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29卷第1期

徐苏恩教授与我国的儿少卫生事业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徐苏恩教授卫生事业徐苏恩教授是我国儿少卫生和健康教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主要创始人和杰出的医学教育家。目睹旧中国卫生落后,国民体质衰弱和疾病流行的现状,他毅然放弃临床医疗工作,立志从事公共卫生,并以此为终生职业。1933年,由洛氏基金会资助赴美留学并于1935年获得......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徐苏恩教授 卫生事业

  徐苏恩教授是我国儿少卫生和健康教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主要创始人和杰出的医学教育家。190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24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经过3年预科和5年本科的学习,于1932年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目睹旧中国卫生落后,国民体质衰弱和疾病流行的现状,他毅然放弃临床医疗工作,立志从事公共卫生,并以此为终生职业。1933年,由洛氏基金会资助赴美留学并于1935年获得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毕生从事儿少卫生事业,曾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卫生学专题委员会委员、上海医科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少卫生学会顾问、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顾问、全国学校及学前卫生学会顾问以及《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名誉总编辑等职务,为我国儿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  人才培养,桃李天下

    徐苏恩教授在“文革”前就是上海第一医学院卫生系儿少卫生教研室的主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上海第一医学院儿少卫生学的本科生教学工作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得以很快恢复,并开始招收研究生,仅1978年这一届,他就招收了3名硕士研究生。
   
  在本科生教学方面,徐苏恩教授除亲自讲授《儿童少年卫生学》和《学校卫生学》必修课程外,还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卫生教育》、《学校卫生管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青春期发育》、《心理发育和行为卫生》等选修课程。他知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厚,授课重点突出、语言生动、严谨精炼,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受广大学生们的欢迎。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他既严格要求,又精心指导。在确定研究课题时,他总是要求研究生检索并系统阅读国内外有关参考文献,逐篇做详细摘要,做读书报告和文献综述,反复论证。他对研究生所写的综述和学位论文也都是逐字逐句加以修改。

    此外,在徐苏恩教授的指导下,上海第一医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作为全国的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培训基地之一,自1979年起,举办了多期各种类型的学校卫生培训班,为全国各级卫生防疫站学校卫生科人员和中小学校保健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徐苏恩教授重视教书育人,在几十年的教学、科研、现场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儿少卫生和健康教育方面的优秀专门人才。目前,他培养的博士、硕士、本科生遍布海内外,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堪称桃李满天下。 

    我本人是“文革”后参加高考的1977级大学生,也是徐苏恩教授培养的最后一位研究生。1987年,我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3年就被破格晋升为儿少卫生学教授,现已成为一名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常委、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副总编辑、上海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2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在30年前改革开放的科学春天里,徐教授虽然已经年逾70,但他仍然锐意创新,在儿少卫生科学研究中,他始终站在学科研究前沿,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进行深入探索。

    1979年,徐苏恩教授指导研究生王文英开展了“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对1 632名6~17岁上海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子女身高均与其父母身高有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认为:矮个子父母子女有长高的可能性,这是因为良好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遗传的潜力;而高个子父母的子女身高受到遗传的限制,要想超过其父母是比较困难的。

    1979年,徐苏恩教授指导进修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双生子研究,运用遗传流行病学双生子方法研究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1979年,徐苏恩教授指导研究生钱美玲开辟了我国儿少内分泌学研究的新领域,采用国际通用的放射免疫试剂,测定了179名8~15岁男女儿童少年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值,阐明了其与儿童少年青春发育的有机联系:青春期均值都随年龄而上升,青春发育开始后离散程度明显增大,男生值始终小于女生,男生发育晚于女生。

    1980年,徐苏恩教授指导研究生潘复平通过手骨X线摄片制订了我国儿童少年骨龄标准,在儿童少年手骨X线片表现与性征分级之间确立相关程度,并初步获得了应用骨龄预测月经初潮年龄的结果。

    1984年,徐苏恩教授指导博士生汪玲开展了“重金属铅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在国际上创造性地首次将智力结构的因子分析和铅的行为毒理学研究相结合,建立了重金属毒物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剂量效应关系,瑞士苏黎士大学 Elsner 博士1991年提出将该项研究成果作为制订全球性铅神经毒作用有关标准依据。

    1982年,徐苏恩教授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上发表了“半个世纪来我国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研究”。该论文在国内第1次以大量的统计数据,系统全面阐述了我国儿童少年半个世纪来的生长发育研究概况,并围绕生长标准、长期趋势、遗传影响、地理环境和民族差异、社会经济状况、营养和地方病,以及青春期生长与手腕骨X线表现、第二性征和血清黄体生成素(LH)含量的变化等展开了深入研究。

    1989至1993年,在徐苏恩教授的精心指导下,上海医科大学儿少卫生教研室频频获奖。“重金属铅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影响”获得1989年度上海市卫生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儿童少年骨龄变化规律的追踪研究及应用”获得199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儿童少年高血压易患者识别与一级预防”获得1991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青少年营养不良的防治研究” 获得1993年上海市首届青年科技博览会金奖。

