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6B期

线粒体基因突变机制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线粒体是位于真核细胞浆中的一些小体(0。线粒体间质、内膜、外膜、内外膜间空隙都储存多种酶或酶群。基质含线粒体DNA(mitochonˉdrialDNA,mtDNA)、复制和转录mtDNA所必需的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线粒体核糖体和实现其他功能(指柠檬酸循环和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的酶。大部分线粒体蛋白由核基因组编码,在胞浆内转化......

点击显示 收起

线粒体是位于真核细胞浆中的一些小体(0.5~1μm),由内膜、外膜、基质和膜间隙构成。分子量1万以下的小分  子物质可透过外膜,而内膜对许多物质具有选择性,内膜的这种相对的不通透性对于合成三磷酸腺苷(ATP)时所需维持的质子梯度很重要。

线粒体间质、内膜、外膜、内外膜间空隙都储存多种酶或酶群。基质含线粒体DNA(mitochonˉdrial DNA,mtDNA)、复制和转录mtDNA所必需的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线粒体核糖体和实现其他功能(指柠檬酸循环和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的酶。大部分线粒体蛋白由核基因组编码,在胞浆内转化并引入线粒体。线粒体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其正常结构的维持,任何一部分出现障碍都可能使线粒体的功能异常。通常线粒体的功能异常可从线粒体膜、酶、结构蛋白的损伤,mtDNA的突变和编码线粒体蛋白的核基因的突变这三种机制进行考虑,本文就基因突变机制进行综述。

1 线粒体基因组概况

人线粒体基因组是16569个碱基对组成的双股DNA分子,在线粒体基质内复制和合成。每个线粒体含2~10个mtDNA的拷贝,每个细胞有10 3 ~10 4 mtDNA拷贝。mtDNA只含37个基因,其中24个是合成蛋白质时所需的RNA编码基因(22个tRNA和两个rRNA),其余的13个基因参与编码呼吸链关键性复合酶的亚单位。线粒体呼吸链由5个复合酶组成,含有大约100个不同的蛋白质亚单位。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复合酶Ⅰ(NADH脱氢酶)的7个亚单位、复合酶Ⅲ(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1个亚单位、复合酶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3个亚单位和复合酶Ⅴ(ATP合成酶)的2个亚单位。仅有复合物Ⅱ(琥珀酸脱氢酶)是完全由核DNA编码的。因而线粒体基因组在调节氧化磷酸化作用中起关键作用。mtDNA有以下独特的性质和遗传原则:(1)mtDNA是裸露的,缺乏组蛋白和DNA结合蛋白的保护;(2)mtDNA复制快速且催化复制的DNA聚合酶γ不具有校读功能,复制错误率高;(3)每个细胞中含有数百个线粒体,每个线粒体含多个DNA分子,所以细胞中可同时存在正常mtDNA和突变mtDNA,即具有异质状态(heteroplasmic state);(4)mtDNA编码基因排列紧密,无内含子,所以mtDNA的任何突变可影响到其基因组内的一些重要功能区域;(5)mtDNA突变基因的表型表达具有阈值效应(threshold effect),也就是说突变mtDNA是否在组织产生表型效应,这要依突变mtDNA与正常mtDNA相对比例和该组织对线粒体产生的ATP依赖程度而定;(6)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mtDNA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受核DNA的制约;(7)线粒体位于胞质中,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将mtDNA分配到子细胞中去,1个卵细胞含数十万个mtDNA,而1个精细胞仅含数百个mtDNA,因此发生生殖系遗传以母系遗传为主。相应地有些线粒体病亦为母系遗传,如线粒体脑肌病、糖尿病[1] 。(8)所有的mtDˉNA复制酶都是由核基因编码的,mtDNA复制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与它的长度呈正比,因此发生了缺失突变的mtDNA与正常大小的mtDNA相比具有增殖优势,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增长,异常的mtDNA有在体细胞内积累的趋势。

2 mtDNA的突变

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mtDNA突变主要有点突变和缺失突变两种。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mtDNA突变主要是点突变,与衰老相关的主要是mtDNA的缺失突变。至今已发现老年人不同组织的mtDNA缺失类型有十几种,最短的3610bp,最长的10.4kb,其中某些缺失只见于某类组织,而另一些缺失却可能在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出现。不管是mtDNA的点突变还是片段缺失都可以导致线粒体内tRNA的种类不全以及mRNA的不足,使多种蛋白质合成受阻,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2.1 mtDNA突变的机制

2.1.1 氧化损伤 根据突变细胞系的不同,可分为生殖细胞系突变和体细胞系突变两种。mtDNA的体细胞系突变与氧自由基损伤关系密切。这是因为mtDNA是唯一存在于人胞质中的DNA分子,在线粒体内膜上合成,而氧化磷酸化场所也在线粒体内膜。正常细胞呼吸时,大约有1%~5%的氧会逃逸出呼吸链而形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且在缺血、缺氧等因素损伤时,产生的ROS会更多,加上mtDNA是裸露的,缺乏组蛋白和DNA结合蛋白的保护,因此mtDNA极易受到氧化损伤。

