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29卷第3期

畲族女大学生体成分与身体形态指标的关系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身体成份人体质量指数学生少数民族畲族体成分是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体成分常以体脂百分数来表示。人体健康需要合理的体成分比例,体脂量过多会造成肥胖,不但给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严重影响健康。按照目前评价标准,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数在12。...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身体成份 人体质量指数 学生 少数民族 畲族

  体成分是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体成分常以体脂百分数来表示。人体健康需要合理的体成分比例,体脂量过多会造成肥胖,不但给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严重影响健康。按照目前评价标准,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数在12.0%~24.9%为正常,25.0%~29.9%为超重,≥30%为肥胖[1]。体成分的测定一般分为直接法和间接的估计法,常用的间接估计法包括水下称重法(HW)、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双能X射线法(DEXA)、皮褶厚度法等。水下称重法的测试复杂、适用人群范围有限,DEXA仪器又非常昂贵,皮褶厚度法的精确性比较差[2],而用生物电阻抗来测定人体成分是一种无创伤、安全、简便的方法。国内外不少研究证实,该法能客观、准确地测定人体组成[3-5]。本研究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定畲族女大学生的体成分,以分析不同体成分对形态指标的影响,为青少年肥胖干预以及少数民族学生营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丽水学院招收的大一新生中,随机抽取8个班的畲族女生共203人进行测试。

  1.2  方法

  1.2.1  体质测试  依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需要,课题组除了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韩国产INBODY 720身体成分测试仪)测定体成分外,还利用本地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对研究对象进行形态指标测试,选用的指标有:身高(cm)、体重(kg)、BMI(kg/m2)、胸围(cm)、腰围(cm)、臀围(cm)、腰臀比、皮褶厚度(mm)[6]。

  1.2.2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总体均数t检验法。

  2  结果

  2.1  畲族女大学生体成分分布  有21.67%(44/203)的女生体脂百分数属于正常水平,56.65%(115/203)的女生体脂百分数超出正常水平,21.67%(44/203)的女生体脂百分数达到肥胖标准。

  2.2  体成分与形态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形态指标测定,并根据不同的体成分进行分组,见表1。

  表1  不同体成分畲族女大学生形态指标比较(略)

  注:*P<0.05,**P<0.01;t1值为正常组与超重组比较,t2值为超重组与肥胖组比较,t3值为正常组与肥胖组比较。

     正常组与超重组之间的体重、BMI指数、胸围、腰围、腰臀比和肩胛皮褶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与肥胖组的BMI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肥胖组的体重、BMI指数、胸围、腰围、腰臀比、上臂皮褶厚度和肩胛皮褶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7]。新中国成立后,在浙江省丽水地区景宁县建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 592[8]。畲族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为27.61%±4.57%,说明体成分达到超重和肥胖的畲族女大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体脂百分比为26.02%±4.46%[9],与畲族女大学生的体脂百分比均数进行对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可能与畲族女大学生的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有关系。
   
  体重是反映人体长、围、宽、厚度及重量的整体指标,反映成年人营养和肌肉发育程度[10];BMI指数是反映体重与身高的关系。本研究中,超重组和肥胖组的体重显著高于正常组,肥胖组的BMI显著高于超重组,超重组的BMI显著高于正常组,说明随着人体脂肪百分比的增加,人体的体重以及BMI也随之增长。
   
  胸围、腰围、臀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皮下脂肪厚度、肌肉和骨骼发育状态,是间接反映人体脂肪状态的简易指标;皮褶厚度是反映身体内脂肪分布状况的指标[11]。本研究中,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胸围显著高于正常组,超重组的腰围和腰臀比显著大于正常组,肥胖组的腰围和腰臀比显著高于超重组,3组的臀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体成分异常的畲族女大学生围度上的变化主要在胸部和腰部。而本研究中肥胖组的上臂皮褶厚度和肩胛皮褶厚度显著高于正常组,说明体成份测试达到肥胖标准的畲族女大学生皮下脂肪主要囤积于上臂部和肩胛部。

【参考文献】
    [1] 邓树勋,乔德才.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5.

  [2] 马冠生,李艳平,潘慧,等.177名北京城郊初中学生体脂含量的测定.营养学报,2003,25(3):353-356.

  [3] 黄海滨,任超世.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测量人体成分.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23(3):151.

  [4]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34.

  [5] 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

  [6]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5.

  [7] 施联朱.畲族风俗志.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1-2.

  [8] 雷弯山.畲族风情.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6.

  [9] 岳文雨.大学生体成分和体质健康相关性的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8(8):96-98.

  [10]武杰.新疆维、哈、蒙、柯、锡、塔、回—七个民族成年人体质与健康调研.新疆:新疆教育出版社,2004:203.

  [11]吴新宇,付晓春.大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 087-1 088.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体育学院,浙江 323000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