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7B期

常见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而输液反应是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包括致热原、死菌、游离菌体蛋白,其它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质)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可恢复正常。现就导致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及其预防做以下探讨。1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1。1各种......

点击显示 收起

静脉给药是临床普遍的治疗方法,也是抢救治疗病人中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而输液反应是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包括致热原、死菌、游离菌体蛋白,其它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质)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不但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还给病人添加了经济负担。现就导致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及其预防做以下探讨。

1 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

1.1 各种药物性因素 有些药物进入人体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结合,形成结合抗原而引起变态反应。另外药物质量对输液反应影响也很大,如部分中药制剂纯度不高。

1.2 输液器质量因素 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静脉给药都是采用一次性聚氯乙烯材料。但个别厂家的产品不溶性微粒含量达不到国家标准。在生产环境与组装过程中带入微粒,增加了污染的环节。

1.3 个体差异 病人的个体差异不同对热源及药物反应也有一定差异,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对热源反应的程度明显的差异。

1.4 加药配液操作过程中的微粒污染 治疗室布局及设施不够规范,消毒不严格及有些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正规均可造成污染而引起输液反应。

1.5 液体放置过久 有些生物制剂及抗生素稳定性差,变化快,如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容易降低效价、衰败、降解、毒性增加而诱发输液反应。

2 输液反应的预防

2.1 严把药品质量关 输液前要对药品、液体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注意液体的颜色、澄明度、有无沉淀、有效期、包装是否严密、有无破损等。

2.2 配液的无菌性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中先消毒安瓿和砂轮,切割后再消毒安瓿,减少玻璃安瓿碎屑的污染,减少玻璃粒数。我国《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中,粒径>10μ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0个。粒径>25μ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个。人体中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7~12μm,药液中较大的微粒可直接造成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而导致水肿和炎症。

2.3 严格掌握输液指征 尽量减少静脉用药,尤其是注意液体的选择及药物的配合。

2.4 规范操作环境 静脉给药操作室要单独设置,改善不合理的布局,避免空气污染防止交叉感染。

2.5 严格遵循药物配伍禁忌 临床用药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输入,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而造成输液反应。

2.6 生物制剂及抗生素的应用 生物制剂及抗生素应现 配现用。

2.7 向病人做好健康宣教 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药物的应用,严格遵循输液原则,不可随意调快输液速度,以确保输液安全。

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

750001宁夏银川市幼保医院

(收稿日期:2004-05-03)

(编辑李 木)

作者: 陈虹焦淑琴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