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29卷第1期

职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开展以参与性教学方法为主的同伴教育活动对职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上海市普陀区1所职校学生261名为干预组,另一所职校学生370名为对照组。干预组开展由学生自己担任教育者的同伴教育活动,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采用定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开展以参与性教学方法为主的同伴教育活动对职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上海市普陀区1所职校学生261名为干预组,另一所职校学生370名为对照组。干预组开展由学生自己担任教育者的同伴教育活动,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采用定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开展同伴教育后,干预组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答对率组内、组间均明显提高(P值均<0.05),态度有所转变;干预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比例明显上升,愿意与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同班学习的比例由46.74%上升到了62.34%,但行为意向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同伴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职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态度的转变,但对于行为转变的影响还有待于活动的长期开展。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知识;态度;学生

  Impact Evaluation of the Peer Education Program in AIDS Prevention Among Occup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ZHANG Yuyan, LIU Ying, YANG Yongmei,et 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Putuo District, Shanghai(20033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intervention program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eer education on prevent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about HIV/AIDS after peer education among occupation technical high school students,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hoolbased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Methods  From one occupational high school in Putuo District, 261 students were chosen as intervention group, and 370 students were chosen as control from another occupational high school. Peer education program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intervention group,and no intervention was taken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act was evaluated by using 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After peer education, the knowledge and attitud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changed more than pre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More students would refuse the premarital sex behavior. About 62.34% students would study with AIDS patients or HIV infectors, which was raised from 46.74%, but the behavioral willing modified little(P>0.05). Conclusion  The conduction of the peer education on HIV/AIDS prevention among students is effective in promoting the knowledge level and can modify the attitude, but the change of behavior need a long term.

    【Key wor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ealth education;Intervention studies;Knowledge;Attitude;Students

  同伴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艾滋病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1]。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职校学生与艾滋病传播有重大意义的危险行为发生比例远高于综合高中学生,已处于较高的艾滋病感染风险[2-3]。笔者尝试由职校学生自己担任教育者开展同伴教育干预活动,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上海市普陀区内2所基本情况相仿的职校纳入研究范围,随机选择其中一所学校为干预组,另一所设为对照组。干预组共调查270人,回收有效调查表261份,回收率为96.67%;对照组共调查380人,回收有效调查表370份,回收率为97.37%,合计回收有效调查表631份。接受调查的学生平均年龄为15.8岁,男生396名,女生234名,1人性别未作回答,男、女性别之比为1.7∶1。

  1.2  同伴教育的实施 

  在项目职校一、二年级每班选择男、女生各1名担任同伴教育者,由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使用自行编写的教材对他们进行3 d的集中培训,内容共分6章:交流的技巧、青春期知识、艾滋病基本知识、生活技能培训、教具的使用、对未来的规划。经考核合格后,再由他们在各自班级开展3个月的同伴教育活动,活动频率和形式作以下规定:(1)同伴教育活动时间为3个月。(2)集体性活动每2周1次,每次约1 h。以班级为单位,同伴教育者使用培训教材向同伴传递知识和技能。(3)随时性活动形式不限,也不作频率规定,可在任何时间、地点开展。(4)鼓励每名同伴教育者和参与的同学将掌握的知识随时向家人、朋友传递。

  1.3  效果评价方法

  1.3.1  定量方法 

  在同伴教育活动前和开始后的3个月,采用不记名自填的方式使用相同调查表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不包含同伴教育者),并由工作人员统一收回。

  1.3.2  定性方法 

  作为对干预效果评价的补充。在同伴教育活动开展后,随机选择10名参与学生、10名同伴教育者和5名班级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对3类人群分别设计访谈提纲,内容包括对同伴教育形式的看法、同伴教育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笔录和录音2种方法记录访谈结果。

  1.4  资料整理与分析

  回收的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访谈资料先根据现场笔录内容和录音内容进行整理,再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同伴教育对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影响 

  干预组学生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有大幅度提高,10道题目(占50%)的回答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伴教育开展后,干预组同学回答正确率高于对照组,有9道题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表1  职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同伴教育开展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正确回答率比较(略) 注:()内数字为正答率/%。

    在定性访谈中,干预组所有接受访谈的同伴教育者和参与者都表示,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后,掌握了许多有关青春期和艾滋病的知识,有的学生说“以前只知道3条传播途径,但为什么会传染却不明白,同伴教育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掌握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以后遇到这些情况就懂得预防了”。

