后对比,总分、交际与交往方面的困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后测对比,交际与交往方面的困扰、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跟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表2  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比较(略) 注:t1值为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t2值为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3值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t4值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P<0.01。

  2.3  干预前后被试PRCA-24各因子分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总分、公开演讲、二人间的交谈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后测对比,总分、公开演讲、二人间的交谈因子得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表3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PRCA-24各因子得分比较(略)注:t1值为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t2值为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3值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t4值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P<0.01。

  2.4  干预前后被试SAD各因子得分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SAD总分、社交苦恼因子、社交回避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4。表4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SAD得分比较(略)注:t1值为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t2值为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3值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t4值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P<0.01。
 
  3  讨论

    班级经营以其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和学业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组织管理和团体辅导的方法,协助学生成长;针对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适当使用辅导技巧和行为改变技巧,改变学生的偏差行为等五大特点,从而改善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6]。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班级经营,实验组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得到改善,人际交往问题得到了消解,社交、交流方面的焦虑、恐惧和回避行为得到了显著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所提高。本研究之所以能够在消解社交焦虑、交流恐惧和人际困扰等问题上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实验者将班级视为系统,关注其中的教师、学生、班级环境等子系统,不断强化系统内和系统间的互动,采取多种措施,通过改善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有关的子系统,从而消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参考文献】
   [1]邢秀茶,王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2(2):74-80.

  [2]贺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及教育对策.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4(1) 33-35.

  [3]李国霖.“班级经营”的基本理论.教育导刊,1994(Z1):31-35,51.

  [4]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39-344.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1999:232-235.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092。

作者: 尚云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