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11期

健康促进学校对小学生肥胖的群体干预效果评价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开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对小学生肥胖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小学生肥胖群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武汉市4所未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小学,2所为干预学校,2所为对照学校。干预学校开展“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的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照学校不开展相关活动。在基线及10个月后对4所学校所有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开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对小学生肥胖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小学生肥胖群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武汉市4所未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小学,2所为干预学校,2所为对照学校。干预学校开展“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的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照学校不开展相关活动。在基线及10个月后对4所学校所有三、四年级共1 279名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结果 2组学生肥胖检出率仍有增高,但干预组女生肥胖检出率有所下降。结论 健康干预对女生肥胖率控制产生了一定作用,但对总体肥胖控制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肥胖症;干预性研究;结果评价(卫生保健);学生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学生肥胖率急剧增高[1]。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何防治儿童肥胖成为一个研究热点。WHO曾在世界各国开展“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开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活动,以控制儿童肥胖的过快增长。本文是WHO与中国合作的试点项目,以评价在中国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小学生肥胖的防治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06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武汉市抽取4所从未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小学,2所为干预学校,2所为对照学校。于干预前后进行调查,2次调查资料均完整者共1 279人,其中干预组812人(男生453人,女生359人),平均年龄为(9.72±0.73)岁,性别比为1.26:1;对照组467人(男222生,女245人),平均年龄为(9.77±0.73)岁,性别比为0.91∶1。干预组的学生性别比高于对照组(χ2=8.10,P<0.01)。

  1.2  方法 

  在干预学校开展“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的健康促进学校”活动,针对学生营养与肥胖问题,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积极进行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照学校不开展相关活动。项目开展前和10个月后,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基线和终期测量。

  1.3  判定标准 

  肥胖的判定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标准采用我国1985年制定的7~22岁儿童身高标准体重表。实际体重在身高标准体重的110%~119%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其中120%~129%为轻度肥胖,130%~149%为中度肥胖,高于150%为重度肥胖。

  1.4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经检查、核实后,全部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再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肥胖检出率变化情况 

  基线时,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肥胖检出率为9.8%和10.4%,采用总体性别比标化后为10.0%和10.1%。终期时对照组与干预组学生肥胖检出率分别较基线增长了9.2%,10.6%,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男生增长了15.5%,增长幅度高于对照组男生;干预组女生降低了5.4%,而对照组女生增长了11.9%。终期时干预组女生肥胖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见表1。表1  干预前后对照组与干预组学生肥胖检出率(略)

  2.2  学生超重及肥胖程度构成变化 

  终期时2组学生的超重率与重度肥胖率均有所降低,而轻度肥胖率均有升高。中度肥胖率对照组有所升高,而干预组有所降低。但不论基线还是终期,2组学生的超重及肥胖程度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表2  干预前后对照组与干预组学生超重及肥胖构成情况(略)

  2.3  动态分析 

  基线时,干预组学生肥胖者84人,干预期间好转12人,占总数的14.29%;对照组学生肥胖者45人,同期好转11人,占总数的24.44%。2组学生好转率经统计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P>0.05)。同期非肥胖学生中,对照组422人中新发肥胖16人,干预组728人中新发肥胖19人,分别占各自总数的3.79%和2.61%,对照组新发肥胖率略高于干预组。

  3  讨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近年来持续增高,1985-2000年中国儿童肥胖检出率男性平均增长速度为16.62%,女性平均增长速度为12 .32%[1]。有的地区儿童肥胖检出率高达20%,接近发达国家儿童肥胖率水平[2-3]。此次研究发现,武汉市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肥胖检出率达到10%以上。说明小学生肥胖流行情况比较严重,单纯采用临床个案治疗已难以控制迅速增长的儿童肥胖率。儿童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除遗传以外,爱吃甜食、进食速度快、不吃早餐、看电视时间过久、不爱体育活动等也是重要原因[4]。因此,只有加强小学生肥胖的群体防治的干预研究,在人群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进而控制小学生肥胖率的快速增长。
   
  小学生肥胖防治困难主要在于难以得到家长的参与以及学生没有防治肥胖的主动性[5],从而造成学生放任自己行为,难以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促进学校”是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形成有利于知晓健康知识、树立正确健康信念、培养健康生活行为习惯的学校环境[6]。这种综合的全方位群体健康干预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家长与教师对肥胖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达到预防与控制肥胖流行的目的。国外有研究表明,在学校开展肥胖控制活动,在提高学生营养知识与态度,改变学生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预防和降低学生发生肥胖的危险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7-8]。国内采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措施对学龄儿童进行群体干预和3年观察发现,干预组儿童肥胖率从16.9%降到12.3%,而同期对照组儿童肥胖率从17.4%上升至23.2%,干预组的肥胖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儿童[8]。
   
  此次在武汉市开展“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的健康促进学校”项目活动,干预组学生总体肥胖检出率并没有得到控制,同时对照组学生也在上升,原因可能是由于10个月的观察间隔时间太短。因为根据人群的认知理论,要改变学生对肥胖的认知、态度与不良行为需要一定时间,而学生行为的改变对肥胖的影响作用又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迟。在项目的相关调查分析中,干预组学生在营养知识与健康行为改变方面较自身基线和对照组学生都有明显的提高,干预组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从9.46分增长到18.68分,对照组从9.92分增长到10.7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继续延长观察时间,就有可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另外,干预组肥胖检出率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男生肥胖率增高所至,女生肥胖率却是有所降低;而同期对照组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均在升高,这说明干预活动对女生的肥胖控制效果优于男生。在非肥胖小学生中,对照组学生新发肥胖率高于干预组,干预活动在预防非肥胖儿童发生肥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覃世龙,贾翠平,孙奕.国内外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比较,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4):93-96.

  [2]肖爱华,刘学宁,黄坚.中小学生肥胖的调查与研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18(3):255-256.

  [3]沈丽琴,李昌吉,龙云芳,等.成都市2002年学龄儿童营养状况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82.

  [4]袁萍,罗雷.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6(10):161-163.

  [5]MARY T, DIANNE R, NANCY E. Manage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obesity: attitudes, barriers, skills, and training needs among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Pediatrics, 2002,110:210-214.

  [6]潘毅.创建健康促进学校 深化学校健康教育.江苏卫生保健,2002,5(4):117-118.

  [7]SAHOTA P, RUDOLF MCJ, DIXEY R, et al. Evaluation of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of primary school based intervention to reduce risk factors for obesity. BMJ,2001, 323: 1 027-1 029.

  [8]蒋竞雄,夏秀兰,吴光驰,等.学龄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6):364-367.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湖北武汉 430030

作者: 王红,程茂金,周铌,梅乔生,彭云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