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12期

学校症状监测系统预警传染病爆发的实例研究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一起学校水痘爆发实例,对比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探讨该系统在传染病短期预警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水痘疫情发生过程中的症状监测资料和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时间分布描述,结合时序图研究各种被监测症状的波动与疫情变化之间相互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一起学校水痘爆发实例,对比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探讨该系统在传染病短期预警方面的作用。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水痘疫情发生过程中的症状监测资料和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时间分布描述,结合时序图研究各种被监测症状的波动与疫情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结果 症状监测资料的非特异症状(发热)曲线呈双峰分布,特异症状(出疹)曲线呈单峰,两者出现异常信号均早于传统传染病监测。症状监测资料探查的疾病流行过程较为全面,可完整表现疫情的发生阶段、引入阶段和爆发阶段,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结论 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的监测和短期预警效果优于传统监测,但症状收集技术、双峰分布现象、最敏感症状的选取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症状和体征;人群监测;疾病爆发流行;学生保健服务

  Study on Schoolbased Surveillance System in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

  PAN Song, WANG Hongwei, LI Wei, et al.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School Sanitation, Liaon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enyang(11000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choolbased surveillance system in chicken pox outbreak by comparing symptom surveillance data with reported case data. Methods  By using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method, time series of symptom data and reported case data under surveillance were analyzed during the period of a chicken pox outbreak. After that,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surveillance data was studied. Results  It showed that for non specific symptom such as fever there were two peaks on the curve of time series chart while for specific symptom such as rashes there was only one peak. Both of the symptom data occurred earlier than traditional reported infectious disease data surveillance. Syndromic surveillance data could completely present the whole process of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 from occurring to outbreak. Conclusion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challenges in data collection and symptom analysis of curves, schoolbased symptom surveillance system seems to have some advantages over the traditional surveillance system in predicting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

    【Key words】Symptoms and signs; Population surveillance; Diseases outbreaks; Student health services

  症状监测是指不依赖于特定诊断,对指定人群中特殊临床症状(发热、呼吸道症状、腹泻等)的发生频率进行监测的一种疾病监测方法[1],是近年来为应对生物及化学恐怖袭击或者其他严重公共卫生事件而发展起来的研究热点[2]。 我国从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后,在许多城市的医院也建立了症状监测系统,其目的就是考虑到一些疾病确诊困难,为争取就诊与确诊之间的时间,从而更早地发现疫情[3]。辽宁省自2007年9月起,在鞍山市主要城区建立了一部分监测学校,开展了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工作。该工作开始不久,铁东区某监测学校即发生水痘疫情。现结合传染病报告资料,对学校症状监测系统进行实例评价。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2007年9月3日至10月19日鞍山市铁东区10所监测小学症状监测资料(共6学周)。该监测资料依据学校每天的晨检记录和校医对因病缺课情况的记载,共收集11种症状,与水痘相关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出疹、头痛、咽痛。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每天收集各校资料,每周末汇总,并于下周一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收集同期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报告的该10所监测小学发生的传染病病例资料。

  1.2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症状监测资料和传染病报告资料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症状监测在传染病预警方面的实际应用。

  2  结果

  2.1  报告病例和报告症状的基本情况 

  2007年9月3日至10月19日(6个学周)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水痘病例41例(同期无其他传染病流行)。症状监测系统共报告发热症状394人次,出疹症状271人次,头痛症状117人次,咽痛症状50人次。国庆节学生放假,无监测报告。见表1。表1  某监测点6周内传染病网络报告症状监测结果(略)

  2.2  流行病学分析 

  对比传染病报告进行时序分析,将通过症状监测系统探测的整个流行过程分为发生、潜伏传播、爆发3个阶段。

  2.2.1  发生阶段 

  监测学校在第2周发热症状人数急剧上升,虽然缺乏基线资料对比,但在如此短的时差内(1周)发生近1倍的变化可能属异常情况;此外,出疹症状、头痛症状、咽痛症状也有相应增加,故初步推断10所学校中有部分学校存在疾病流行,同时未见任何传染病报告异常情况。

