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B期

术中塑形骨水泥颅骨成形术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骨水泥作为颅骨缺损修补材料既有良好的塑形性能,又能自凝固化形成坚固稳定的永久性植片,具有强度适宜、组织相容性好、不易降解、不影响X线检查等优点[1],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笔者采取手术中调制骨水泥术中塑形颅骨成形,取得了良好的整形效果,并明显的降低了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全组......

点击显示 收起

  骨水泥作为颅骨缺损修补材料既有良好的塑形性能,又能自凝固化形成坚固稳定的永久性植片,具有强度适宜、组织相容性好、不易降解、不影响X线检查等优点 [1]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笔者采取手术中调制骨水泥术中塑形颅骨成形,取得了良好的整形效果,并明显的降低了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颅骨缺损患者258例,男189例,女69例;年龄9~15岁57例,16~69岁201例。颅骨缺损原因:脑外伤术后226例,脑肿瘤术后12例,颅骨骨瘤术后7例,其它13例。颅骨缺损面积:最小4cm×3cm,最大18cm×15cm,平均9.9cm×8.5cm。颅骨缺损部位:额部25例,额颞部83例,额颞顶部61例,颞顶部22例,颞部26例,顶枕部16例,额眶部12例,额颞眶部9例,颞颧弓部4例。

    1.2 手术方法 常规暴露颅骨骨窗,彻底仔细止血,颅骨骨窗边缘与硬脑膜之间无须分离。调制骨水泥,在骨水泥“面团期”用手捏薄使其与颅骨厚度一致,面积略大于颅骨缺损骨窗,将骨水泥植片置于事先准备好的平板上,迅速用自己设计的“骨水泥植片成孔器”均匀的抠取直径约6~8mm的圆孔若干,孔距约1.5~2cm左右,在骨水泥固化之前将其覆盖于缺损骨窗,周边用手沿骨窗边缘压和抹平,并将边缘多余的骨水泥抹去,使骨水泥植片边缘与骨窗边缘严密接合,并保持与颅骨的自然外形一致,骨水泥固化期散热,用生理盐水冲洗、冷却。置头皮下引流条,逐层缝合头皮,靠头皮张力固定颅骨植片,颅骨骨窗边缘无须钻孔固定。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方法 按手术后疗效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标准为:优,修补材料固定可靠,外形美观,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良,修补材料固定可靠,手术后有轻微的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或颅骨成形外形轻度不对称能被头发掩盖者;差,修补材料固定不可靠而滑脱移位,或颅骨成形效果差影响美观,或因其它手术并发症而取除修补材料。手术后近期观察患者刀口愈合、整形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2~4个月后随访根据上述标准最后评定疗效。

    2.2 术后疗效 本组病例手术效果优249例,占全组病例的96.5%;良9例,占3.5%;优良率(优+良)为100%,无差级病例。仅2例因颅骨缺损面积较大,手术后植片穹隆弧度不够而轻微不对称,但3个月后随诊因头发生长而掩盖。

    2.3 术后并发症 本组有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占全组病例的2.7%,其中头皮下积液5例,占1.9%,硬膜外血肿1例,脑内血肿1例。无一例头皮刀口感染及植片取出。

