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29卷第3期

资阳市城乡中学生自我体形评价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资阳市中学生体形认知现况,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体形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资阳市抽取448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自我体形评价不客观,去除超重和肥胖对象后认为自己体形胖的中学生分别为:城市男、女生分别为8。绝大部分中学男生偏好中等体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资阳市中学生体形认知现况,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体形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资阳市抽取448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自我体形评价不客观,去除超重和肥胖对象后认为自己体形胖的中学生分别为:城市男、女生分别为8.0%和27.3%,乡村男、女生分别为4.4%和19.2%;绝大部分中学男生偏好中等体形,绝大部分中学女生偏好消瘦体形。结论 对中学生开展体形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和重要,体形教育中要重视中学生体形追求中异性的体形偏好造成的压力。

【关键词】  自我 体型 评价研究 学生

  Body Shape Eval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Ziyang City/

  LIAO Qiang, ZHANG Jianxin.

  Public Health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61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of figure cognition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school to implement the figure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448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Ziyang City. Results  High school students could not evaluate their body shape objectively. After deleting overweight and obese ones, there were a lot of students thought their own figure was fat: 8.0% for urban boys and 27.3%for urban girls, 4.4% for rural boys and 19.2% for rural girls. Most students like boys with middle build and girls with thin build.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on body shape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must focus on the sex pressure come from another body shape hobby.
   
  【Key words】  Ego; Somatotypes; Evaluation studies; Students

  现代社会常把苗条作为女性美的象征[1-2]。而青少年正经历着从儿童到青春期的身心发育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其体形认知将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育[3],同时他们的体形认知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正确地引导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育。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二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资阳市2所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年级中抽取448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获得有效资料436份,有效率为97.3%,其中男生221名,女生215名;城区学生196名,乡村学生240名。年龄11~17岁,平均年龄14.0岁。

  1.2  方法  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研究结果[4]和季成叶[5]的研究结果,采取“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分年龄进行超重、肥胖的判别并计算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剔除超重或肥胖对象后,使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调查学生体形认知情况。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自我体形认知、理想体形认知、体形偏好、体形自信、学校和家庭体形相关状况等信息,其中体形自信、理想体形和体形偏好等相关问题利用自行设计的体形图,让学生在男女生体形图中选择自己认为与自己体形最相似、最想达到、认为最好的男女生体形图。

  1.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城乡和性别差异分析。

  2  结果

  2.1  体质量指数(BMI)的总体分布概况  中学生超重检出率为2.0%,肥胖检出率为1.1%。以下体形评价为剔除14名超重、肥胖对象后的422名被试的调查结果。

  2.2  自我体形胖瘦评价分布  由表1可知,有过半的中学生认为自己体形正合适,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认为自己胖,中学生自我体形胖瘦评价有性别差异,认为自己体形胖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中学生自我体形胖瘦评价无城乡差别。

  2.3  城乡中学生的体形偏好  见表2。

  表1  资阳市城乡男女中学生自我体形评价的分布(略)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城市男、女生比较,χ2=17.1,P<0.01;乡村男、女生比较,χ2=14.3,P<0.01;城乡男生比较,χ2=2.868,P=0.238;城乡女生比较,χ2=1.920,P=0.383。

  表2  资阳市城乡男女中学生对男生体形偏好的分布(略)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城市男、女生比较,χ2=15.2 ,P<0.01;乡村男、女生比较,χ2=12.3,P=0.002;城乡男生比较,χ2=1.471,P=0.479;城乡女生比较,χ2=1.244,P=0.537。

  表3  资阳市城乡男女中学生对女生体形偏好的分布(略)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乡村男、女生比较,χ2=5.462,P=0.065;城市男、女生比较,χ2=4.468,P=0.107;城乡比较和男女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绝大部分中学男生最喜欢的体形为中等体形,中学生对男生体形偏好有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偏好男生瘦,中学生对男生体形偏好无城乡差别。由表3可知,除乡村男生中绝大部分喜欢中等体形女生外,绝大部分中学生最喜欢的女生体形为消瘦体形,中学生对女生体形的偏好未见城乡差别和性别差异。