  2.2.2  潜伏传播阶段(或引入期) 

  第3~4周,发热症状报告人数下降,恢复到第1周的水平,较为特异性症状“出疹”迅速上升,同时传染病报告反映水痘的散在少量发生,但仍达不到爆发标准。结合其他症状平稳的表现推测为水痘,此期间应为引入期。即第2周发生的部分病例在发热症状平稳后,返校上课传播疾病的时期,因发热缺课报告减少、出疹缺课增加,整个人群呈潜伏状态。

  2.2.3  爆发阶段 

  经引入期的广泛传播,疾病终于爆发。第5周传染病报告水痘达31例,均为同一哨点学校,发病时间多为国庆假期(第4,5周之间的国庆长假),同时症状监测系统也大量报告缺课症状。

  3  讨论

    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可以更早、也更容易地发现学校中传染病的流行。传统疾病监测系统收集的爆发资料都是逐步上升,最后出现高峰,这就需要监测人员在数据上升的过程中对比基线发现疫情,作出反应。但由于多种原因,学校传染病在报告上往往呈现突发,没有较好、较完整的上升期,通常是发现病例即已经是爆发(即全或无),根本无法提前采取措施。研究发现,学校疫情的非特异症状(发热)曲线是呈“双症状高峰”出现的,在没有疾病报告的第1症状高峰甚至更早的上升阶段即可发现疫情,时间上较早,作出结论相对容易,图形直观。当然,如果该疾病有相对较为特异的症状(如爆发水痘的出疹症状),结合特异症状的快速上升(仍提前于报告爆发)还能更准确地验证判断。

    另外,该系统可以全面了解疾病流行过程,提示最佳的控制时机。结合本例疫情分析,目前水痘爆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是首批病人出现后未隔离、未报告疫情、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丧失了控制续发病例的最佳时机,使病例与易感儿童密切接触,增加了传播的机会,从而使疫情不断扩散[4]。以往的监测通常无法发现传播期,只有爆发后才能采取隔离措施。在此次研究中2个“非特异症状峰”之间出现症状平稳回落的表现,结合学生集中放假在家相对独立发病(即在此前被感染),以及水痘儿童应在10~12 d有水痘接触史可以说明第3到第4周应为爆发的接触传播期(或引入期),在此时间为控制的最佳阶段;如能在此期(第3或第4周)采取隔离控制,后来的疫情(第5周)就不会发生。当然,症状监测是对人群进行“诊断”的复杂技术,收集和分析整体人群“病情”的方法是这一技术的核心,本研究只是一次简单的尝试,还有许多有待探讨的地方。在收集“病情”方面,本系统将10所学校作为1个观察单位,以“周”为报告周期,都增加了数据的稳定性,提高了特异度,但相应降低了灵敏度。到底以几所学校作为1个观察单位,采取周报是否科学,都应结合成本效益进一步探讨。另外,在分析“病情”方面,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的症状种类和表现程度千差万别,非特异症状是否都会出现双峰图,单峰的情况如何分析,多种症状如何综合分析,特异症状是否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各疾病的最敏感症状的选取,警戒线和基线的确定,也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REINGOLD A.If syndromic surveillance is the answer,what is thequestion. Biosecur Bioterror,2003,1:77-81.

  [2]CDC.Biological and chemical terrorism:strategic plan fo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recommendations of the CDC strategicplanning workgroup.MMWR,2000,49:1-14.

  [3]BUEBIER JW,BERKELMAN RL,HARTLEY DM,et a1.Syndromic surveillance and bioterrorism related epidemics.Emerg Infect Dis,2002,9:1 197-1 204.

  [4]曹彦平.一起水痘爆发的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63.


作者单位:1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学校卫生监测所,沈阳 110005;2 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学校卫生科;3 鞍山市铁东区防疫站学校卫生科。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