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29卷第4期

认知灵活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用实验方法考察认知灵活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研究认知控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杭州师范大学学生38名(女生22名,男生16名)采用注意瞬脱下的定势转换实验范式反映认知灵活性,用SCL-90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考察二者的关系。结论注意瞬脱下的认知灵活性与大学......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用实验方法考察认知灵活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研究认知控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杭州师范大学学生38名(女生22名,男生16名)采用注意瞬脱下的定势转换实验范式反映认知灵活性,用SCL-90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考察二者的关系。注意瞬脱实验中,第1个目标前出现的不同类型干扰项代表不同的定势转换需求,包括针对语义和形状的注意定势。结果 语义和形状定势转换所造成的瞬脱量变化与SCL-90测试得分有显著相关,尤其是目标间隔为lag 2时。结论 注意瞬脱下的认知灵活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相关。

【关键词】  认知 精神卫生 统计学 学生

  Relations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Cognitive Flex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ZHANG Dexuan, ZHENG Lijun, LI Wen, 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31003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cognitive flex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was measured using SCL-90 and the cognitive flexibility was reflected by the experiment requiring attentional set switching during attentional blink(AB) in which different kinds of special distractor preceded the first target and required switching of attentional set based on different dimensions, including semantic and shape. Results   The increased AB magnitude caused by the attentional set switching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scores of SCL-90, especially when the TOA was lag2.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closely correlated to the cognitive flexibi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ttentional blink.
   
  【Key words】  Cognition;Mental health;Statistics;Students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人的内部心理与外部行为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良性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现代高等教育中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研究者较多地从一般心理健康、性格特征、情绪情感等方面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少涉及认知控制功能。研究方法上,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其他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等,采用次数不到总论文篇数的1%[1];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的人更少。
   
  认知灵活性是执行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调节其他认知及情绪过程的关键要素。笔者采用改编的注意瞬脱[2](attentional blink, AB)范式中的定势转换来考察大学生认知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以后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认知控制功能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杭州师范大学学生38名,其中女生22名,男生16名。年龄为18~25周岁,平均20.5岁。均为右利手,裸眼或矫正视力≥1.0,色觉正常。无脑损伤或精神病史。每个被试均在实验同一天内完成SCL-90症状自评量表。

  1.2  刺激材料与仪器  刺激在17寸彩色显示器上呈现,1  024×768分辨率,85 Hz刷新率。RSVP刺激流有20个项目,在黑色背景的屏幕中央呈现,由大写字母(去掉“I”,“O”及“Q”3个字母)及数字(去掉“1”和“0”)组成,其中有一个唯一的红色字母为T1,其他项目均为白色。刺激项目的高和宽大约为1°视角,红色字母后面的白色数字为T2。每一项呈现82 ms,中间无空屏间隔。T1可以随机地在RSVP流中的第5,6,7,8项目位置上出现。被试在键盘上反应。

  1.3  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4(D1类型)×3(目标呈现异步)被试内因素设计。第一个因素D1类型有4个水平。D1为在T1之前呈现的特殊干扰项,有4种情况:无D1(T1前不出现特殊干扰项,即只有大写字母普通干扰项);数字D1(D1为另一个2到9之间随机选取的阿拉伯数字,并且不与T2重复);汉字D1(D1为二到九随机选取的汉语数字,且表示的数值不与T2重复);符号D1(干扰为键盘上的常用的符号。例如,“*”,“<”,“>”)。D1与红色字母(T1)间总有一个普通白色字母干扰项。另外一个因素为目标呈现异步(target onset asynchrony, TOA),有lag2,3,8三种情况,分别指T2在T1后第2,3,8个项目位置上出现。每一种条件组合有32个试次,整个实验共384试次,分8段进行,段间有休息。在正式实验前另有40试次练习。

  1.4  实验程序  每一个试次均由被试按空格键开始,开始后先呈现“+”注视点1  000  ms,然后呈现RSVP刺激。要求被试在RSVP刺激流中搜索2个目标,即红色字母T1和红色字母后的数字T2,忽略RSVP其他项目。RSVP呈现结束后按顺序呈现T1和T2的选择画面。被试按提示从8个备选项中选出目标。选择时不要求速度,但要求尽量避免按键错误。

  2  结果

  2.1  瞬脱量  T2的瞬脱程度用瞬脱量表示,用以下计算方法得出。先把T1报告不正确的所有试次删除(共去除16.3%),计算T1正确报告的试次中T2正确率(T2/T1%),再用下面公式计算瞬脱量,公式为瞬脱量=(T1%-T2/T1%)/T1%×100%。瞬脱量的值越大表示瞬脱程度越大,亦即T2正确率越低(见图1)。