  3  讨论
   
  本调查中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1%和1.1%,均低于2007年有关专家对长沙市中学生的调查(超重率3.8%、肥胖14.1%)[6]和2007年专家对吉林省梅河口市的调查(初中生超重率3.77%、肥胖率1.57%;高中生超重率4.86%、肥胖率3.17%)[7],表明本调查对象体形普遍偏瘦。
   
  自我体形胖瘦评价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群体认为自己胖(8.0%的城市男生、27.3%的城市女生、4.4%的乡村男生、19.2%的乡村女生),认为自己胖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因为该群体中学生为剔除超重和肥胖对象后的体形正常甚至偏瘦学生,这应当引起相关学者和工作人员的重视。国外有研究显示,青少年存在肥胖男生不认为自己胖、消瘦女生不认为自己瘦等不客观评价自身体形的现象[8-9],国内也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对自身体形评价比较宽松和对肥胖较为宽容[10-11]等情况,提示对中学生不客观的评价自我体形现象的研究和对该问题的解决应当提上日程。
   
  中学生普遍偏好中等体形男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偏好消瘦体形男生,喜欢消瘦体形男生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城市男生20.0%、城市女生46.6%;乡村男生19.3%、乡村女生39.2%)。绝大部分中学生偏好消瘦体形女生,52.6%的乡村男生偏好中等身材女生。本课题对中学生体形偏好的研究提示,整个中学生群体中显示出偏好瘦体形的趋势,中学女生对瘦体形偏好程度要明显大于男生。可能因为:媒体和社会潮流等的影响、男生对瘦的偏好加重了女生对瘦的偏好(“异性压力”)。中学生对体形的偏好可能是中学生自我体形胖瘦评价不客观的原因之一,其中的因果关系和具体作用机制有待对该人群进行更深入和更大范围的研究。而乡村男生对中等体形女生的偏好,可能是中国农村女性参与劳动的传统角色影响了乡村男生对女性体形的审美价值取向。
   
  国内很多研究都表明,中学生不客观的体形认知将导致进食障碍、营养不良和其他心身疾病[3,12]。因此,在学校开展体形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体形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体形胖瘦评价标准方面的知识。鉴于中学女生特别偏好瘦体形的现象中可能存在“性别压力”的因素,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疏导中学生体形追求中异性的体形偏好所造成的压力。应当进一步开展对体形认知和体形认知中“性别压力”的研究。
   
  (致谢:本调查由四川省资阳市妇联陈帮惠、王兰等全体工作人员以及被调查的资阳市第二中学及资阳市松涛镇中学的师生共同完成,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丁世勇,徐焰.广州高校女生瘦身认知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26(2):198-200.

  [2] 徐敏,钱宵峰.减肥广告与病态的苗条文化:关于大众传媒对女性身体的文化控制.妇女研究论丛,2002,46(3):22-29.

  [3] 罗学荣.儿童心理行为及其发育障碍:进食障碍.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97-499.

  [4]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5]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6] 龙璐,王平芳.长沙市中学生肥胖现象和对策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 018-1 020.

  [7] 刘光明.吉林省梅河口市2007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8,3(18):193-194.

  [8] KLESGES RC. An analysis of body image distortions in a nonpatient population. Int J Eat Disord, 1983,2(2):5-40.

  [9] BROOK U, TEPPER I.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of food consumption and body image:Implications for school based education. Patient Educ Couns, 1997,30:283-288.

  [10]胡小琪,王冬,崔朝晖,等.北京市城区小学生体形认知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2-25.

  [11]程红,米杰,段佳丽,等.北京市6~18岁儿童青少年体形认知现状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5):471-473.

  [12]肖广兰,GAIL H,钱铭怡.节食及相关态度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365-367.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成都 610041。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