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12期

某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特征与体力活动相关性研究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高职院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服务。大量研究证实,体力活动不足或久坐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并与一些重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体力活动涵盖体育锻炼,其内涵比通常所说的体育锻炼更加丰......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人格;体育和训练;精神卫生;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服务。大量研究证实,体力活动不足或久坐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并与一些重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体力活动涵盖体育锻炼,其内涵比通常所说的体育锻炼更加丰富。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其体力活动情况的调查,揭示大学生体力活动强度及其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为高职院校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积累一定的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法,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同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一~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10份,收回有效问卷570份,有效回收率为93.4%。其中男生300名,女生270名;平均年龄男生为(21.30±0.60)岁,女生为(21.70±0.60)岁。

  1.2  方法 

  1.2.1  工具 

  采用戴忠恒等[2]于1988年修订的卡特尔人格因素(16PF)量表调查大学生人格特征。该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43~0.89之间,结构效度理想。

    体力活动调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该问卷由国际体力活动测量工作组2001年制定,在12个国家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问卷信度和效度较高。我国学者将问卷翻译后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研究,中文版在大学生人群中的重测信度和效度高于或者等于同类问卷[3]。综合目前的研究,7-d PAR信度系数介于0.31~0.86之间,效度系数介于0.29~0.86。IPAQ主要从大强度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步行和静坐4个方面评价体力活动水平。

  1.2.2  调查方法 

  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测试,按统一指导语向被试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内容,承诺不公开个人信息,调查结果只作为研究用,被试独立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大学生16PF各因子得分比较 

  表1显示,男生在稳定性、恃强性、怀疑性、世故性、独立性得分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在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敏感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和自律性因子方面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女大学生在有恒性、敢为性、紧张性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与全国大学生常模16PF各因子得分比较 

  表1显示,与常模比较,男大学生在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因子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恃强性、怀疑性、忧虑性、实验性和独立性因子得分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大学生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和自律性因子得分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恃强性、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因子得分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1  某高职院校不同性别大学生及其与全国大学生常模16PF各因子得分比较(略)注:不同性别大学生比较,*P<0.05,**P<0.01;t1值为男生与常模比较,t2值为女生与常模比较,P<0.05,P<0.01。

  2.3  不同性别大学生每周体力活动情况 

  表2显示,男大学生在每周大、中强度活动天数以及每天活动的相应时间上均多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大学生每周大、中强度活动的天数均为2.5 d左右,每天的活动时间平均在1.5 h左右,与每周1次的体育课相对应,说明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源于体育课,课余体育锻炼时间较少,女大学生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步行属中低强度活动,大学生步行主要来源于校内,男、女生每周步行天数和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坐时间主要为上课和自习时间,女大学生静坐时间明显高于男生(P<0.01)。表2  某高职院校不同性别大学生每周体力活动时间比较(略)注:*P<0.05,**P<0.01。

  2.4  不同性别大学生不同强度体力活动的代谢当量(MET) 

  表3显示,男、女大学生参与大、中强度体力活动的人数分别占其各自总人数的63.33%和55.55%,这一比例有别于本科院校大学生[4]。男大学生在大、中强度体力活动中消耗的能量明显高于女生,说明男大学生参与运动的时间要多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利用步行方式进行锻炼好于男生。表3  某高职院校不同性别大学生1周不同强度体力活动的代谢当量(略)

  2.5  大学生体力活动量与人格特征之间的相关分析 

  表4显示,男大学生体力活动量,除与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实验性和紧张性因子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与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敢为性、独立性因子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恃强性、兴奋性、世故性、自律性因子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大学生体力活动量,除与恃强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紧张性因子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与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有恒性、独立性因子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稳定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自律性因子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4  某高职院校大学生体力活动量与人格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略)注:*P<0.05,**P<0.01。

  3  讨论

    高职院校男大学生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稳定成熟,能更好地面对现实,好强、固执、独立、积极、精明能干、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较强;女大学生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外向乐群,较为聪明及富有才能,感情丰富、自由激进、自律性强,同时更加敏感、易幻想和忧虑等。与大学生常模比较,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外向乐群、好强固执、独立积极、敢做敢为、富于幻想、理智客观、安详自信,但也表现出缺乏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精神,不愿尝试探新;其中男生更世故,女生更为现实,也更易激动烦恼,且自控力差等[5]。

    从每周体力活动情况来看,男大学生在大、中强度的体力活动上要好于女生,而女生在静坐所用时间上多于男生。大学生每周大、中强度体力活动的天数均为2.5 d左右,每天的活动时间平均在1.5 h左右,除去每周1次的体育课外,大学生的课余体力活动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参与大、中强度体力活动的人数比例为59.65%,明显低于本科院校大学生,以至于他们在每周的体力活动中能量消耗相对较低。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在学制不变的前提下,学生的课间实习和社会实践课时数的增加(大三学生在学校时间很少),以及多数学校体育课时数的缩减,减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以至于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时间和能量消耗减少。

    高职院校男、女大学生的体力活动量与其人格特征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敢为性、独立性因子方面相关非常显著,与Bos[6]研究结果一致;而在恃强性、敏感性、幻想性、怀疑性、世故性、紧张性因子方面相关性较低。从大学生人格特征因子与体力活动量较高的相关性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大学生在进行体力活动时,人格特征对体力活动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并对大学生从事体力活动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体力活动的持续时间长短多数表现在乐群性、稳定性、聪慧性、敢为性、独立性、自律性等人格特征上。体力活动内容丰富、空间广阔,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大学生会形成爱交际、乐观向上、情绪稳定以及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心理特征。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和健全人格”的最佳时期,大、中强度的体力活动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人格特征对体力活动又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加强对大学生体力活动行为改变与干预策略的研究[7],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体力活动对其学业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STEPHENSON J, BAUMAN A, ARMSTRONG T, et al. The cost of illness attributable to physical inactivity in Australia: A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commonwealth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d care and the 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 PHD publications, 2000:11-14.

  [2]戴忠恒,祝蓓里,主修.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手册:修订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5-35.

  [3]屈宁宁,李可基.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265-268.

  [4]马申.浙江省男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的跟踪调研.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4,16(3):49-51.

  [5]郭洪芹,罗德明.浙江某高校城乡大学新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 :1 027-1 028.

  [6]BOS K. Sport and gesundheit. Sportpsychologie, 1993(1):9-16.

  [7]马申,王白山,李静芝.跨理论模式的应用:一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干预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2):235-237.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体军部,杭州 310018。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