  图1  杭州师范大学学生注意瞬脱实验的瞬脱量(略)

  对瞬脱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D1类型主效应显著,F(3,111)=48.59,P<0.01。数字D1瞬脱量最大(39.2%),符号D1最小(14.3%),汉字D1(18.1%)与没有D1(16.8%)居中。Bonferroni校正两两比较显示,只有数字D1的瞬脱量的绝对值显著大于其他3种情况(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不显著(P<0.1)。TOA主效应不显著,F(2,74)=1.03,P>0.1。但是D1类型与TOA交互效应显著,F(6,22)=4.09,P<0.01。从图1可见,汉字和数字D1都在瞬脱期间(lag 2和3)造成更大的瞬脱量。

  2.2  心理健康测试结果  见表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敌对与恐怖这2个因子得分性别差异显著,分别为F(1,36)=4.49,F(1,36)=4.50,P<0.05。均是女性大学生平均值高于男性大学生。其余因素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杭州师范大学不同性别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略)

  2.3  瞬脱量与心理健康测试的相关分析  分别对各D1类型与无D1条件的瞬脱量差值,以及各D1类型间的瞬脱量差与SCL-90测试各因子得分作相关分析,见表2。

  表2  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各D1类型间的瞬脱量差值与SCL-90测试各因子得分相关系数(r值)(略)

  注:*P<0.05;**P<0.01。

  分析结果显示,SCL-90测试得分与数字和汉字2种D1条件下的瞬脱量差值在TOA为lag2时相关最高,尤其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以及总分与之相关达显著水平。

  3  讨论
   
  由D1所引起的负性定势是一种针对D1类别的抑制,抑制同类别元素的提取加工。而当此类别元素作为目标出现时,必须克服这种抑制定势,及时转换成正性定势,即加强这一目标的加工。如果不能及时转换定势,则瞬脱量将显著增大。因此,D1造成的瞬脱量变化程度可以反映定势转换的灵活程度,瞬脱量受影响的程度越小,说明认知灵活性越高。相关分析显示瞬脱量变化程度越小,症状自评量表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这符合认知灵活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预期。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显著的相关关系都出现在当TOA为lag 2时,这时2个目标之间只隔1个干扰项。根据注意门控假说,注意门控被T1打开之后,立即又被位于lag1的干扰项关闭。这时候T1正在进入瓶颈加工阶段,占用着大部分的加工资源。这个过程需要在注意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完成2种转换:一是门控的开放和关闭,一是对T2的定势转换,因此能很好反映认知灵活性。此时瞬脱量变化与心理健康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认知灵活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显著的相关关系。
   
  前人的研究也发现了强迫、抑郁等障碍与执行功能之间的相关。如Okasha等[3]认为,强迫性障碍患者存在多方面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执行功能的障碍是主要的,并影响其他认知功能。闫俊等[4]认为,强迫性障碍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表现的一种疾病,患者在解决问题和执行某个行动上表现出反复的怀疑和不确信,在明知原因和结果的前提下不能忽略无关的因素而仍固执于一种行为模式,是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低的一种表现。与这些针对患者的研究相一致的是,本研究显示,正常大学生被试的强迫因素得分与执行功能中的认知灵活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Fossati等[5]认为,抑郁症患者除情绪障碍外,还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脑功能全面损害,特别是以执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额叶损害。曹燕翔等[6]用WCST卡片测验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抑郁患者在WCST中完成分类数显著减少、第一次分类中错误数显著增加。本研究也观察到正常大学生被试的抑郁得分与认知灵活性有关。
   
  本研究只是从执行功能中的认知灵活性这一个方面来探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执行功能包括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3个方面,而且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关于执行功能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之间的相关研究,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众化,正常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芮雪, 姚本先. 近十年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概观. 航海教育研究, 2006, 3:22-24.

  [2] RAYMOND JE, SHAPIRO KL,ARNELL KM. Temporary suppression of visual processing in an RSVP taskan attentional blink. J Exp Psychol Human Percep Perform, 1992, 18(3): 849-860.

  [3] OKASHA A, RAFAATM M, MAHALLAWY N,et al.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cta Psychiatr Scand, 2000,101(4):281-285.

  [4] 闫俊,王玉凤,崔玉华.强迫性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7):492-495.

  [5] FOSSATI P, ERGIS AM, ALLILAIRE JF. Executive functioning in unipolar depression: A review. Encephale,2002,28(2):97-107.

  [6] 曹燕翔,姚志剑,谢世平.抑郁症执行功能的研究进展.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34(4):208-210.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浙江 310036。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