自由基可攻击mtDNA碱基,也可攻击糖基。攻击糖基时,首先脱氧核糖链上一核糖被夺取氢,然后导致链断裂,碱基逸失。自由基攻击mtDNA碱基的方式主要是直接使碱基氧化修饰,氧化修饰后的碱基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出现错配而导致突变 [2] 。例如脱氧鸟嘌呤核苷(deoxyguanosine,dG)可被氧化成8-oxo-dG(8-oxo-7,8-dihdro-2′deˉoxyguanosine),在mtDNA复制过程中8-oxo-dG很容易错配,并且错配后稳定存在,从而为一些变性疾病奠定基因水平的基础 [3] 。对于mtDNA而言,这些碱基、糖基的改变最终可导致点突变、缺失或插入突变。目前发现的与疾病相关的mtDNA的tRNA基因点突变就有70余种 [4]

4977bp缺失是这些缺失中最普遍和研究最多的类型 [5] 。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多种组织中存在mtDNA 4977 缺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缺失发生在mtDNA nt8483与nt13459之间,nt8470~8482及nt13447~13459为核酸序列完全相同的13bp重复区(ACCTCCCTCACCA),目前认为该重复区可能是mtDNA 4977 缺失发生的结构基础 [5] 。mtDNA 4977 缺失片段包括ATPase8、ATPase6、COⅢ、ND3、ND4和ND5等编码的基因,缺失的发生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物I的第5亚单位基因与复合物V(ATPase)的第8亚单位基因融合。缺失的发生会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缺失突变型mtDNA比完整的野生型mtDNA长度小,其复制速度快,具有增殖优势,导致细胞中缺失突变mtDNA分子比例随年龄增长渐进性积累增加。细胞可以通过反馈增加线粒体的个数或mtDNA的拷贝数来弥补mtDNA氧化损伤对细胞造成的影响,然而这种弥补是有限度的。

2.1.2 细胞抗氧化机制的削弱 在氧自由基产生的同时,机体细胞可以通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来灭活之。哺乳动物细胞在胞浆存在Cu、Zn-SOD,在线粒体内有Mn-SOD。然而,机体细胞在受到缺血、缺氧、毒素损害等多种情况下抗氧化酶的活性均可以降低。随年龄增大,Cu、Zn-SOD、CAT、GSH-PX活性也降低,Mn-SOD的活性在60岁前增高,而后开始下降,而且Mn-SOD/CAT、Mn-SOD/GSH-PX活性比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这表明自由基清除酶在60岁以前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但60岁后,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就会失衡,而产生氧化应激,可见,自由基清除酶的功能下降与氧化应激的不断增强,对于人类衰老进程中发生中的mtDNA氧化损伤起着重要的作用 [6] 。但抗氧化酶产生保护机制极为复杂,抗氧化酶灭活过程是需能过程,而衰老导致呼吸链能量产生减少,从而影响氧自由基的灭活 [7] 。对DNA而言,唯一有效防御自由基的措施是非酶性的,组蛋白和紧密完整的染色体结构可以有效地保护DNA,然而mtDNA却缺乏组蛋白及DNA结合蛋白的保护,这是mtDNA对氧化损伤敏感性较核DNA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mtDNA的修复机制 以前多数研究者认为,mtDNA缺乏有效的修复机制,然而近年来,不断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还是具有一定的DNA氧化损伤修复能力的 [8] 。(1)碱基切除修复:碱基切除修复被证实是通过一种DNA糖基酶,这种酶可以识别损伤的碱基,裂解其糖苷键。在细菌与哺乳动物细胞中有三种蛋白质参与鸟嘌呤核苷损伤修复:8-oxo-Gua DNA糖基酶/AP水解酶(Fpg Pro.或MutM);A DNA糖基酶(MutY),这种酶可以识别并切除与8-oxo-Gua错配的碱基A;8-oxo-dGTP酶(MutT),此酶可以水解8-oxo-d GTP,生成8-oxo-dGMP。这样,损伤的鸟嘌呤核苷就不会再插入新合成的DNA中。目前,Fpg Pro.与MutT类似物已经从线粒体中分离出来,线粒体中是否存在MutY类似物仍需进一步探讨 [9] 。(2)核苷切除修复:这一过程需要多种酶复合体同时参与,最终导致一段寡核苷酸链的切除。这一复杂的修复过程目前还未在线粒体中发现。已证实线粒体却可以修复4-硝基喹啉(4-Nitroquinoline)诱导的DNA损伤,而在核内4-硝基喹啉(4-Nitroquinoline)的损伤是通过核苷切除修复途径修复的,是否有核苷切除修复蛋白质与线粒体修复过程还未知 [10] 。(3)重组修复:田鼠的mtDˉNA可以通过重组修复去除Cisplatin(含重金属化合物)引起的链内交联;最近发现人的心肌细胞的mtDNA可以通过重组来修复损伤 [11] 。因此说,mtDNA拥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然而大量研究显示mtDNA遭受比核DNA高数十倍的突变率,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线粒体中氧化应激水平太高了,另一方面是其自我修复能力比核DNA要差许多。

3 核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

核DNA也参与编码呼吸链关键性复合酶,并且对mtDˉNA起调控作用。尽管mtDNA突变的发生率比核DNA的突变发生率要高10~20倍 [12] ,但编码线粒体蛋白的核DNA的相应基因若有缺陷或发生

作者: 孙斌 200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