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4A期

非哺乳期乳头溢液60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3年10月经我院手术治疗的60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8例(63。33%),导管扩张症6例(10%),囊性增生症9例(15。...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3年10月经我院手术治疗的60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8例(63.33%),导管扩张症6例(10%),囊性增生症9例(15.0%),乳腺癌7例(11.67%)。结论 乳头溢液大多为良性病变,但不要忽视乳腺癌的诊断。乳头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B超与导管造影相结合,对明确乳头溢液的原因有较高价值。术前、术中病变的准确定位对手术至关重要。

关键词 乳头溢液 病因学 诊断

 妇女非哺乳期间发生的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易引起患者注意,常作为突出主诉而就诊,这种乳头异常分泌约占各种乳腺疾病的5%~8% [1] 。常见原因有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扩张症、囊性增生症和乳腺癌等。本院1993年8月~2003年10月共收治乳头溢液病人60例,均予手术治疗,占同期乳腺住院手术病例的7.27%(60/825),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乳头溢液患者均为非哺乳期女性,年龄为31~72岁,中位年龄43.5岁。

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为单侧乳头溢液,其中有5例为单侧多导管溢液,余均为单侧单导管溢液。血性溢液34例,非血性溢液26例。合并乳腺肿块22例,占36.67%;肿块直径为0.4~5.5cm,平均0.8cm。有2例可触及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1.3 辅助检查 全部病例均行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3例查到癌细胞,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B超检查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20例,导管扩张症4例,囊性增生症5例,乳腺癌3例,余为增生或未见异常。钼靶X线摄片21例,诊断为乳癌4例。根据各项辅助检查及手检术前诊断乳癌共11例,其中误诊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癌7例,占11.67%。

2 方法与结果

2.1 治疗方法 根据术前辅助检查及术中冷冻切片检查结果,行病变导管加区段腺体切除50例,单纯乳房切除术3例,乳癌改良根治术7例。具体手术要点是:(1)术前2天不要挤压乳房,以免积液排净,术中难以定位;(2)术前可根据溢液导管口部位,确定病变所在方向及可能范围,并以龙胆紫作切口标记;(3)自溢液导管口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并注入亚甲蓝标记;(4)切除范围必须连溢液的乳管一并切除,以及染蓝腺体的区段切除。

2.2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示:导管内乳头状瘤38例,占63.33%,其中6例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6例,占10%;囊性增生症9例,占15.0%;乳癌7例,占11.67%。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乳腺导管扩张症、囊性增生症及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给三苯氧胺治疗3月。

2.3 随访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良性病例除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人分别于术后20个月出现同侧再次乳头溢液外,余均未见复发,该例二次手术均行病变导管加区段腺体切除术,病理证实仍为导管内乳头状瘤。7例乳癌其中1例术后3年出现脑转移死亡,余病例未见复发转移。

3 讨论

3.1 乳头溢液的原发病 乳头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溢液指哺乳期的泌乳,服用镇静剂、避孕药引起的,以及经期前后的乳头少量溢液现象,一般多为双侧多导管非血性溢液。病理性乳头溢液是指由某种疾病引起的各种溢液,其发病率仅次于乳房肿块和乳腺疼痛,本组占同期住院手术病例的7.27%。乳头溢液多数是良性病变,乳癌出现乳头溢液者为4%~10.7%,乳头状瘤为32.17% [2] ,血性溢液中导管内乳头状瘤占44.8%~49.8% [3]。血性溢液最值得注意。血性溢液多与乳癌并存,尤其是50岁以上的乳头血性溢液者,半数以上为乳癌 [4] 。需要强调的是高龄乳头溢血同时伴有乳房肿块者与乳癌关系密切。本组7例乳癌患者均为50岁以上,乳头溢血同时伴有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的常见病因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囊 性增生病和乳癌;其他一些少见病因包括乳头状瘤病、乳腺炎症以及乳腺腺纤维瘤和单纯囊肿、垂体肿瘤[4]

3.2 乳头溢液的诊断 目前常用诊断方法包括脱落细胞学检查、超声检查、近红外线检查、钼靶X线摄片、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以及乳管镜检查等。脱落细胞学检查简单、方便,易为患者接受。乳腺导管造影适于单侧单个导管病变,对导管扩张症的诊断符合率为90%~100% [5] 。超声检查,特别是彩色超声波简便、无创伤,可了解乳管扩张情况及发现管腔内微小占位性病变,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敏感性为68% [6] 。乳管内窥镜检查对于引起无肿块性乳头异常分泌症的乳管内微小病变性质的确定,乳头溢液的来源,是一全新的诊断方法 [3] 。以上各种检查虽可以用于诊断与鉴别诊断,但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最后诊断必须依赖病理组织检查。

3.3 乳头溢液的治疗 手术是治疗病理性乳头溢液的首选方法,手术切除的难点在于病灶的准确定位。手术时自溢液导管口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缓慢注入0.3~0.5ml的亚甲蓝,作放射状切口,然后行病变导管加周围蓝染腺体区段切除;作区段切除时要注意所在区段应切到边缘,以防复发。术前扪及肿块者或术中可疑有肿块者,应常规作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恶性者按乳癌治疗。对术中病理提示不典型增生者,如年龄>50岁可考虑单纯乳房切除,本组有3例属此情况。对乳腺导管扩张症、囊性增生症及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给三苯氧胺治疗3月,术后需注意密切随访。

参考文献

1 何三光.外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351-354.

2 徐海滨,黄海,胡望华.非哺乳期乳头溢液90例分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6):569-570.

3 王颀,张安泰,施军诗,等.乳管内视镜诊断乳管内隆起病变的价值.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9):541-543.

4 李树玲.乳腺肿瘤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87.

5 姜军,詹新思.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术对乳头溢液诊断的意义.普通外科临床杂志,1992,7(1):73-76.

6 梁延波,郑树森,郑君,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诊断32例报告.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14(1):75.

作者单位:65003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收稿日期:2003-12-26)

(编辑 李木)

作者: 孙建伟贾玲杨昆宪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