  3  学科发展,引领前沿

    徐苏恩教授著述甚丰,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或主编教材10余本。他曾担任《医学大百科全书儿少卫生学分册》副主编,主编《高校保健导引》、《儿童少年卫生学进展》、《学校卫生管理》等专著。在儿少卫生事业发展的进程中,他高屋建瓴,总是能站在时代的高度,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思路,引领着儿少卫生学科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不久的1979年,在宁波召开的《儿童少年卫生学》第1版全国统编教材定稿会上,徐教授就指出:“儿少卫生学教学工作者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必须尽快把科研搞上去。我们学科的教师,特别是年资较高的,应该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在某一领域潜心研究。大家都去做,自然会全面开花,搞上一段时间,国内文献资料就会不断丰富起来,编教材更会有血有肉。”

    1990年,徐苏恩教授在“纪念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创刊十周年随笔”中写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过去的工作成绩还是有限的,摆在我们面前的, 还有很多科学上的未知数,要靠我们进行不懈的深入研究,才能做出对实际工作有益的事来。譬如有些问题:遗传因素在青春期的表现,以及优教和特殊教育的卫生问题,温饱营养、卫生措施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青少年心理卫生及人格培养, 卫生习惯的培养,成人期疾病在青少年期的预防,意外伤害的预防等等都是值得我们今后重视的。”

    1989年,徐苏恩教授亲自开展调查研究,在《中国学校卫生》杂志上列举了“当前学生营养的质量问题”;1994年,他撰文论述了“学校卫生工作的立法和策略问题”;1995年教师节,他又指出“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是健康教育”。

    1999年,在欢庆《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创刊廿周年之际,徐苏恩教授在“近代我国学校卫生事业的发展瞻望”一文中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研究课题多不胜举。一部分问题随着国家经济条件的改善而获得改进, 我们可以帮助‘先富起来的人’来探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有关减肥、改善视力、锻炼身体、合理营养等都是大有可为的。还可以研究一些过去没有深入了解的,如不同民族青少年发育的比较,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对于营养的影响等问题。当前,健康教育已受到广大人民的重视,有些地方已开展正规的性健康教育,少数地区在学校卫生领域试办‘健康促进’活动。当然,培养新一代学校卫生干部也是迫切的工作。”
   
  由上可见,徐苏恩教授在10 a前甚至20 a前所提出的儿少卫生问题和研究思路,对于当今我们开展儿少卫生与学校卫生研究工作仍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4  创办期刊,敢为人先

    1979年10月,徐苏恩教授倡导成立的“青春期发育科研协作组”在安徽绩溪召开了首次会议,《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的前身——《学校卫生情况交流》内部刊物的创办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被提出来的。《学校卫生情况交流》的办刊宗旨也是在那时就得到确立并延续至今:交流各地教育、卫生部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与卫生工作方针的先进经验;传递国内外有关学生健康状况、生长发育、营养、疾病控制、卫生保健与卫生监督监测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以及学术研究动态、信息;介绍校医、保健教师、专业教师、管理干部与卫生监督人员的业务知识等。

    当时的《学校卫生情况交流》由上海第一医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承担全部的编辑工作。在后续的近10 a中,徐苏恩教授带领儿少教研室全体教师、技术员、研究生和进修生,正视“既无经验、也乏经费”的现状,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一边教学科研,一边组稿审稿,每期《学校卫生情况交流》大约刊登7万字的稿件,都一一经由徐苏恩教授本人审阅定稿。

    1987年,《学校卫生情况交流》正式更名为《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徐苏恩教授也一直担任着这本杂志的名誉总编辑。《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的诞生,结束了我国学校卫生和儿少卫生没有学术交流刊物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学校卫生和儿少卫生的学术研究进人了新的阶段。

    目前,《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已经创刊30周年,成为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类科技期刊,也是教育部认可的唯一的一本指导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杂志,每期的发行量高居中华预防医学会学术类刊物的首位,并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和2008年连续5次被国家权威机构确定为全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奖、出版质量奖和编辑质量奖。

  5  提携后辈,走向世界

    徐苏恩教授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世界社会学会医学研究会会员,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他随我国卫生部代表团多次出访欧美及亚太地区,进行公共卫生学科专业的国际学术交流。1980年,他应邀去日本参加第一届亚洲保健和医学社会学研讨会,任大会执行主席之一,并在会上宣读论文“中国基层卫生服务的再估价”;1981年,他参加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区办事处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学校健康教育交流会,宣读论文“中国的学校健康教育”;1985年,他又参加洛氏基金会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流行病学国际学术会议,在会上宣读论文“中国的卫生统计现状”。

    徐苏恩教授具有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他总是期盼着年轻一代能够走向世界、茁壮成长,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不遗余力地将上海第一医学院儿少卫生学科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送到发达国家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学习交流:如王文英在美国进修健康教育,吴竞石在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邴琛在英国学习放射免疫测定技术,范晓堂在法国开展环境与健康的研究工作,汪玲在日本从事母子保健的博士后研究。

    徐苏恩教授不但是我国儿少卫生学科的开拓者、实践家和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儿少卫生领域培养研究生最早的导师之一。徐苏恩教授一生忘我工作,诲人不倦,为发展我国的医学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为增强中国儿童少年的体质和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无私奉献和科学精神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上海 200433。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