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6A期

HIV-1感染者中HCV、HBV重叠感染情况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HIV、HCV、HB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均可经静脉注射毒品、输用血液制品以及性混乱传播,因而重叠感染已成为HIV感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国内外文献报道在静脉注射毒品者和血友病患者中HIV/HCV重叠感染率很高,而男性同性恋者中HIV/HBV重叠感染率很高[1],我们对东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所见28例HIV-1感染者进行了HCV、H......

点击显示 收起

 HIV、HCV、HB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均可经静脉注射毒品、输用血液制品以及性混乱传播,因而重叠感染已成为HIV感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国内外文献报道在静脉注射毒品者和血友病患者中HIV/HCV重叠感染率很高,而男性同性恋者中HIV/HBV重叠感染率很高 [1],我们对东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所见28例HIV-1感染者进行了HCV、HBV感染情况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分析对象 2000年1月~2003年8月东莞市共152908例街头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者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20~38岁,平均28岁。

1.2 检测方法和仪器

1.2.1 试剂 抗-HIV、抗-HCV、HBsAg均经我站分别采用国产及进口两种ELISA试剂同时进行检测:抗-HIV国产试剂采用天津普生,进口试剂采用生物梅里埃;抗-HCV国产试剂采用天津普生,进口试剂采用美国强生傲拓;HBˉsAg国产试剂采用上海科华,进口试剂采用生物梅里埃。

1.2.2 设备 以上所有检测均采用瑞士TECAN GENESIS RSP200全自动加样器、德国DADE BEHRINA酶免处理系统BEPⅢ、德国Heidolph孵育箱-1000型、瑞士TECAN SPECˉTRA温控酶标仪、瑞士TECAN CLOUMBUS洗板机、北京医用离心机LD25-2型等专用仪器。所有操作全部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2 结果

2.1 献血者一般情况 28例HIV感染者全为HIV-1感染者,其中13例来自河南,5例来自广西、3例来自广东、来自山东、湖南及贵州各1例,其他4例祖籍不明,献血体检时都否认有不洁献血史、输血史、吸毒史及性乱史,但经追踪调查11例有不洁献血史、5例有吸毒史,其他12例因故无法调查。

2.2 28例HIV-1感染者中HCV、HBV重叠感染情况 见表1~2。

表1 正常人群和HIV感染者中的HCV感染率比较

注:Fisher’s Exact Test P<0.01

表2 正常人群和HIV感染者中的HBV感染率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我国有学者对239例经血液传播感染HIV-1者进行调查发现合并感染HCV者占87.9%[2] ,另一项对242例静脉注射毒品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总HIV感染率为71.9%(174例),其中HIV/HCV重叠感染率99.3% [3] ,及有法国学者 [4] 对629例感染HIV的男性同性恋者进行调查发现HBV感染率为98.6%、HCV感染率为3.8%。比较经血液及静脉吸毒传播感染HIV者和男性同性恋传播感染HIV者的 HIV、HCV、HBV重叠感染情况发现,因HIV感染方式的不同,其重叠感染率有显著差异,即HCV在一定程度上更易经血液传播,而HBV在HIV感染者中的传播则与性有着更大的联系,且其中未见HIV/HCV/HBV三者明显重叠感染情况。根据我们的资料显示,28例HIV-1感染者大部分因血液途径而感染,HIV感染后HCV感染率显著增加(表1)占82.14%,而HBV感染率却无明显变化(表2)占3.57%,HIV/HCV/HBV三者重叠感染情况亦无明显异常,与国内外报道相符,这种差异提示HIV/HCV、HIV/HBV的重叠感染率的增加并不完全因为传播途径相同引起,而是与HIV感染不同的传播模式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HIV主要攻击CD 4+ T细胞造成T细胞耗竭功能减退 [5] 以致AIDS患者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机会性感染,但经研究发现这些机会性感染最主要的只有卡氏肺囊虫肺炎、结核、Kaposi’s肉瘤、巨细胞病毒等而很少导致其它感染,笔者认为是否因不同途径感染HIV后引致某种不同的亲病毒因子出现,从而致使显著差异的HIV/HCV、HIV/HBV重叠感染率,且不同的亲病毒因子出现不利于另一种病毒的复制以致较少出现HIV/HCV/HBV三者重叠感染情况,这将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2,29(6):331.

2 Chin J.Infect Chemother.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2:268.

3 Zhang C.J AIDS,2002,29(2):191-196.

4 Saillour F.Br Medj,1996,461-464.

5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2,29(6):333.

作者单位:511761广东省东莞市中心血站

(收稿日期:2004-01-08)

(编辑曲 全)

作者: 邹姣丽邹文涛&n 200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