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B期

慢性胃脘痛患者641例内镜下表现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胃脘痛患者内镜下表现以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中医证型之间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选择门诊慢性胃脘痛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部取活检标本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分析胃脘痛患者内镜下表现特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中医证型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胃脘痛的内镜表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胃脘痛患者内镜下表现以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中医证型之间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门诊慢性胃脘痛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部取活检标本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分析胃脘痛患者内镜下表现特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中医证型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 慢性胃脘痛的内镜表现以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为主,约占50.0%,其次为消化性溃汤及糜烂性胃炎,约占30.0%;胃癌的检出率也较高,约占3.4%。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疣状胃炎的Hp阳性率较高。各年龄段Hp感染差异无显著性。实证、热证的Hp阳性率较高,且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胃络血瘀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前三型和后两型Hp感染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慢性胃脘痛的胃镜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治疗时应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慢性胃脘痛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一种自觉症状,其发病的原因及疾病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结果。依据慢性
胃脘痛患者的内镜下表现特点,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以便对胃脘痛分型及诊治提供更有力的帮助,笔者选择我院2000年门诊及住院患者中以胃脘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641例,对其胃镜下表现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1例患者中男337例,女304例;年龄18~79岁,平均45.6岁。临床主要以胃脘痛为主诉,病程长短不一,数月至数年不等。中医辨证以脾胃湿热、肝胃不 和、脾胃虚弱、胃络血瘀、胃阴不足五类进行分类。

    1.2 检查方法 用Olympus GIF-140型电子胃镜检查,每例患者在胃窦部近幽门侧取三块组织活检。其中两块送病理科,涂片染色见典型“S”形或杆状变曲即判断Hp阳性;一块做快速尿素酶试验,试剂由黄色变为红色或紫红色判断为Hp阳性。以上两项检查,一项阳性则判断为Hp阳性。

    2 结果

    2.1 慢性胃脘痛患者胃镜下表现特点及其与Hp感染关系 见表1。

    表1 胃脘痛患者胃镜下表现及Hp感染略

  2.2 慢性胃脘痛患者各年龄段与Hp感染关系 见表2。

  表2 胃脘痛患者不同年龄段与Hp感染关系略

    2.3 慢性胃脘痛患者中医证型与Hp感染关系 见表3。

  表3 胃脘痛患者不同证型与Hp感染关系略

    3 讨论

  慢性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可见与多种疾病。从本组研究可以看出,胃脘痛的内镜下表现以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炎为主,约占50.0%;其次为消化性溃疡及糜烂性胃炎,约占30.0%;胃癌的检出率亦较高,占3.4%。其中胃癌以BorrⅡ型及Ⅲ型居多,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长期炎症刺激、溃疡病失治误治以及不重视现代医学检测手段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发现胃脘痛不同证型,不同病种及年龄与Hp感染存在一定关系,在胃脘痛的五个不同证型中,以实证、热证的Hp阳性率偏高,而虚证亦有不低的Hp阳性率,其Hp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胃络淤血>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经统计学处理,前三型和后两型Hp感染差异有显著性,和黄玉芳 [1]  危北海 [2]  及陈飞松 [3]  、王立等 [4]  报道一致,说明湿热、气滞、血瘀等邪实证Hp感染率较脾虚、阴虚者为高。从各年龄段Hp感染情况观察,发现差异无显著性。从不同病种Hp感染情况观察,发现以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疣状胃炎Hp感染率最高。中医以脾胃湿热证最常见,其次为肝胃不和。可以认为实证组所表现出的充血、水肿靡烂、疣以及溃疡可能是Hp感染导致的结果。Hp致损伤机制一方面是产生高活性尿素酶,Hp鞭毛破坏胃粘膜上皮粘液层屏障致其损伤,此外,Hp的感染可明显导致GAS释放增高,GAS可明显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盐酸是典型的致粘膜损伤因子。另一方面,由于胃粘膜在其它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出现炎性介质释放,氧自由基形成的微氧环境有利于Hp生长,而Hp感染又进一步加重胃粘膜损害,所以Hp感染可以归属于中医 “邪气”的范畴,在治疗上针对实证多采用清热解毒、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药物。这个观点及其应用,为中医的现代化研究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胃脘痛是中医常见的一个疾病,临床以中医辨证为主,现代医学以辨病为主,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提高临床疗效,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医注重宏观辨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力图透过现象去探求疾病的本质,然而,未必尽形诸外,隐匿的、疑似的迹象,无法完全依靠宏观辨证洞悉一切。因此对胃脘痛的研究,尚须结合微观检测方法来弥补宏观的不足,充实四诊的内涵,提供病理对照和疗效判定的客观指标。从本研究分析,同是胃脘痛,但内镜下表现不同,同一中医证型,内镜下表现亦不相同。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将辩病与辨证,宏观辨证与微观检测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黄玉芳.脾虚证胃痛及实证胃痛幽门弯曲菌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3):32.

    2 危北海.慢性胃炎诊治.中西结合杂志,1990,10(5):165.

    3 陈飞松.慢性胃炎Hp感染和中医关系探讨.北京中医,1990,(4):14.

    4 王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3(1):27.
    
  作者单位:710001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 
    
  (收稿日期:2004-08-18) (编辑云 兆) 

作者: 黄雅慧 陈晓岩 孙 洁 刘 超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