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6A期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综合检测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口角距离测量、肌电图、脑干诱发电位作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效果的临床综合检测方法。方法对3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所有病人口角距离测量和肌电图均异常,脑干诱发电位20例检测异常。结论检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口角测量为主观指标,电生理检测均是客观指标,三者有机结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索口角距离测量、肌电图、脑干诱发电位作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效果的临床综合检测方法。方法 对3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所有病人口角距离测量和肌电图均异常,脑干诱发电位20例检测异常。结论 检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口角测量为主观指标,电生理检测均是客观指标,三者有机结合更有利于临床观察治疗。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口角距离测量 肌电图 脑干诱发电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电生理报道较多,而肌电图(EMG)与脑干诱发电位(BAEP)对照及临床口角距离测量的综合检测报道较少。现将本组38例面瘫病人,进行了EMG与BAEP及口角距离测量观察对比,作以整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病人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在17~58岁,平均为37.5岁,左侧面瘫20例,右侧面瘫18例。病程为23天~2年,平均3.5个月。全组病人均在发病后10~15天检测脑干诱发电位、测量双侧口角距离,分别检测两侧的眼轮匝肌、额肌、口轮匝肌、上唇方肌的肌电图,分别记录其自发电位和肌肉最大收缩时的波幅。每48h做一次检测记录。本组病人均为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中Bell氏麻痹29例,Hunt氏综合征4例,肿瘤性2例,外伤性3例。

1.2 方法 电生理检测均采用丹麦DISA-2000C型双信道神经肌电描记仪,在室温约25℃的检查室中进行。根据肌电图测量标准并与本实验正常人标准值测定结果相对照 [1] 。脑干诱发电位用20L01耳机,对侧白噪声掩蔽法进行单耳“喀喇”音刺激,声音强度102dB。记录电极置于Cz点,参考电极置于同侧耳后乳突点,地极置于Fpz点。刺激频率每秒10次,时限100μs,分析时间10ms,滤波带宽100~5000Hz,平均叠加200~4000次。观察Ⅰ~Ⅴ波潜伏期及各波间的波间时程。以潜伏期PL,峰间时程IPL各值缺如或M+2SD为异常标准。本组病人均在1个月后进行肌电图与脑干诱发电位复查。由于病人来院的时间各有不同,均在病后3~7天测量最大用力示齿运动时,健侧与患侧口角距中切牙正中缝的直线距离。正常成人门齿正中缝与口角最大用力距离为(30±2)mm;双侧对比±>5mm者为异常。

本组病人治疗均采用类固醇药物和维生素等常规治疗,并适时配合针刺、理疗等 [2]。对于肿瘤患者则相应采用手术治疗和常规疗法。

2 结果

本组中29例病后4周的肌电图检测,19例明显好转,16例的运动潜伏期≤4ms。20例脑干诱发电位有异常改变,6例病侧Ⅰ~Ⅲ波潜伏期延迟2SD,3例Ⅲ~Ⅴ波潜伏期延迟>2SD。

38例中21例病后4周复查双侧示齿运动最大用力时口角距切牙齿正中缝距离相等,8例患侧口角距离增加10mm以上,6例增加3~5mm。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主要临床表现多为患侧的面肌随意动消失,额纹变浅或消失闭目不能及示齿不能等。在治疗上则根据病因、以药物疗法为主,并适时辅以针灸和按摩等。在发病的早期主要为神经水肿,髓鞘与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2] ,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显示为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M波幅降低。肌电图、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及M波幅检查对判断面神经受损的程度和范围,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目前诊断面神经麻痹最好的客观的检查手段 [3] 。本组中有16例恢复缓慢或波幅较低,潜伏期有延迟,临床上恢复速度较慢,提示电生理检测对疾病的预后也有一定临床意义。

检测时分别将电极插入前述诸肌,分别检测健侧和患侧肌肉有无神经动作电位及动作电位波形:振幅及电位等,并做双侧对比。正常人的双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时波幅变化不大,本组患者的差值和神经传导速度上均有显著不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中本组有20例异常,临床检查无异常,有主观异常感觉的16例,经过治疗后脑干诱发电位结果基本恢复正常,表明脑干诱发电位可以检测出许多亚临床期的改变。

双侧的口轮匝肌分别只受单侧面神经支配 [4],每当面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在临床上很容易观测得到。对比检测口角距离,可以追踪观察治疗效果,简单易行,无侵入性和疼痛。本组病人均对此项检查较为配合,但有时需要反复进行,若病人配合不好会影响检测效果,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因其无疼痛性及侵入性,又易为病人所接受。同时我们也观察到,疗效好的病人其病例与健侧对比差值小,疗效差的患者则差值比较大。笔者认为口角距离测量可作为临床观察治疗的简易检测方法之一。

本文分析了EMG和BAEP、口角距离测量用于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综合检测,三者从不同角度有助于判断面神经损害的不同部位和程度。肌电图是本病的客观检测方法;脑干诱发电位可以发现亚临床期病人,提示是否缺血或炎症病人,必要时进行磁共振扫描以及时发现占位和其他变化避免延误诊断;而且口角距离测量之方法简便易行,若三者同时应用于临床,则更有益于临床观察,可以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和预后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 汤晓夫.临床肌电图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52.

2 黄友歧.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72.

3 叶爱萍.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06.

4 慧莲.神经电图在口轮匝肌双侧同时记录意义的探讨.耳鼻喉学报,1998,12(1):7-9.

作者单位:066300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人民医院口腔科

哈尔滨市第一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3-05)

(编辑李 阳)

作者: 张晓光张宪忠李海 200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