  2.2  同伴教育对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的影响 

  同伴教育开展后,干预组同学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与同学、朋友讨论艾滋病问题的比例明显上升,愿意与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同班学习的比例由46.74%上升到了62.34%。但是,对任何人都有感染HIV的可能、与家人讨论艾滋病的比例提高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同伴教育开展后,干预组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比例为56.13%,态度更加积极,也有更多的人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同班学习,且与同学、朋友讨论艾滋病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2次调查结果间无明显变化。见表2。表2  职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态度的同伴教育开展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变化情况比较(略)注:()数字为正答率/%。
   
  在定性访谈中了解到,干预组所有接受访谈的同伴教育者和参与者都表示,曾主动查阅或留意各种媒体关于艾滋病的信息,有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同伴教育之前,觉得艾滋病知识离我很遥远,因此不去注意,现在会有意了解”。40%的同伴教育者曾为同学和朋友提供过个别咨询,主要是解答一些行为会不会传播艾滋病。参加同伴教育的学生中,有80%的人曾主动与他人谈论艾滋病的话题,涉及人数最多的超过10人,对象包括以前的同学、网友、亲戚和家人。学校教师认为,同伴教育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和传播艾滋病知识的积极性,对艾滋病知识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学生从来没有如此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育中来”,“没想到会这么活跃,这么认真”,“他们(同伴教育者)主动搜集资料,还拉上了家长一起帮忙,很卖力”,“只要有预防艾滋病的活动,学生都会积极参加”。

  2.3  同伴教育对学生性行为意向的影响 

  同伴教育后,无论干预组还是对照组学生,断然拒绝恋爱对象提出的性要求比例均较低,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教育开展前后干预组、对照组内对“恋爱对象提出的性要求”、“性交前是否询问对方性历史”和“性交前是否会说服对方使用避孕套”3项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和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3.1  同伴教育使职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有效提高,态度有所转变 

  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同伴教育可提高青少年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增强保护意识[4-8]。本次研究结果与报道一致,说明同伴教育对于提高职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态度卓有成效。但有些知识点提高程度没有国内的一些报道明显。
   
  在研究中发现,职校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虽然向积极方向转变,但仍然相对宽容,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或无所谓的态度较高。过早的性行为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如少女怀孕、性疾病传播等。职校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时年龄尚小,在校阶段应大力开展正确性观念、安全性行为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3.2  同伴教育对于行为转变的影响还有待于活动的长期开展
  由于行为指标的敏感性及观察时间较短,本课题中仅把行为意向作为评价的指标之一。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同伴教育活动,学生对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尤其是性行为的行动意向改变并不明显,与国内外的报道[9-10]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态度属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不易很快改变。虽然艾滋病的预防可以通过危险行为的转变来实现,但要真正做到行为转变,还需继续开展大量的工作。职校学生在经过短暂的学校教育后,第3年便开始进入实习阶段,广泛接触社会,无论在校教育是否取得良好的效果,都应建立校外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模式加以巩固或补充,才能促使他们危险行为的最终改变。

【参考文献】
    [1]TUMER G, SHEPHERD J. A method in search of a theory: Peer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Health Educ Res, 1999,14(2):235-247.

  [2]彭宁宁,罗春燕,朱蔚,等.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一):艾滋病及性行为的知识态度行为. 中国校医,2003,17(2):97-99.

  [3]孙莉,王珏,张建新,等.成都市某职高学生的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2,29(3):450-452.

  [4]张涛.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1 015-1 018.

  [5]张美英.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跟踪评价.中国校医,2004,18(6):522-524.

  [6]ERGENE T, COK F, TUMER A, et al. A controlledstudy of preventive effects of peer education and singlesession lectures on HIV/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urkey. AIDS Educ Prev, 2005,17(3):268-278.

  [7]PARWEJ S, KUMAR R, WALIA I, et al. 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rial. Indian J Pediatr, 2005,72(4):287-291.

  [8]OZCEBE H, AKIN L, ASLAN D. A peer education example on HIV/AIDS at a high school in Ankara. Turk J Pediatr, 2004,46(1):54-59.

  [9]BORGIA P, MARINACCI C, SCHIFANO P, et al. Is peer education the best approach for HIV prevention in schools? Finding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Adolesc Health, 2005,36(6):508-516.

  [10]孙莉,张建新,魏嗣琼,等.职业高中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探讨.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69-371.


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33。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