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B期

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26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方法治疗组26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敏感抗生素、供氧、保暖、血管活性药治疗等,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尽早加用IVIG。结果IVIG组体温稳定时间、血小板提升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系统损害个数少于对照组(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26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敏感抗生素、供氧、保暖、血管活性药治疗等,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尽早加用IVIG。结果 IVIG组体温稳定时间、血小板提升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系统损害个数少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早产儿病死率为12%,对照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加用IVIG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组,尤其在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方面更为显著,说明IVIG不仅可以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也可预防高危新生儿的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简称败血症)是新生儿的危重疾病,其发生率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儿更高,极低体重儿可达164‰,长期住院者可高达300‰ [1]  。我们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配合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26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4年10月~2002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足月儿30例,早产儿18例。符合1987年9月全国儿科上海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修订》方案 [2]  。发病日期:生后1~7天9例,8~14天13例,15~28天26例;有产时窒息史8例,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感染者19例,皮肤有脓疮疹者10例,有呼吸道感染者10例,肠道感染者5例,4例无明显感染灶。末梢血白细胞计数:<10×10 9 /L8例,10~20×10 9 /L13例,>20×10 9 /L27例;血小板计数:>100×10 9 /L16例,70~100×10 9 /L20例,<70×10 9 /L12例。将4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2例,两组病儿的胎龄、日龄、体重、原发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 2 =2.93,P>0.05),另将两组患儿治疗前出现较多的症状、体征进行比较,如吃奶减少或拒乳,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或发绀、合并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肺炎等,显示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 2 =2.69,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青霉素、头孢三嗪或敏感抗生素,同时予以保暖、供氧、血管活性药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尽早加用冻干IVIG(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剂量为300~400mg/kg,2~3天重复1次,共用3次。

    1.3 临床观察指标 两组均进行以下观察:(1)体温稳定天数(指体温在36~37.2℃),(2)血小板恢复天数(>100×10 9 /L),(3)系统损害个数,(4)住院天数,(5)治愈率,(6)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计量资料采用(ˉx±s)表示,两组间 比较采用t检验或χ 2 检验。

    2 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种治疗方法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略

  表1说明IVIG组体温稳定时间、血小板恢复天数、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系统损害个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早产儿病死率为12%,对照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尽管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但因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疗效受到一定限制,病死率仍高达13%~50% [3]  。IgM、IgA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内,IgG仅在孕后期才大量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且随着胎龄增长,胎儿体内的IgG含量呈线性上升。当严重感染时,新生儿体内的IgG可被大量消耗,体内产生IgG及其亚类的能力受到抑制,更加重了血清IgG及其亚类浓度的下降 [4]  。IVIG是从大量的供体混合血浆中分离制备的抗原,其抗感染作用主要是中和病原体及其毒素,或通过刺激补体溶解病原体外,更重要的是通过FC段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促进其吞噬作用 [5]  。新生儿败血症时输注IVIG可使血小板提升,其机制目前认为是单核—巨噬系统封闭学说,即增加的IgG与血小板结合的IgG竞争单核细胞FC受体,造成FC受体与血 小板结合IgG的结合力降低,从而使血小板破坏减少 [5]  。以上为IVIG治疗本病提供了临床和理论依据。本组资料显示,IVIG加用抗生素治疗败血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早产儿败血症,治疗组病死率为12%,对照组为47%,疗效更为明显,与文献报道一致 [5]  。说明IVIG不仅可以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也可预防高危新生儿的感染。在临床观察中未发现用IVIG时有面红、心动过速、苍白等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植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诊断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2):69.

    2 吴士孝.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修订方案.中华儿科杂志,1988,26(3):163.

    3 赵志毅,邵白雪,戴学定,等.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附86例报告).新生儿科杂志,1986,1(5):199.

    4 沈犁,邱琪宝,吴仕孝,等.用国产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中华儿科杂志,1992,30(5):283.

    5 廖清奎,贾苍松.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在儿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4):199.    
  
  作者单位:730900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收稿日期:2004-07-07) (编辑海 霞) 

作者: 李小燕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