     3 讨论

  通常骨水泥颅骨成形术是在手术前根据患者颅骨缺损的形状及大小,用骨水泥预制成颅骨修补植片,手术时将植片安放并固定在颅骨缺损处以修补颅骨缺损。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此手术存在着如下缺点:由于骨水泥植片是在手术前预制的,其形状及大小与实际的颅骨缺损可能不完全相符,手术中需要对植片进行再修整、塑形,但是已经凝固成形的骨水泥植片再修整、塑形是困难的,即使在酒精灯上烤软修剪也很难使植片与颅骨缺损边缘完全贴合,以至于造成颅骨成形塑形效果不好,尤其是特殊部位的颅骨缺损很难达到理想的塑型效果;由于植片与颅骨缺损边缘不是完全贴合,以至于造成植片固定不牢,可能是手术后头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的原因;手术前预制的植片需要重新消毒。笔者根据骨水泥的特点,采取手术中调制,利用骨水泥“面团期”可以捏制成任意形状的特点,进行术中塑形修补颅骨缺损,从而避免了以上缺点。但是骨水泥植片上需要均匀地制取若干直径约6~8mm小孔,手术前塑形的骨水泥植片固化后钻孔是容易的,而术中塑形在“面团期”柔软的骨水泥植片上钻孔则无法进行。笔者自行设计了圆筒状或管状薄壁的“骨水泥植片成孔器”,将“面团期”的骨水泥植片置于事先准备好的平板上,用成孔器很容易地抠取制成小孔。骨水泥植片上均匀抠取小孔,其作用有:(1)手术后早期使硬脑膜外与头皮下贯通,有利于硬脑膜外的渗出与出 血通过皮下引流;(2)在愈合过程中,硬脑膜与头皮之间通过每个小孔形成纤维增生柱状愈着,这样,硬脑膜、头皮与骨水泥植片形成一有机整体,使骨水泥植片得以可靠的固定。“骨水泥植片成孔器”由管状成孔器端及T形手柄二部分组成(如图1),管状成孔器端直径6~8mm,壁薄,侧壁上有一矩形的侧孔,在骨水泥植片上以切割的形式抠取制成小孔,切下的骨水泥积存于成孔器的管腔内,自侧孔将积存的骨水泥投出,以免切下的骨水泥凝固于成孔器管腔内。

  图1 骨水泥植片成孔器示意图略   

  术中塑形骨水泥颅骨成形术具有以下特点。(1)手术操作简便:手术中调制骨水泥,一次性成形,避免了因术前预制的骨水泥植片反复烘烤加热修整的麻烦,同时因颅骨骨窗边缘与硬脑膜之间无需分离、骨窗边缘无须钻孔固定,缩短了手术时间。(2)植片固定可靠:骨水泥植片在“面团期”覆盖于缺损骨窗,周边用手沿骨窗边缘压和抹平,使骨水泥植片边缘与骨窗边缘严密接合,同时具有覆盖法与镶嵌法 [1]  颅骨成形术的优点,由于植片与骨窗的严密结合,即使周边不钻孔固定,靠头皮张力也能达到可靠的固定,再加上骨水泥植片上的小孔在愈合过程中形成的柱状愈着,使骨水泥植片固定更可靠。本组病例无一例植片松动移位。(3)塑形整容效果好:手术中调制骨水泥,“面团期”的骨水泥可以用手捏制成任意形状,对前额、眶额、额颞眶及颞颧弓部位的颅骨缺损成形能达到整容的目的,本组颅骨缺损额部25例,额眶部12例,额颞眶部9例,颞颧弓部4例,术后均两侧对称,外观自然,均达到了良好的整容效果。(4)并发症少:术中塑形骨水泥颅骨成形术术后几无头皮下积液等并发症。本组仅发生头皮下积液5例,占1.9%,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5%~58.1% [2~5]  。笔者认为术后头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少的原因为:植片固定可靠,由于骨水泥植片与颅骨骨窗边缘的严密结合,使得术后骨水泥植片无松动移位,对组织无机械刺激作用;同时由于颅骨骨窗边缘与硬脑膜之间不分离、骨窗边缘不钻孔,从而出血渗出减少。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7.

 2 文经伦.颅骨修补86例体会.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8,4:61-62.

    3 胡家正,熊玉纯.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68例临床观察.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1,7:64.

    4 武金有,阎润民,高之宪.可塑性多孔型人工颅骨的18例临床应用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8:86.

    5 胡家正,熊玉纯,徐义富.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的几点体会.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9,5:141-142.    

  作者单位:257300山东省广饶县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8-10) (编辑田 雨)

作者: 单风庄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